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入侵對土壤氮循環(huán)主要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和豐度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1-20 23:37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種重要的非木質(zhì)森林產(chǎn)品,在經(jīng)濟、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利用價值。由于人為的種植行為以及其快速的生長繁衍速度,毛竹在不斷地代替天然林地形成毛竹純林的同時,對林地的生態(tài)功能包括土壤氮循環(huán)產(chǎn)生影響。本文選取天目山、廬山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典型的毛竹林地,共八個毛竹入侵帶,采集毛竹純林(BB)、混交林(BBBL)和原林地(BL)的表層土壤(0—20 cm),應(yīng)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T-RFLP)和熒光定量PCR(q PCR)技術(shù),研究毛竹入侵過程中固氮菌、AOA和AOB這三個土壤氮循環(huán)相關(guān)微生物的群落結(jié)構(gòu)和豐度變化,并結(jié)合多響應(yīng)置換過程(multi-response permulation procedures,MRPP)探討地理位置的影響,以及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來研究影響土壤微生物的主要土壤化學(xué)性質(zhì),旨在揭示毛竹入侵行為對林地土壤氮循環(huán)微生物的影響和變化規(guī)律。天目山保護區(qū)內(nèi)的三個入侵帶(青龍山、石門洞和進山門)研究表明:q PCR結(jié)果顯示毛竹入侵導(dǎo)致了土壤氮循環(huán)微生物豐度發(fā)生不同程...
【文章來源】: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天目山土壤氮循環(huán)微生物基因拷貝數(shù)Figure3.1GenescopiesofsoilnitrogenrelatedmicrobesinTianmushan注a:(a)為固氮菌(nifH),(b)為氨氧化古菌(AOA),(c)為氨氧化細菌(AOB);
3 天目山毛竹入侵過程土壤固氮菌和氨氧化微生物變化規(guī)律帶中均占比例上的絕對優(yōu)勢,其中在青龍山和石門洞中的相對百分比高達 40%(36%~45%),進山門相對較低(13%~30%),但在毛竹入侵前后 48 bp 所占的變化并不一致,青龍山和進山門入侵帶毛竹純林低于原林,而石門洞則相反。入侵帶土壤中除了共有的 T-RFs 外,還擁有各自獨特的 T-RFs,不同的 T-RFs 在入侵過程中變化各不相同。青龍山入侵帶土壤增加 1 個 T-RF(84 bp 在毛竹純林現(xiàn)),減少 2 個 T-RFs(267 bp 在混交林土壤中消失,182 bp 在毛竹純林中消失其他無顯著變化;石門洞增加 1 個 T-RF(109 bp 在混交林中新增),減少 4 個 (141 bp、182 bp 和 237 bp 在混交林中消失,125 bp 在毛竹純林中消失),其他著變化;進山門增加 2 個 T-RFs(74 bp、122 bp 在混交林中新增),減少 3 個 (69 bp、304 bp 和 341 bp 均在毛竹純林中消失),有顯著變化的 T-RFs 是 57 升顯著(P < 0.05)、182 bp 下降顯著(P < 0.05)。
帶 林分固氮菌 AOAShannon 指數(shù)(H)Simpson 指數(shù)(D)均勻度指數(shù)(E)Shannon 指數(shù)(H)Simpson 指數(shù)(D)均勻度(E山 BB 1.75±0.25 a 0.23±0.08 a 0.78±0.08 a 1.48±0.09 b 0.27±0.03 a 0.78±0BBBL 1.81±0.27 a 0.23±0.12 a 0.81±0.12 a 1.78±0.41 ab 0.24±0.14 ab 0.79±0BL 1.76±0.26 a 0.24±0.08 a 0.77±0.07 a 2.06±0.14 a 0.14±0.02 b 0.89±0洞 BB 1.74±0.14 b 0.25±0.04 a 0.76±0.04 b 1.73±0.17 a 0.22±0.03 a 0.83±0BBBL 1.93±0.22 ab 0.21±0.06 ab 0.79±0.06 ab 1.55±0.42 a 0.35±0.18 a 0.69±0BL 2.04±0.12 a 0.17±0.03 b 0.82±0.05 a 1.74±0.32 a 0.23±0.11 a 0.81±0門 BB 2.04±0.36 a 0.17±0.13 a 0.86±0.13 a 1.89±0.19 a 0.18±0.04 a 0.86±0BBBL 2.07±0.35 a 0.18±0.08 a 0.83±0.07 a 2.00±0.30 a 0.16±0.07 a 0.89±0BL 2.20±0.18 a 0.12±0.09 a 0.90±0.02 a 2.01±0.11 a 0.16±0.02 a 0.85±0小寫字母代表同一入侵帶不同林分之間的顯著性差異(P < 0.05);BB:毛竹林 Bamboo forest;BBBL:毛竹闊葉混交林 Mixed forest of bamboo and broadleaf or needle;BL:eaf or needle forest。
本文編號:2990001
【文章來源】: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天目山土壤氮循環(huán)微生物基因拷貝數(shù)Figure3.1GenescopiesofsoilnitrogenrelatedmicrobesinTianmushan注a:(a)為固氮菌(nifH),(b)為氨氧化古菌(AOA),(c)為氨氧化細菌(AOB);
3 天目山毛竹入侵過程土壤固氮菌和氨氧化微生物變化規(guī)律帶中均占比例上的絕對優(yōu)勢,其中在青龍山和石門洞中的相對百分比高達 40%(36%~45%),進山門相對較低(13%~30%),但在毛竹入侵前后 48 bp 所占的變化并不一致,青龍山和進山門入侵帶毛竹純林低于原林,而石門洞則相反。入侵帶土壤中除了共有的 T-RFs 外,還擁有各自獨特的 T-RFs,不同的 T-RFs 在入侵過程中變化各不相同。青龍山入侵帶土壤增加 1 個 T-RF(84 bp 在毛竹純林現(xiàn)),減少 2 個 T-RFs(267 bp 在混交林土壤中消失,182 bp 在毛竹純林中消失其他無顯著變化;石門洞增加 1 個 T-RF(109 bp 在混交林中新增),減少 4 個 (141 bp、182 bp 和 237 bp 在混交林中消失,125 bp 在毛竹純林中消失),其他著變化;進山門增加 2 個 T-RFs(74 bp、122 bp 在混交林中新增),減少 3 個 (69 bp、304 bp 和 341 bp 均在毛竹純林中消失),有顯著變化的 T-RFs 是 57 升顯著(P < 0.05)、182 bp 下降顯著(P < 0.05)。
帶 林分固氮菌 AOAShannon 指數(shù)(H)Simpson 指數(shù)(D)均勻度指數(shù)(E)Shannon 指數(shù)(H)Simpson 指數(shù)(D)均勻度(E山 BB 1.75±0.25 a 0.23±0.08 a 0.78±0.08 a 1.48±0.09 b 0.27±0.03 a 0.78±0BBBL 1.81±0.27 a 0.23±0.12 a 0.81±0.12 a 1.78±0.41 ab 0.24±0.14 ab 0.79±0BL 1.76±0.26 a 0.24±0.08 a 0.77±0.07 a 2.06±0.14 a 0.14±0.02 b 0.89±0洞 BB 1.74±0.14 b 0.25±0.04 a 0.76±0.04 b 1.73±0.17 a 0.22±0.03 a 0.83±0BBBL 1.93±0.22 ab 0.21±0.06 ab 0.79±0.06 ab 1.55±0.42 a 0.35±0.18 a 0.69±0BL 2.04±0.12 a 0.17±0.03 b 0.82±0.05 a 1.74±0.32 a 0.23±0.11 a 0.81±0門 BB 2.04±0.36 a 0.17±0.13 a 0.86±0.13 a 1.89±0.19 a 0.18±0.04 a 0.86±0BBBL 2.07±0.35 a 0.18±0.08 a 0.83±0.07 a 2.00±0.30 a 0.16±0.07 a 0.89±0BL 2.20±0.18 a 0.12±0.09 a 0.90±0.02 a 2.01±0.11 a 0.16±0.02 a 0.85±0小寫字母代表同一入侵帶不同林分之間的顯著性差異(P < 0.05);BB:毛竹林 Bamboo forest;BBBL:毛竹闊葉混交林 Mixed forest of bamboo and broadleaf or needle;BL:eaf or needle forest。
本文編號:29900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9900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