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丘陵區(qū)地形因子對土壤水分的影響及其尺度效應
發(fā)布時間:2018-06-14 07:50
本文選題:土壤水分 + 地形因子。 參考:《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研究以黃土丘陵區(qū)延河流域及其不同植被帶的小流域為對象,比較分析延河流域及不同植被帶小流域的土壤水分狀態(tài)及分布特征,通過分析雨季前后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變異系數(shù),解析土壤水分剖面時空的分布與變異規(guī)律。分析小流域之間以及小流域和延河流域之間不同分辨率DEM水平下地形因子的變化規(guī)律及特征。結合不同分辨率DEM下的地形因子以及小流域尺度和延河流域尺度土壤水分狀態(tài)及分布特征,闡明地形因子對土壤水分影響和尺度效應。得出以下結論:(1)延河流域不同土層土壤含水量均有顯著差異,且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變異系數(shù)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逐漸減小。延河流域土壤含水量表現(xiàn)為雨季后顯著高于雨季前,隨土層深度的增加雨季前土壤水分逐漸增大,雨季后土壤水分先增大后減小。對于整個延河流域,不同環(huán)境梯度土壤水量含量整體呈現(xiàn)由南到北依次減小的趨勢。同一層不同地點土壤水分差異較大,雨季后變異系數(shù)小于雨季前,雨季前表層土壤水分差異較大,雨季后深層土壤水分差異性大。(2)不同植被帶小流域土壤含水量差異顯著,森林帶最高,其次為森林草原帶,草原帶最低;對不同植被帶土壤水分的剖面變化分析表明,0-200cm土層中土壤含水量隨著深度增加呈現(xiàn)增長趨勢。雨季前后小流域平均土壤含水量差異顯著,森林帶最大,其次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最小,表現(xiàn)為由南到北依次減少的趨勢。雨季前,各小流域土壤含水量基本表現(xiàn)為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趨勢。雨季后,由于降雨的補給,淺層與深層土壤含水量差異減小,垂直剖面變化不明顯。各植被帶小流域土壤含水量變異系數(shù)雨季前均顯著大于雨季后.(3)延河流域,隨著分辨率的不斷降低,坡度平均值與分辨率之間呈較好的線性遞減關系,整體坡度以衰減為主,且發(fā)生衰減的部位主要分布在陡坡,陡坡坡度值降低而緩坡坡度值增大,坡度向中間靠攏,范圍變小。坡向總體變化平緩,無明顯起伏?傮w地形屬性特征逐漸模糊。三個植被帶小流域來說,周家山小流域地勢最高,但是最為平緩,各地形因子離散程度小。毛堡則小流域,地勢起伏最小,坡度相對平緩。陳家Wl小流域,高程最小但是起伏最大,陡坡相對最多,總體地形最為復雜。隨著分辨率的降低,三個小流域坡度均表現(xiàn)為緩坡增加,陡坡削減,8 25°中間坡度匯集的趨勢。坡向總體變化不明顯,陰陽坡基本相等,平地比例減小,且在40mDEM后減為零。比較分析小流域尺度和區(qū)域尺度(延河流域)地形因子變化特征發(fā)現(xiàn),隨著分辨率的不斷降低,區(qū)域尺度上地形因子的變化波動相對平緩,小流域尺度地形因子起伏較大,變化明顯。(4)在延河流域,坡度與土壤含水量呈現(xiàn)負顯著相關(P0.05),坡向與土壤含水量也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但顯著性不強。海拔與土壤含水量呈極顯著相關(P0.01)。在毛堡則小流域,各地形因子與土壤含水量均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相關性大小表現(xiàn)為:高程坡向坡度;在陳家Wl小流域,坡度和高程與土壤含水量呈現(xiàn)極顯著負相關(P0.01),坡向呈顯著負相關(P0.05)。顯著性大小,坡度最大,高程次之,坡向最小;在周家山小流域,坡度與土壤含水量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坡向表現(xiàn)為微弱的負相關關系(P0.05),高程與土壤含水量呈現(xiàn)微弱的正相關性(P0.05)。在區(qū)域尺度,分辨率的變化對地形因子和土壤含水量的相關性無明顯影響。隨著DEM尺度的不斷增大,坡度、坡向及高程與土壤含水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均無顯著波動。在小流域尺度,三個小流域地形因子與土壤含水量的相關性隨分辨率的降低均呈現(xiàn)明顯波動且波動大小總體均呈現(xiàn)出毛堡則小流域大于周家山小流域大于陳家Wl小流域。
[Abstract]: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 Yanhe river bas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ainy season . (3)寤舵渤嫻佸煙,闅忕潃鍒嗚鯨鐜囩殑涓嶆柇闄嶄綆,鍧″害騫沖潎鍊間笌鍒嗚鯨鐜囦箣闂村憟杈冨ソ鐨勭嚎鎬ч,
本文編號:2016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016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