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達測量土壤水方法及其尺度特征
本文選題:探地雷達 + 土壤水 ; 參考:《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2017年02期
【摘要】:土壤水的多尺度觀測與模擬是當前國內(nèi)外研究的熱點問題。探地雷達作為一種測量土壤含水量的現(xiàn)代先進技術,填補了傳統(tǒng)測量方法與遙感方法之間的尺度缺口,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表明:應用探地雷達測量土壤含水量的精度較高,測量速度快,無需破壞土壤結構,作為一種田間尺度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小尺度土壤水空間分布特征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通過不同頻率的選定能夠測量深度為0.05~50m的土壤含水量。對探地雷達測量土壤水的主要方法、原理、精度及優(yōu)缺點等進行詳盡介紹,并討論探地雷達的測量深度和尺度特征等問題。探地雷達在遙感反演土壤水模型率定與精度驗證方面比TDR、烘干法更有優(yōu)勢,有潛力應用于遙感產(chǎn)品驗證、土壤水模式時間穩(wěn)定性分析等其他水文相關應用中,為相關研究和探地雷達測量土壤水方法的推廣提供理論參考。
[Abstract]:Multi-scale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soil water is a hot issue at home and abroa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as a modern and advanced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soil moisture content, fills the gap between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GPR in measuring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high. As a kind of measurement method in field sca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cale soil water have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fast measurement speed, no need to destroy soil structure, and so on.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ith a depth of 0.05 ~ 50m can be measured by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The main methods, principles, accurac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for soil water measurement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measurement depth and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GPR are discussed. GPR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TDR and drying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rate and accuracy of soil water model in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other hydrolog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remote sensing product verification, soil water model tim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o on.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GPR method for soil water measurement.
【作者單位】: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劉莊引黃灌區(qū)管理處;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09259)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C0400106-2)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項(JZ0145B472016)~~
【分類號】:S1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繼湯;土壤水能太觀測的實際應用[J];江蘇水利;2000年07期
2 張俊,徐紹輝;數(shù)值反演方法在確定土壤水力性質(zhì)中的研究進展[J];土壤;2003年03期
3 李錦秀;肖洪浪;;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進展[J];中國沙漠;2006年04期
4 張志才;陳喜;;土壤水運移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工程勘察;2007年08期
5 段爭虎;;土壤水研究在流域生態(tài)—水文過程中的作用、現(xiàn)狀與方向[J];地球科學進展;2008年07期
6 胡海英;包為民;王濤;瞿思敏;;土壤水中氫氧同位素變化模擬及實驗[J];水電能源科學;2008年04期
7 高峰;李建平;王黎黎;蘭明勝;李長林;胡繼超;;土壤水運動理論研究綜述[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4期
8 王玉飛;;淺埋區(qū)土壤水運移模型參數(shù)研究[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2年05期
9 代良香;;土壤水運動與作物吸水[J];河北農(nóng)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88年04期
10 李航,劉志強;非飽和土壤水—維水平運動方程的擬解析解及其驗證[J];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199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毅;邵明安;;覆膜條件下土壤水、鹽、熱耦合遷移研究進展[A];《自然地理學與生態(tài)建設》論文集[C];2006年
2 李發(fā)東;宋獻方;夏軍;張萬軍;唐常源;劉昌明;;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水運動過程影響的試驗研究[A];中國土地資源態(tài)勢與持續(xù)利用研究[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姜建梅;基于濱海平原區(qū)淺層地下水對土壤水汽熱耦合運移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2 李毅;覆膜條件下土壤水、鹽、熱耦合遷移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2年
3 高如泰;黃淮海平原農(nóng)田土壤水氮行為模擬與管理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4 關紅杰;干旱區(qū)滴灌均勻系數(shù)對土壤水氮及鹽分分布和棉花生長的影響[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3年
5 朱紅艷;干旱地域地下水淺埋區(qū)土壤水分變化規(guī)律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4年
6 劉艷偉;渾善達克沙地GSPAC系統(tǒng)水汽熱運移及能量平衡[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祥;石島灣核電廠周邊土壤理化特性及對放射性核素分配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吳慶華;人類活動影響下土壤水動態(tài)演變及其高效利用[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08年
3 徐春燕;石河子墾區(qū)淺層地下水及土壤水動態(tài)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4 胡安焱;土壤水和地下水關系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5 呂歲菊;有限體積法在土壤水—鹽運動規(guī)律數(shù)值模擬中的應用[D];寧夏大學;2005年
6 盧忠陽;干旱區(qū)膜下滴灌條件下土壤水分運移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7 任尚崗;土壤水動力參數(shù)測算方法及其空間變異性研究[D];魯東大學;2011年
8 陳同同;石家莊市土壤水分運移的穩(wěn)定同位素特征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9 張朝勇;膜下滴灌條件下土壤水熱的動態(tài)變化和作物需水規(guī)律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10 楊金鳳;季節(jié)性凍融期不同地表條件下土壤水熱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01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90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