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物與蚯蚓對楊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組成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12:48
為揭示楊樹葉凋落物和蚯蚓對楊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的影響機制,以楊樹人工林為研究對象,選取楊樹葉凋落物和蚯蚓2種影響因子,設置6個不同處理,研究楊樹凋落物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種蚯蚓對土壤有機碳及不同活性有機碳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處理(CK)相比,楊樹葉凋落物表施和接種蚯蚓使土壤有機碳(SOC)增加1.86%~17.12%;而凋落物混施使SOC含量增加16.37%.與CK相比,其他5個處理活性有機碳各指標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輕組有機碳(LFOC)含量增加最多(109.36%),可溶性有機碳(DOC)最多增加了32.65%,熱水提取態(tài)碳(HWEC)最多增加了27.78%.凋落物不同施加方式對有機碳的影響有顯著的差異,相比于凋落物表施處理(T1和T4),混施處理(T2和T5)的DOC、HWE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顆粒有機碳(POC)和LFOC含量均有一定的增加,其中HWEC增加最多(12.43%).土壤有機碳活性大小的順序為T4>T5>T1>T2>T3>CK.在同時接種蚯蚓的處理中(T3、T4和T5),凋落物的不同施加方式也對活性有機碳的含量產(chǎn)生...
【文章來源】: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9(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不同處理對SOC含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接種蚯蚓和添加凋落物對油松人工林土壤養(yǎng)分和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響[J]. 陳平,趙博,楊璐,趙秀海,張春雨,閆子超.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8(06)
[2]提取方法對土壤可溶性有機碳測定結果的影響[J]. 李太魁,郭戰(zhàn)玲,寇長林,呂金嶺,張香凝,楊小林.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7(11)
[3]亞熱帶典型林分對表層和深層土壤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J]. 肖好燕,劉寶,余再鵬,萬曉華,桑昌鵬,周富偉,黃志群.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6(04)
[4]杭州灣濕地不同植被類型下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分布特征[J]. 張文敏,吳明,王蒙,邵學新,姜小三,周斌. 土壤學報. 2014(06)
[5]施用玉米秸稈和接種蚯蚓后幾種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動態(tài)變化[J]. 袁新田,朱玲,焦加國,劉滿強,李輝信,胡鋒. 生態(tài)學報. 2010(19)
[6]秸稈施用及蚯蚓活動對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影響[J]. 于建光,李輝信,陳小云,胡鋒.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7(04)
[7]六盤山林區(qū)幾種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機碳的比較[J]. 吳建國,張小全,徐德應.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4(05)
本文編號:3016527
【文章來源】: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9(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不同處理對SOC含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接種蚯蚓和添加凋落物對油松人工林土壤養(yǎng)分和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響[J]. 陳平,趙博,楊璐,趙秀海,張春雨,閆子超.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8(06)
[2]提取方法對土壤可溶性有機碳測定結果的影響[J]. 李太魁,郭戰(zhàn)玲,寇長林,呂金嶺,張香凝,楊小林.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7(11)
[3]亞熱帶典型林分對表層和深層土壤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J]. 肖好燕,劉寶,余再鵬,萬曉華,桑昌鵬,周富偉,黃志群.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6(04)
[4]杭州灣濕地不同植被類型下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分布特征[J]. 張文敏,吳明,王蒙,邵學新,姜小三,周斌. 土壤學報. 2014(06)
[5]施用玉米秸稈和接種蚯蚓后幾種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動態(tài)變化[J]. 袁新田,朱玲,焦加國,劉滿強,李輝信,胡鋒. 生態(tài)學報. 2010(19)
[6]秸稈施用及蚯蚓活動對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影響[J]. 于建光,李輝信,陳小云,胡鋒.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7(04)
[7]六盤山林區(qū)幾種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機碳的比較[J]. 吳建國,張小全,徐德應.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4(05)
本文編號:3016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0165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