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間作體系溶磷菌篩選及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4 09:34
從大豆玉米間作體系中分離大豆與玉米內生菌,通過無機磷培養(yǎng)基篩選得到具有溶磷能力菌株,且菌株均來源于玉米,利用鉬藍比色法測定玉米內生溶磷菌液中有效磷含量,判斷內生菌溶磷能力,最終從35株分離自玉米根、莖、葉中具有溶磷能力的內生菌中篩選出1株溶磷效果最強菌株Y-18,有效溶磷量可達447.59 mg·L-1。根據(jù)菌株形態(tài)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系統(tǒng)發(fā)育學研究,初步鑒定Y-18菌株為羅旺醋桿菌(Acetobacter lovaniensis)。通過控制變量法改變培養(yǎng)條件后發(fā)現(xiàn),在其他變量不變條件下,最適碳源為葡萄糖,最適氮源為硫酸銨,最適宜培養(yǎng)溫度為25℃,最佳磷酸鹽含量為7 g·L-1,最佳pH為5,其中碳源、氮源、磷酸鹽含量、pH對溶磷效果影響顯著。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0,5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培養(yǎng)時間對Y-18溶磷能力的影響
不同碳源對Y-18溶磷能力的影響
由圖3可知,當?shù)礊榱蛩徜@時,菌株Y-18具有最大溶磷能力,達521.60 mg·L-1,且與其他氮源相比具有明顯優(yōu)勢,初步表明氮源變化對菌株Y-18溶磷能力影響較為顯著。2.4.3 不同溫度對菌株Y-18溶磷能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幾株溶磷細菌的篩選和鑒定及其溶磷效果[J]. 馮哲葉,陳莎莎,王文超,楊華,鄧照亮,李真,王世梅,徐陽春.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7(05)
[2]荒漠草原優(yōu)勢植物根際溶磷菌溶磷能力研究[J]. 張英,李宗仁,李希來,謝永麗,蘆光新,楊帆. 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 2017(02)
[3]黃土塬區(qū)玉米大豆不同間作方式對產量和經濟收益的影響及其機制[J]. 任媛媛,王志梁,王小林,張歲岐. 生態(tài)學報. 2015(12)
[4]醋酸菌的分類進展[J]. 王斌,陳福生. 中國釀造. 2014(12)
[5]大豆根際高效溶磷菌株的分離及溶磷能力分析[J]. 王浩,姜妍,劉偉,李遠明,于佳,王紹東. 大豆科學. 2014(03)
[6]豆科-禾本科間作系統(tǒng)中作物和土壤氮素相關研究進展[J]. 楊文亭,王曉維,王建武.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9)
[7]耐高溫解無機磷菌的解磷特性及生長動態(tài)研究[J]. 趙越,趙霞,侯佳奇,白雪,夏天明.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3(08)
[8]玉米/大豆間作模式及效應分析[J]. 韋柳佳,黃莉,張雅瓊,賈陽映,徐文婷,尹元萍,董文漢,謝世清,梁泉.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3(01)
[9]玉米根際溶磷細菌的分離、篩選及溶磷能力研究[J]. 白文娟,胡蓉蓉,章家恩,馮麗芳,徐華勤.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3(02)
[10]一株高效溶磷小麥內生菌的篩選與鑒定[J]. 蔣國彪,馬沁沁,方志軒,雍彬,劉欣林,王一丁.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1)
碩士論文
[1]2株溶磷放線菌溶磷特性研究及抗病促生活性初探[D]. 叢新華.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8
[2]小麥內生溶磷細菌的溶磷效果研究[D]. 方志軒.四川師范大學 2013
[3]醋酸菌優(yōu)良菌株的篩選及培養(yǎng)基優(yōu)化[D]. 姜曉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83023
【文章來源】: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0,5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培養(yǎng)時間對Y-18溶磷能力的影響
不同碳源對Y-18溶磷能力的影響
由圖3可知,當?shù)礊榱蛩徜@時,菌株Y-18具有最大溶磷能力,達521.60 mg·L-1,且與其他氮源相比具有明顯優(yōu)勢,初步表明氮源變化對菌株Y-18溶磷能力影響較為顯著。2.4.3 不同溫度對菌株Y-18溶磷能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幾株溶磷細菌的篩選和鑒定及其溶磷效果[J]. 馮哲葉,陳莎莎,王文超,楊華,鄧照亮,李真,王世梅,徐陽春.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7(05)
[2]荒漠草原優(yōu)勢植物根際溶磷菌溶磷能力研究[J]. 張英,李宗仁,李希來,謝永麗,蘆光新,楊帆. 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 2017(02)
[3]黃土塬區(qū)玉米大豆不同間作方式對產量和經濟收益的影響及其機制[J]. 任媛媛,王志梁,王小林,張歲岐. 生態(tài)學報. 2015(12)
[4]醋酸菌的分類進展[J]. 王斌,陳福生. 中國釀造. 2014(12)
[5]大豆根際高效溶磷菌株的分離及溶磷能力分析[J]. 王浩,姜妍,劉偉,李遠明,于佳,王紹東. 大豆科學. 2014(03)
[6]豆科-禾本科間作系統(tǒng)中作物和土壤氮素相關研究進展[J]. 楊文亭,王曉維,王建武.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9)
[7]耐高溫解無機磷菌的解磷特性及生長動態(tài)研究[J]. 趙越,趙霞,侯佳奇,白雪,夏天明.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3(08)
[8]玉米/大豆間作模式及效應分析[J]. 韋柳佳,黃莉,張雅瓊,賈陽映,徐文婷,尹元萍,董文漢,謝世清,梁泉.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3(01)
[9]玉米根際溶磷細菌的分離、篩選及溶磷能力研究[J]. 白文娟,胡蓉蓉,章家恩,馮麗芳,徐華勤.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3(02)
[10]一株高效溶磷小麥內生菌的篩選與鑒定[J]. 蔣國彪,馬沁沁,方志軒,雍彬,劉欣林,王一丁.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1)
碩士論文
[1]2株溶磷放線菌溶磷特性研究及抗病促生活性初探[D]. 叢新華.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8
[2]小麥內生溶磷細菌的溶磷效果研究[D]. 方志軒.四川師范大學 2013
[3]醋酸菌優(yōu)良菌株的篩選及培養(yǎng)基優(yōu)化[D]. 姜曉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83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3830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