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江流域自然恢復濕地土壤細菌群落特征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154.3
【圖文】:
2.1研宄內(nèi)容逡逑2.1.邋1研宄區(qū)概況逡逑圖們江下游(129。52'00〃?131°1830〃E,42°25'20"?43°3(yi8"N)處于吉林省延邊朝族自治州東南方,位于中、朝、俄三國交界(三國邊境線總長372.2邋km)并臨近日本海區(qū)。圖們江發(fā)源于長白山,其下游主要流經(jīng)琿春市內(nèi)。由于受日本海的影響,該區(qū)域為溫帶大陸東岸濕潤氣候,年均氣溫為5.6°C。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出現(xiàn)在夏季的8月份逡逑(25.9°C)和冬季的1月份(-17.4°C);同時,該區(qū)域雨量時空分布不均。在空間上表現(xiàn)逡逑為自東南到西北逐漸減少,年均降雨量最少的西北部約為650邋mm,最多的東南部約為900逡逑mm,中部為700邋mm左右;在時間上夏季年均降雨量最多為360.9邋mm,占全年降水量的逡逑—半以上,冬季年均降雨量最少為54.8邋_,春季與秋季年均降雨量相差不大。圖們江下逡逑游主要土壤類型自東北到西南分別為灰棕壤、水稻土、白漿土和草甸土,同時零星分布其逡逑他類型的土壤,如泥炭土和沖積土等(秦雷,2016)。圖們江下游濕地主要為人工濕地,逡逑特別是水田所占的比重很大(朱衛(wèi)紅等,2014)。自然濕地主要類型有河流濕地、湖泊逡逑濕地和沼澤濕地,分布著大面積的沼澤和塔頭苔草等。同時該地區(qū)是我國珍稀動植物的棲逡逑息地,如丹頂鶴、東北虎和圖們江紅蓮等。逡逑
圖3.1.2邋土壤養(yǎng)分變化特征逡逑整體上,土壤養(yǎng)分在濕地自然恢復過程中逐漸增高。其中,土壤有機質(zhì)、總氮、有效逡逑氮和碳氮比表現(xiàn)出了一致的趨勢(圖3.1.1邋(a,邋b,邋c,f)),而土壤總磷及有效磷則表現(xiàn)逡逑為先降低后上升(圖3.1.1邋(d,e))。逡逑濕地恢復過程中,土壤有機質(zhì)、總氮和堿解氮在上層、中層和底層均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逡逑(P<0.05)。RW和NW有機質(zhì)在上層無顯著差異,但都顯著高于PF邋(P<0.05),中層逡逑16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衛(wèi)紅;苗承玉;鄭小軍;曹光蘭;王凡凡;;基于3S技術的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與預警研究[J];生態(tài)學報;2014年06期
2 劉方春;邢尚軍;馬海林;陳波;丁延芹;杜秉海;;持續(xù)干旱對櫻桃根際土壤細菌數(shù)量及結(jié)構(gòu)多樣性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4年03期
3 王曉龍;徐立剛;姚鑫;白麗;張奇;;鄱陽湖典型濕地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10年18期
4 陳謙;張新雄;趙海;官家發(fā);;生物有機肥中幾種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及應用概況[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0年02期
5 鐘繼承;劉國鋒;范成新;白秀玲;李寶;尹洪斌;;湖泊底泥疏浚環(huán)境效應:Ⅳ.對沉積物微生物活性與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及其意義[J];湖泊科學;2010年01期
6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A technology re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年01期
7 楊剛;謝永宏;陳心勝;侯志勇;李峰;;洞庭湖區(qū)退田還湖后不同恢復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變化[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9年09期
8 賀紀正;張麗梅;;氨氧化微生物生態(tài)學與氮循環(huán)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09年01期
9 呂憲國;劉曉輝;;中國濕地研究進展——獻給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建所50周年[J];地理科學;2008年03期
10 劉芳;葉思源;湯岳琴;n荽ㄇ
本文編號:27141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71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