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不同種植密度的夏季填閑作物對設施土壤磷素形態(tài)及其遷移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2-12 23:36
  集約化設施土壤磷素積累日益嚴重,導致土壤磷素環(huán)境風險增大。為減輕設施土壤磷素積累,在設施菜田休閑期選用短時期內生物量大、深根系的鮮食糯玉米和飼用甜高粱為供試材料,分別設計了3個不同種植密度,即糯玉米6.75萬(NY1),10.50萬(NY2),13.50萬(NY3)株/hm2,飼用甜高粱10.50萬(TG1),15.00萬(TG2),21.00萬(TG3)株/hm2,研究填閑作物磷素吸收量及其對設施土壤磷素含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隨種植密度提高,2種填閑作物總生物量和總吸磷量均先增后減,飼用甜高粱處理中TG2處理吸磷量最多,為150.03 kg/hm2,糯玉米處理中NY2,吸磷量最高,為128.80 kg/hm2。填閑糯玉米各處理和甜高粱TG1、TG2處理均可顯著降低土壤表層總磷含量,分別降低15.2%~19.7%和10.7%~10.9%,2種填閑作物種植處理土壤表層水溶性磷含量分別顯著降低28.4%~41.0%和16.2%~26.1%,且NY2、NY3、TG1、TG2處理對阻控下層土壤水... 

【文章來源】:華北農學報. 2020,35(0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不同種植密度的夏季填閑作物對設施土壤磷素形態(tài)及其遷移性的影響


不同處理填閑作物種植前后設施表層土壤總磷含量

有效磷,作物,土層,水溶性


填閑糯玉米不同密度種植后,在西蘭花定植半個月時土壤有效磷較定植前有所增加,且NY2和NY3處理達到顯著水平,但各密度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定植一個月后NY2、NY3處理有效磷含量顯著高于NY1處理,可能是土壤緩效態(tài)磷釋放和有機磷礦化引起的。NY1和NY2處理水溶性磷含量各時期間沒有顯著變化,NY3處理各時期較前一時期均有顯著增加,且定植一個月后水溶性磷含量NY3處理顯著高于NY1處理。填閑飼用甜高粱不同密度種植后,TG1和TG2處理各時期間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均沒有顯著變化,TG3處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時期較前一時期均有顯著降低,水溶性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說明TG3處理能降低后茬初期土壤磷素環(huán)境風險。在定植一個月后,TG1處理水溶性磷含量顯著低于TG3處理,但TG2處理與TG3沒有顯著差異,說明TG2、TG3處理土壤水溶性磷含量相對較高,有利于西蘭花后期生長(表3)。圖3 不同處理填閑作物種植前后各土層水溶性磷含量

作物,土層,水溶性,有效磷


不同處理填閑作物種植前后各土層水溶性磷含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不同夏填閑作物及種植密度的設施土壤磷素吸收與淋失阻控研究[J]. 裴志強,盧樹昌,侯琨,張宇,王素君.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 2019(04)
[2]長期施肥對設施菜田土壤氮、磷時空變化及流失風險的影響[J]. 石寧,李彥,井永蘋,薄錄吉,張英鵬,孫明,仲子文.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11)
[3]甜高粱根際溶磷菌溶磷能力及菌株特性研究[J]. 雷學軍,吳毅,黃馨,蔡建波,李卓,吳林世.  草業(yè)學報. 2014(06)
[4]基于減少土壤硝態(tài)氮淋失的作物搭配種植模式研究進展[J]. 譚德水,江麗華,譚淑櫻,徐鈺,魏建林,劉兆輝.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4(02)
[5]種植密度對高粱群體生理指標、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 楊楠,丁玉川,焦曉燕,王勁松,董二偉,王立革,武萍.  農學學報. 2013(07)
[6]密度及氮、磷、鉀配比對甜高粱生物產量和莖稈含糖錘度的影響[J]. 王艷秋,鄒劍秋,張志鵬,朱凱,張飛.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2(06)
[7]不同耕作處理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李勇軍,曹慶軍,拉民,王成雙,羅利紅,王洪預,崔金虎,王一鳴.  玉米科學. 2012(03)
[8]灌溉水平對土塿磷素淋失的影響[J]. 項大力,楊學云,孫本華,張樹蘭,古巧珍.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0(01)
[9]不同行株距種植對甜高粱生物量和莖稈汁液錘度的影響[J]. 于永靜,郭興強,謝光輝,楊樹軍,牛靈安,呂潤海.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9(05)
[10]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研究[J]. 劉晶淼,安順清,廖榮偉,任三學,梁宏.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09(03)

博士論文
[1]夏季填閑作物種植對設施菜田土壤氮素轉化及淋洗的影響[D]. 康凌云.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7

碩士論文
[1]填閑作物種植減少設施菜地土壤氮素淋洗及其機制研究[D]. 王芝義.蘭州大學 2011
[2]秸稈養(yǎng)分釋放規(guī)律及秸稈還田對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D]. 戴志剛.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0316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0316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77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