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縣水土保持效益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01:20
以南方紅壤侵蝕區(qū)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長汀縣為研究區(qū),采用遙感、徑流小區(qū)、野外調查等方法,分析其水土流失變化,并分別從生態(tài)、經濟、社會3個方面進行了水土保持綜合效益評價。結果表明:2010—2017年長汀縣水土流失面積總體減少了77.16 km2,水土流失率下降了2.49百分點;中度、強烈、極強烈及劇烈等級的水土流失面積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區(qū)植被-土壤系統順向演替,水土保持綜合效益顯著,有效地減輕了水土流失區(qū)自然災害并促進了社會進步。
【文章來源】:中國水土保持. 2020,(05)
【文章頁數】:3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區(qū)概況
2 研究方法和數據
2.1 水土流失強度動態(tài)變化
2.2 水土保持效益
(1)生態(tài)效益。
(2)經濟效益。
(3)社會效益。
2.3 數據來源
3 結果分析
3.1 水土流失動態(tài)變化
3.2 水土保持效益評價
3.2.1 生態(tài)效益
(1)蓄水保土效益。
(2)植被變化。
(3)土壤養(yǎng)分變化。
(4)生態(tài)系統結構變化。
3.2.2 經濟效益
3.2.3 社會效益
(1)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2)減輕自然災害。
(3)促進社會進步。
4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土保持綜合效益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研究[J]. 陳渠昌,張如生.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07(02)
本文編號:3122524
【文章來源】:中國水土保持. 2020,(05)
【文章頁數】:3 頁
【文章目錄】:
1 研究區(qū)概況
2 研究方法和數據
2.1 水土流失強度動態(tài)變化
2.2 水土保持效益
(1)生態(tài)效益。
(2)經濟效益。
(3)社會效益。
2.3 數據來源
3 結果分析
3.1 水土流失動態(tài)變化
3.2 水土保持效益評價
3.2.1 生態(tài)效益
(1)蓄水保土效益。
(2)植被變化。
(3)土壤養(yǎng)分變化。
(4)生態(tài)系統結構變化。
3.2.2 經濟效益
3.2.3 社會效益
(1)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2)減輕自然災害。
(3)促進社會進步。
4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水土保持綜合效益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研究[J]. 陳渠昌,張如生.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2007(02)
本文編號:31225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1225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