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內蒙古大興安嶺火燒跡地土壤碳組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18:57
  森林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評價森林土壤質量的最重要指標之一,研究森林土壤有機碳的變化特征是揭示土壤碳庫周轉及調控機理的重要途徑。森林火災使土壤有機碳發(fā)生變化,影響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演替。本文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火燒跡地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火燒程度(未火燒、輕度火燒、中度火燒、重度火燒)、不同恢復時間(16a、10a、5a)、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下土壤SOC、易氧化有機碳(Readily oxidized carbon,ROC)含量的變化特征,揭示林火干擾對土壤有機碳組的分影響規(guī)律、森林火災后不同恢復時間土壤碳組分的變化特征、以及火燒跡地管理方式對土壤碳組分的影響,對評價森林土壤肥力、土壤碳庫平衡、碳循環(huán)具有重要意義。結果如下:(1)林火干擾對土壤有機碳組分含量有顯著影響,變化趨勢和程度因火燒強度、火燒后時間、火燒木管理方式而異,也會對ROC和SOC相關關系和比值產生影響。(2)森林火災發(fā)生后初期,輕度、中度火燒程度干擾土壤中總有機碳、易氧化有機碳含量會顯著增加,重度火燒程度干擾下土壤SOC、ROC含量會下降。森林火災發(fā)生后兩年,輕度、中度...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土壤SOC研究現(xiàn)狀
        1.2.2 土壤ROC研究現(xiàn)狀
        1.2.3 森林火災與土壤有機碳組分的研究現(xiàn)狀
2 研究區(qū)概況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土壤類型
    2.4 水文條件
    2.5 氣候條件
    2.6 植被條件
3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3.1 研究內容
        3.1.1 不同火燒程度下土壤碳組分變化特征
        3.1.2 不同火燒恢復期土壤碳組分變化特征
        3.1.3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下土壤碳組分變化特征
    3.2 野外調查方法
        3.2.1 樣地設置
        3.2.2 土壤取樣
        3.2.3 樣地調查
    3.3 室內實驗方法
    3.4 數(shù)據(jù)處理
    3.5 技術路線圖
4 結果與分析
    4.1 不同火燒程度下土壤碳組分變化特征
        4.1.1 不同火燒程度下土壤物理性質和pH值的特征分析
        4.1.2 不同火燒程度土壤SOC變化特征分析
        4.1.3 不同火燒程度土壤ROC變化特征分析
        4.1.4 不同火燒程度對土壤ROC/SOC的影響
        4.1.5 不同火燒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質與有機碳組分的交互分析
    4.2 火燒后不同恢復期土壤碳組分變化特征
        4.2.1 火燒后不同恢復時間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4.2.2 不同恢復期土壤SOC變化特征
        4.2.3 不同恢復期土壤ROC變化特征
        4.2.4 不同恢復期對土壤ROC/SOC的影響
    4.3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下土壤碳組分變化特征
        4.3.1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4.3.2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對土壤SOC含量的影響
        4.3.3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對土壤ROC含量的影響
        4.3.4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對土壤ROC/SOC的影響
        4.3.5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質與有機碳組分的交互分析
5 討論與結論
    5.1 討論
        5.1.1 不同火燒程度對森林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5.1.2 不同恢復時間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5.1.3 不同火燒木管理方式對火燒跡地土壤碳組分的影響
    5.2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林火干擾對廣東馬尾松林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其活性有機碳的影響[J]. 羅碧珍,胡海清,羅斯生,魏書精,吳澤鵬,劉菲.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5)
[2]土壤有機碳時空變化研究進展與展望[J]. 張秀,趙永存,謝恩澤,彭雨璇,陸訪儀.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20(04)
[3]海拔梯度上川西高山土壤有機碳穩(wěn)定性研究[J]. 劉楊,李菊,孫輝,陳玉雯,李鑫.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2)
[4]山西主要草地類型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其垂直分配特征[J]. 張雄偉,李剛,董寬虎,趙祥.  中國草地學報. 2020(01)
[5]甘南高寒草甸采礦活動及植被恢復方式對土壤有機質和酶活性的影響[J]. 張衛(wèi)雄,孫其河,余志峰,穆秋月,王玉功,吳正國,劉金榮.  草業(yè)科學. 2020(02)
[6]近40年泥河溝流域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的變異性[J]. 吳駁,吳發(fā)啟,佟小剛,宋敏敏,侯雷.  土壤. 2020(01)
[7]海拔對伊犁河谷草原苦豆子種群土壤活性有機碳特征的影響[J]. 張麗華,崔東,楊海軍,趙陽,張雨露,劉海軍,閆俊杰,王曉龍.  草地學報. 2020(01)
[8]林火干擾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有機碳的影響研究進展[J]. 胡海清,羅斯生,羅碧珍,魏書精,吳澤鵬,王振師,李小川,周宇飛.  生態(tài)學報. 2020(06)
[9]不同生態(tài)恢復模式對黃土殘塬溝壑區(qū)深層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 黃艷章,信忠保.  生態(tài)學報. 2020(03)
[10]土壤易氧化有機碳對西雙版納熱帶森林群落演替的響應[J]. 張哲,王邵軍,李霽航,曹潤,陳閩昆,李少輝.  生態(tài)學報. 2019(17)

博士論文
[1]火干擾對興安落葉松林土壤理化性質和有機碳組分的影響[D]. 魏云敏.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不同強度火燒對大興安嶺天然林土壤黑碳的影響[D]. 雷雨雨.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2]亞熱帶森林轉換及火燒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和黑碳的影響[D]. 李又芳.福建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1502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1502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d12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