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真菌及酶活性的季節(jié)動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30 22:18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是祁連山水源涵養(yǎng)林的主要類型,是河西走廊綠洲和絲路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林下土壤中存在非常豐富的真菌。到目前為止,對于青海云杉林土壤真菌群落及其土壤酶活季節(jié)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涉足甚少。本研究在甘肅省天?h西大灘鄉(xiāng)夏瑪林場的青海云杉林,分不同季節(jié)采集土壤樣品,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土壤理化性質(zhì)和氣象條件,對土壤中不同分類水平的真菌、不同功能群和酶活性進行了季節(jié)動態(tài)變研究。主要研究結果以下:1.土壤真菌群落存在顯著的季節(jié)性差異,真菌群落的豐富度和群落多樣性夏季顯著高于冬季,子囊菌門和接合菌門的相對豐度夏季高于冬季;而擔子菌門相對豐度夏季低于冬季。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關性表明,土壤真菌群落結構與不同季節(jié)的土壤含銨態(tài)氮、空氣溫度和降水顯著相關。2.土壤真菌的各個功能群存在顯著的季節(jié)性差異,共生真菌的相對豐度夏季低于冬季,與之相反的是,病原真菌和腐生真菌的相對豐度夏季高于冬季。土壤真菌功能群群落結構的季節(jié)變化與銨態(tài)氮、空氣溫度和降雨等環(huán)境因素存在顯著相關性。真菌的功能群之間也具有顯著相關性。3.土壤酶活性表現(xiàn)出較強的季節(jié)性差異,其中β-葡萄糖苷酶同環(huán)境和真...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ECM真菌的主要宿主植物(Kumar&Atri,2018)
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祁連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真菌及酶活性的季節(jié)動態(tài)研究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2.1 研究區(qū)域概況本研究樣點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大灘鄉(xiāng),該區(qū)域東至天祝縣松山鄉(xiāng),西連烏鞘嶺林場,南靠毛毛山,北臨古浪縣,是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理坐標為 103°09′E,37°17′N,海拔 2500-4075m,總面積約 820km2。氣候為高寒半干旱氣候,其特點是氣溫低、日照短、天氣多變,年平均氣溫-0.3℃,最高氣溫 32℃(7 月),最低氣溫-28℃(1 月)。年降水量 450mm 左右,多集中在春、秋兩季(崇玉林等,2011;張長斌等,2011)。
圖 2.2 采樣地點冬季與夏季景觀Figure 2.2 Summer and Winter landscape of sampling site2.2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樣品分為 4 個月份采集,分別于 2017 年 6 月 21 日、9 月 10 日、12 月 26日,2018 年 3 月 29 日進行采集(下文中分別用 17_Jun、17_Sep、17_Dec、18_Mar代表四個月份,用 Summer 代表 17 年 6 月和 9 月,用 Winter 代表 17 年 12 月和18 年 3 月)。選取典型山谷的陰坡作為采樣地點,選取 5 條樣帶,每條樣帶有 3個小區(qū),共 15 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 10×10m,在每個小區(qū)中選擇 9 株青海云杉,在樹根的 1m 范圍內(nèi)使用鏟子采集 9 個 10cm×10cm×10cm 的方形土塊(將表面的苔蘚去掉后采集 10cm 深度的表層土壤),最終均勻混合為一份土壤樣品。每個月份在 15 個小區(qū)共得到 15 個樣品,4 個月份最終得到 60 個樣品。土樣采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賀蘭山地區(qū)青海云杉EM真菌群落組成與多樣性[J]. 樊永軍,閆偉,趙艷玲.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9(03)
[2]夏瑪林場林下枯落物涵水能力研究[J]. 張長斌,趙有福,王福成. 中國林業(yè). 2011(12)
[3]賀蘭山地區(qū)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的形態(tài)類型及分子鑒定[J]. 樊永軍,閆偉,王黎元. 林業(yè)科學. 2011(06)
[4]夏瑪林場生態(tài)建設出實招[J]. 崇玉林,高常山,李全斌. 中國林業(yè). 2011(09)
[5]A 60-year journey of mycorrhizal research in China:Past,pres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HE XinHua1,2,3*,DUAN YingHua2,CHEN YingLong4 & XU MingGang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Crop Nutrition and Fertiliz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3Centre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Edith Cowan University,Joondalup,WA 6027;State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Ecohydrology,School of Plant Biology,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Crawley,WA 6009,Australia;4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Crawley,WA 6009,Australi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12)
[6]變性梯度凝膠電泳在環(huán)境微生物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J]. 單國彬,金文標,林佶侃,邢新會. 生態(tài)學雜志. 2006(10)
[7]腐生真菌的消長規(guī)律[J]. 于淑玲,趙靜. 生物學通報. 2006(09)
博士論文
[1]內(nèi)蒙古地區(qū)四種樹木外生菌根形態(tài)多樣性及分子鑒定[D]. 樊永軍.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內(nèi)蒙古八個樹種根圍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結構研究[D]. 楊岳.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312227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ECM真菌的主要宿主植物(Kumar&Atri,2018)
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祁連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真菌及酶活性的季節(jié)動態(tài)研究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2.1 研究區(qū)域概況本研究樣點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大灘鄉(xiāng),該區(qū)域東至天祝縣松山鄉(xiāng),西連烏鞘嶺林場,南靠毛毛山,北臨古浪縣,是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理坐標為 103°09′E,37°17′N,海拔 2500-4075m,總面積約 820km2。氣候為高寒半干旱氣候,其特點是氣溫低、日照短、天氣多變,年平均氣溫-0.3℃,最高氣溫 32℃(7 月),最低氣溫-28℃(1 月)。年降水量 450mm 左右,多集中在春、秋兩季(崇玉林等,2011;張長斌等,2011)。
圖 2.2 采樣地點冬季與夏季景觀Figure 2.2 Summer and Winter landscape of sampling site2.2 樣品的采集與處理樣品分為 4 個月份采集,分別于 2017 年 6 月 21 日、9 月 10 日、12 月 26日,2018 年 3 月 29 日進行采集(下文中分別用 17_Jun、17_Sep、17_Dec、18_Mar代表四個月份,用 Summer 代表 17 年 6 月和 9 月,用 Winter 代表 17 年 12 月和18 年 3 月)。選取典型山谷的陰坡作為采樣地點,選取 5 條樣帶,每條樣帶有 3個小區(qū),共 15 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 10×10m,在每個小區(qū)中選擇 9 株青海云杉,在樹根的 1m 范圍內(nèi)使用鏟子采集 9 個 10cm×10cm×10cm 的方形土塊(將表面的苔蘚去掉后采集 10cm 深度的表層土壤),最終均勻混合為一份土壤樣品。每個月份在 15 個小區(qū)共得到 15 個樣品,4 個月份最終得到 60 個樣品。土樣采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賀蘭山地區(qū)青海云杉EM真菌群落組成與多樣性[J]. 樊永軍,閆偉,趙艷玲.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9(03)
[2]夏瑪林場林下枯落物涵水能力研究[J]. 張長斌,趙有福,王福成. 中國林業(yè). 2011(12)
[3]賀蘭山地區(qū)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的形態(tài)類型及分子鑒定[J]. 樊永軍,閆偉,王黎元. 林業(yè)科學. 2011(06)
[4]夏瑪林場生態(tài)建設出實招[J]. 崇玉林,高常山,李全斌. 中國林業(yè). 2011(09)
[5]A 60-year journey of mycorrhizal research in China:Past,pres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HE XinHua1,2,3*,DUAN YingHua2,CHEN YingLong4 & XU MingGang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Crop Nutrition and Fertiliz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3Centre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Edith Cowan University,Joondalup,WA 6027;State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Ecohydrology,School of Plant Biology,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Crawley,WA 6009,Australia;4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Crawley,WA 6009,Australi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12)
[6]變性梯度凝膠電泳在環(huán)境微生物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J]. 單國彬,金文標,林佶侃,邢新會. 生態(tài)學雜志. 2006(10)
[7]腐生真菌的消長規(guī)律[J]. 于淑玲,趙靜. 生物學通報. 2006(09)
博士論文
[1]內(nèi)蒙古地區(qū)四種樹木外生菌根形態(tài)多樣性及分子鑒定[D]. 樊永軍.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內(nèi)蒙古八個樹種根圍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結構研究[D]. 楊岳.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312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3122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