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降雨條件下魯中南山區(qū)砂質(zhì)壤土赤松林地產(chǎn)流與氮磷流失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4-11 00:05
為了研究水源地上游林地產(chǎn)流及其氮磷運移規(guī)律,采用人工模擬次降雨試驗方法,選擇魯中南山區(qū)泰安市黃前水庫上游藥鄉(xiāng)小流域赤松林地作為研究對象,以荒草地為對照,對其地表徑流和壤中流及其氮磷流失特征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1)次降雨條件下赤松林地地表徑流量低于荒草地,而荒草地壤中流量低于赤松林地,赤松林地及荒草地土壤入滲量與植被覆蓋度呈正相關(guān)。隨著降雨的進行,赤松林地和荒草地地表徑流產(chǎn)流量不斷增加且趨于穩(wěn)定,壤中流產(chǎn)流時間比地表徑流晚,徑流量較平穩(wěn)。(2)次降雨條件下地表徑流全氮(TN)流失量呈現(xiàn)初期輸出濃度較高,隨降雨的進行,輸出濃度減少并逐漸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壤中流呈現(xiàn)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TN流失量與輸出濃度呈正相關(guān)。赤松林地地表徑流及壤中流TN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3)次降雨條件下赤松林地地表徑流全磷(TP)的輸出濃度與流失量呈正相關(guān);赤松林地地表徑流及壤中流TP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的。(4)赤松林地及荒草地前期降雨TN、TP總流失量均低于次降雨的;次降雨TN總流失量是前期降雨的1.11倍;次降雨TP總流失量是前期降雨的1.15倍。同時,次降雨赤松林地TN、TP流失量均低于荒草地的。因此,與荒草地相比...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20,3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次降雨條件下赤松林地與荒草地地表徑流及壤中流產(chǎn)流特征
試驗裝置示意
通過試驗結(jié)果可知,荒草地地表徑流TN輸出濃度是赤松林地的1.15倍,荒草地壤中流TN輸出濃度是赤松林地的1.57倍,說明與荒草地相比,赤松林地可以較好地減少氮素流失,促進雨水徑流下滲,減少氮素流失造成的污染。表4 次降雨條件下赤松林地和荒草地氮磷流失特征 樣地 徑流類型 TN流失量/mg 占比/% TN平均濃度/(mg·L-1) TP流失量/mg 占比/% TP平均濃度/(mg·L-1) 地表徑流 116.97C 55.86 1.70B 17.83C 87.88 0.2B 赤松林地 壤中流 92.42a 44.14 2.48c 2.46ab 12.12 0.06b 總產(chǎn)流 209.39 — 4.18 20.29 — 0.26 前期降雨 地表徑流 163.79A 74.48 2.18A 32.91B 94.14 0.42A 壤中流 53.21c 24.52 3.72a 2.05ab 5.86 0.14a 荒草地 總產(chǎn)流 217.00 — 5.90 34.96 — 0.56 地表徑流 145.64B 68.14 1.53B 20.53C 91.49 0.23B 赤松林地 壤中流 68.11b 31.86 1.88d 1.91b 8.51 0.05b 次降雨 總產(chǎn)流 213.75 — 3.41 22.44 — 0.28 地表徑流 178.98A 69.38 1.76B 38.50A 93.58 0.37A 荒草地 壤中流 78.99b 30.62 2.96b 2.64a 6.42 0.10ab 總產(chǎn)流 257.97 — 4.72 41.14 — 0.47 注:TN代表全氮,TP代表全磷,表中同列不同大(小)寫字母表示地表徑流(壤中流)產(chǎn)流差異顯著(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方丘陵地區(qū)不同植被覆蓋模式下水土保持效益的對比分析[J]. 崔可.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shù). 2019(04)
[2]退耕林地麻櫟刺槐林壤中流及其磷素流失特征[J]. 王榮嘉,高鵬,李成,董學德,姜堯琨,王俊茜.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1)
[3]模擬降雨下麻櫟林地表徑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J]. 王榮嘉,高鵬,李成,劉潘偉,孫鑒妮,劉晴. 生態(tài)學報. 2019(08)
[4]模擬降雨條件下黃土區(qū)SCS模型的參數(shù)率定[J]. 鄧景成,高鵬,穆興民,趙廣舉,孫文義,田鵬.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5]喀斯特地區(qū)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磷素輸出對次降雨特征的響應[J]. 彭宏佳,吳起鑫,任斐鵬,安艷玲,付宇文,劉瑞祿,呂婕梅.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4)
[6]等高反坡階對昆明市松華壩水源區(qū)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響[J]. 王帥兵,王克勤,宋婭麗,陳雪,王震.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6)
[7]模擬雨強和地下裂隙對喀斯特地區(qū)坡耕地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J]. 彭旭東,戴全厚,李昌蘭,袁應飛,趙龍山.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7(02)
[8]人工模擬降雨供水水質(zhì)對坡面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謝哲芳,張光輝,劉如心,王倫江,馬芊紅.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6)
[9]次降雨過程中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養(yǎng)分流失特征[J]. 史佳良,王秀茹,李淑芳,李寧.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5)
[10]南方紅壤區(qū)坡面次降雨產(chǎn)流產(chǎn)沙特征[J]. 黃俊,亢慶,金平偉,姜學兵,李樂,韋聰謀,劉斌,寇馨月,徐舟.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6(02)
本文編號:3130578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20,34(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次降雨條件下赤松林地與荒草地地表徑流及壤中流產(chǎn)流特征
試驗裝置示意
通過試驗結(jié)果可知,荒草地地表徑流TN輸出濃度是赤松林地的1.15倍,荒草地壤中流TN輸出濃度是赤松林地的1.57倍,說明與荒草地相比,赤松林地可以較好地減少氮素流失,促進雨水徑流下滲,減少氮素流失造成的污染。表4 次降雨條件下赤松林地和荒草地氮磷流失特征 樣地 徑流類型 TN流失量/mg 占比/% TN平均濃度/(mg·L-1) TP流失量/mg 占比/% TP平均濃度/(mg·L-1) 地表徑流 116.97C 55.86 1.70B 17.83C 87.88 0.2B 赤松林地 壤中流 92.42a 44.14 2.48c 2.46ab 12.12 0.06b 總產(chǎn)流 209.39 — 4.18 20.29 — 0.26 前期降雨 地表徑流 163.79A 74.48 2.18A 32.91B 94.14 0.42A 壤中流 53.21c 24.52 3.72a 2.05ab 5.86 0.14a 荒草地 總產(chǎn)流 217.00 — 5.90 34.96 — 0.56 地表徑流 145.64B 68.14 1.53B 20.53C 91.49 0.23B 赤松林地 壤中流 68.11b 31.86 1.88d 1.91b 8.51 0.05b 次降雨 總產(chǎn)流 213.75 — 3.41 22.44 — 0.28 地表徑流 178.98A 69.38 1.76B 38.50A 93.58 0.37A 荒草地 壤中流 78.99b 30.62 2.96b 2.64a 6.42 0.10ab 總產(chǎn)流 257.97 — 4.72 41.14 — 0.47 注:TN代表全氮,TP代表全磷,表中同列不同大(小)寫字母表示地表徑流(壤中流)產(chǎn)流差異顯著(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方丘陵地區(qū)不同植被覆蓋模式下水土保持效益的對比分析[J]. 崔可.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shù). 2019(04)
[2]退耕林地麻櫟刺槐林壤中流及其磷素流失特征[J]. 王榮嘉,高鵬,李成,董學德,姜堯琨,王俊茜.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1)
[3]模擬降雨下麻櫟林地表徑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J]. 王榮嘉,高鵬,李成,劉潘偉,孫鑒妮,劉晴. 生態(tài)學報. 2019(08)
[4]模擬降雨條件下黃土區(qū)SCS模型的參數(shù)率定[J]. 鄧景成,高鵬,穆興民,趙廣舉,孫文義,田鵬.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5]喀斯特地區(qū)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磷素輸出對次降雨特征的響應[J]. 彭宏佳,吳起鑫,任斐鵬,安艷玲,付宇文,劉瑞祿,呂婕梅.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4)
[6]等高反坡階對昆明市松華壩水源區(qū)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響[J]. 王帥兵,王克勤,宋婭麗,陳雪,王震.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6)
[7]模擬雨強和地下裂隙對喀斯特地區(qū)坡耕地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J]. 彭旭東,戴全厚,李昌蘭,袁應飛,趙龍山.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7(02)
[8]人工模擬降雨供水水質(zhì)對坡面產(chǎn)流產(chǎn)沙的影響[J]. 謝哲芳,張光輝,劉如心,王倫江,馬芊紅.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6)
[9]次降雨過程中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養(yǎng)分流失特征[J]. 史佳良,王秀茹,李淑芳,李寧.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5)
[10]南方紅壤區(qū)坡面次降雨產(chǎn)流產(chǎn)沙特征[J]. 黃俊,亢慶,金平偉,姜學兵,李樂,韋聰謀,劉斌,寇馨月,徐舟.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6(02)
本文編號:31305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1305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