黃土區(qū)土壤侵蝕與養(yǎng)分流失對降雨因子、坡度的響應
發(fā)布時間:2021-10-30 07:13
汾河流域上游坡耕地引起的水土流失是汾河水庫泥沙淤積、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影響因素。當前,關(guān)于坡耕地土壤侵蝕、氮素流失特征與降雨、坡度等單因子關(guān)系的研究居多,而關(guān)于降雨因子、坡度對不同下墊面徑流深、泥沙流失量以及氮素流失規(guī)律影響的研究還相對較少。特別是關(guān)于汾河上游地區(qū)的此類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利用天然降雨下野外徑流小區(qū)徑流深、泥沙流失量以及氮素流失量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不同降雨強度、坡度條件下4種下墊面(玉米地、馬鈴薯地、裸地、棄耕地)水土、氮素流失規(guī)律以及降雨強度、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氮素流失量的影響,提出了基于降雨強度、坡度的徑流深、泥沙流失量、氮素流失量的復合因子模型。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4種下墊面徑流深、泥沙流失量與降雨量(P)、最大10 min降雨強度(I10)、最大30 min降雨強度(I30)、降雨量與平均降雨強度的乘積(P×Im)、降雨量與最大10 min降雨強度的乘積(P×I10)、降雨量與最大30 min降雨強度的乘積(P×I30)存在顯著相關(guān)性,與平均降雨...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降雨特征的研究
1.3 產(chǎn)流產(chǎn)沙規(guī)律的研究
1.3.1 降雨因子對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
1.3.2 坡度對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
1.4 養(yǎng)分流失規(guī)律的研究
1.4.1 降雨因子對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
1.4.2 坡度對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
1.5 研究內(nèi)容
1.6 技術(shù)路線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試驗設計
2.3 測定項目及方法
2.3.1 天然降雨監(jiān)測
2.3.2 雨滴譜測定及降雨因子計算
2.3.3 徑流泥沙監(jiān)測及氮素流失量測定
2.4 統(tǒng)計分析
第三章 降雨特征
3.1 降雨因子計算
3.2 降雨分布情況
3.3 小結(jié)
第四章 不同下墊面徑流深特征
4.1 不同下墊面徑流深與降雨因子的關(guān)系
4.1.1 不同降雨因子下的徑流深特征
4.1.2 降雨因子對徑流深的影響
4.2 不同下墊面徑流深與坡度的關(guān)系
4.2.1 不同坡度下的徑流深特征
4.2.2 坡度對徑流深的影響
4.3 小結(jié)
第五章 不同下墊面泥沙流失量特征
5.1 不同下墊面泥沙流失量與降雨因子的關(guān)系
5.1.1 不同降雨因子下的泥沙流失量特征
5.1.2 降雨因子對泥沙流失量的影響
5.2 不同下墊面泥沙流失量與坡度的關(guān)系
5.2.1 不同坡度下的泥沙流失量特征
5.2.2 坡度對泥沙流失量的影響
5.3 小結(jié)
第六章 不同下墊面氮素流失特征
6.1 不同下墊面氮素流失特征與降雨因子的關(guān)系
6.1.1 降雨因子對氮素流失的影響
6.1.2 不同降雨強度下氮素流失過程分析
6.2 坡度對氮素流失的影響
6.2.1 不同坡度下氮素流失過程分析
6.2.2 坡度對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6.3 小結(jié)
第七章 降雨強度與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7.1 降雨強度與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的影響
7.2 降雨強度與坡度對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7.3 小結(jié)
第八章 討論與結(jié)論
8.1 討論
8.1.1 天然降雨特征
8.1.2 不同下墊面的徑流深、泥沙流失量特征
8.1.3 不同下墊面的氮素流失特征
8.1.4 降雨強度、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以及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8.2 結(jié)論
第九章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processes and nitrogen loss via surface flow and interflow from weathered granite slopes of Southeast China[J]. DENG Long-zhou,FEI Kai,SUN Tian-yu,ZHANG Li-ping,FAN Xiao-juan,NI L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9(05)
[2]黔中喀斯特區(qū)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及耕作措施的水土流失調(diào)控效應[J]. 李瑞,李勇,熊康寧,張弛,文雅琴.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6)
[3]降雨侵蝕因子和植被類型及覆蓋度對坡耕地土壤侵蝕的影響[J]. 肖繼兵,孫占祥,劉志,鄭家明,劉洋,馮良山,楊寧,白偉.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7(22)
[4]不同雨強條件下坡度對紅壤坡面侵蝕的影響[J]. 王麗園,查軒,黃少燕,陳世發(fā),戴金梅,劉川.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5]涇河南小河溝流域自然降雨特性[J]. 喬勇虎,郭東靜,陳錫云.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6]模擬降雨條件下農(nóng)田氮素徑流流失特征研究[J]. 薛鵬程,龐燕,項頌,胡小貞,王欣澤.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7(07)
[7]沈陽地區(qū)天然降雨雨滴特征對坡面產(chǎn)沙量的影響[J]. 盛世博,王瑄,盛思遠,張凱.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8]不同下墊面徑流小區(qū)次降雨對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寇馨月,黃俊,姜學兵,向家平,金平偉,王思偉.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2)
[9]坡長和雨強對氮素流失影響的模擬降雨試驗研究[J]. 鄔燕虹,張麗萍,陳儒章,鄧龍洲,范曉娟.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2)
[10]人工模擬降雨條件下不同雨強、坡度對紫色土坡面產(chǎn)流的影響[J]. 車明軒,宮淵波,穆罕默德·納伊姆·漢,劉蓮,呂宸,匡昆林. 水土保持通報. 2016(04)
博士論文
[1]主要水蝕區(qū)坡面土壤侵蝕過程與機理對比研究[D]. 耿曉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0
[2]降雨條件下黃土坡地養(yǎng)分遷移機理及模擬模型[D]. 王輝.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66302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降雨特征的研究
1.3 產(chǎn)流產(chǎn)沙規(guī)律的研究
1.3.1 降雨因子對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
1.3.2 坡度對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
1.4 養(yǎng)分流失規(guī)律的研究
1.4.1 降雨因子對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
1.4.2 坡度對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
1.5 研究內(nèi)容
1.6 技術(shù)路線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試驗設計
2.3 測定項目及方法
2.3.1 天然降雨監(jiān)測
2.3.2 雨滴譜測定及降雨因子計算
2.3.3 徑流泥沙監(jiān)測及氮素流失量測定
2.4 統(tǒng)計分析
第三章 降雨特征
3.1 降雨因子計算
3.2 降雨分布情況
3.3 小結(jié)
第四章 不同下墊面徑流深特征
4.1 不同下墊面徑流深與降雨因子的關(guān)系
4.1.1 不同降雨因子下的徑流深特征
4.1.2 降雨因子對徑流深的影響
4.2 不同下墊面徑流深與坡度的關(guān)系
4.2.1 不同坡度下的徑流深特征
4.2.2 坡度對徑流深的影響
4.3 小結(jié)
第五章 不同下墊面泥沙流失量特征
5.1 不同下墊面泥沙流失量與降雨因子的關(guān)系
5.1.1 不同降雨因子下的泥沙流失量特征
5.1.2 降雨因子對泥沙流失量的影響
5.2 不同下墊面泥沙流失量與坡度的關(guān)系
5.2.1 不同坡度下的泥沙流失量特征
5.2.2 坡度對泥沙流失量的影響
5.3 小結(jié)
第六章 不同下墊面氮素流失特征
6.1 不同下墊面氮素流失特征與降雨因子的關(guān)系
6.1.1 降雨因子對氮素流失的影響
6.1.2 不同降雨強度下氮素流失過程分析
6.2 坡度對氮素流失的影響
6.2.1 不同坡度下氮素流失過程分析
6.2.2 坡度對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6.3 小結(jié)
第七章 降雨強度與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7.1 降雨強度與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的影響
7.2 降雨強度與坡度對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7.3 小結(jié)
第八章 討論與結(jié)論
8.1 討論
8.1.1 天然降雨特征
8.1.2 不同下墊面的徑流深、泥沙流失量特征
8.1.3 不同下墊面的氮素流失特征
8.1.4 降雨強度、坡度對徑流深、泥沙流失量以及氮素流失量的影響
8.2 結(jié)論
第九章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processes and nitrogen loss via surface flow and interflow from weathered granite slopes of Southeast China[J]. DENG Long-zhou,FEI Kai,SUN Tian-yu,ZHANG Li-ping,FAN Xiao-juan,NI L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9(05)
[2]黔中喀斯特區(qū)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及耕作措施的水土流失調(diào)控效應[J]. 李瑞,李勇,熊康寧,張弛,文雅琴.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6)
[3]降雨侵蝕因子和植被類型及覆蓋度對坡耕地土壤侵蝕的影響[J]. 肖繼兵,孫占祥,劉志,鄭家明,劉洋,馮良山,楊寧,白偉.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7(22)
[4]不同雨強條件下坡度對紅壤坡面侵蝕的影響[J]. 王麗園,查軒,黃少燕,陳世發(fā),戴金梅,劉川.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5]涇河南小河溝流域自然降雨特性[J]. 喬勇虎,郭東靜,陳錫云.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6]模擬降雨條件下農(nóng)田氮素徑流流失特征研究[J]. 薛鵬程,龐燕,項頌,胡小貞,王欣澤.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7(07)
[7]沈陽地區(qū)天然降雨雨滴特征對坡面產(chǎn)沙量的影響[J]. 盛世博,王瑄,盛思遠,張凱.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2)
[8]不同下墊面徑流小區(qū)次降雨對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寇馨月,黃俊,姜學兵,向家平,金平偉,王思偉.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2)
[9]坡長和雨強對氮素流失影響的模擬降雨試驗研究[J]. 鄔燕虹,張麗萍,陳儒章,鄧龍洲,范曉娟.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2)
[10]人工模擬降雨條件下不同雨強、坡度對紫色土坡面產(chǎn)流的影響[J]. 車明軒,宮淵波,穆罕默德·納伊姆·漢,劉蓮,呂宸,匡昆林. 水土保持通報. 2016(04)
博士論文
[1]主要水蝕區(qū)坡面土壤侵蝕過程與機理對比研究[D]. 耿曉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0
[2]降雨條件下黃土坡地養(yǎng)分遷移機理及模擬模型[D]. 王輝.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663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4663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