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添加快腐菌劑還田對麥季土壤養(yǎng)分和小麥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本文選題:秸稈還田 + 快腐菌劑; 參考:《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年19期
【摘要】:通過設置在秸稈中添加快腐菌劑的大田試驗,研究快腐菌劑對秸稈還田的促進作用和對小麥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秸稈快腐還田影響土壤有機質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養(yǎng)分含量,與僅秸稈還田處理相比,秸稈快腐還田處理0~5 cm土層的土壤速效鉀含量增加最為明顯,有機質含量次之,硝態(tài)氮、銨態(tài)氮含量除成熟期及速效磷含量除花后15 d和成熟期有增加或持平外,其余各生育期銨態(tài)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硝態(tài)氮含量則急劇減少;秸稈快腐還田處理小麥穗數與千粒質量提高,而穗粒數略有降低,最終產量提高;秸稈快腐還田能極顯著提高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籽粒硬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筋小麥籽粒品質。
[Abstract]:The effect of rapid rot o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were studied by field experiment with adding fast rot agent to stra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affected by the rapid rot of straw.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returning straw to the fiel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in 0 ~ 5 cm soil layer increased most obviously.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increased or remained the same except that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or increased at 15 days after anthesis, while the content of ammonium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other growth stages de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 of nitrate decreased sharply. The spike number and 1000 grain quality of wheat were increased, while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was slightly decreased, and the final yield was increased, while the protein content, wet gluten content and sedimentation value of wheat gra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grain hardness was decreased after straw fast rot returning to the field. The grain quality of middle gluten wheat was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省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揚州大學江蘇省作物遺傳生理重點實驗室;江蘇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271642) 江蘇省揚州市農業(yè)科技攻關計劃(編號:YZ2014166) 江蘇省農業(yè)三新工程(編號:SXGC[2016]327)
【分類號】:S158;S51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瑞林,李健寶;菌劑生產一步擴大法簡介[J];土壤肥料;1990年03期
2 孫福來,王文鳳,張金光,陳濱波,宋元瑞;硅酸鹽菌劑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J];土壤肥料;2002年03期
3 張成斌;水稻施用硅酸鹽菌劑效果初報[J];墾殖與稻作;2003年05期
4 蘇衛(wèi)國;曹利祥;袁方;王哲;;三種催腐菌劑對草屑催化腐熟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1年04期
5 李仲賢;蔡長平;寧千紅;;花生根瘤菌新制劑——稀土菌劑[J];中國農學通報;1988年01期
6 賢;菌劑的理想吸附物——■石[J];福建農業(yè)科技;1990年02期
7 軍;硅酸鹽菌劑的施用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1993年04期
8 宋玉清;馬麟祥;江木蘭;;花生根瘤菌液體菌劑及其接種效應[J];遼寧農業(yè)科學;1993年02期
9 劉國強;99復合促產菌劑應用試驗[J];青海農林科技;2003年S1期
10 何永梅;;幾種用于有機廢料發(fā)酵的菌劑[J];西北園藝(蔬菜?);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真;朱用武;;肥料增效菌劑[A];2012新型肥料創(chuàng)制關鍵技術與新工藝、新設備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蘇朋;何艷;徐建明;吳建軍;;添加氮素條件下促腐菌劑對秸稈分解過程中碳氮元素變化影響的研究[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上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高樹清;王炳華;徐靜;高艷敏;王寶申;劉秀春;陳寶江;;生物有機肥生產中發(fā)酵菌劑的選擇研究[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4 楊晶秋;姚騰云;鄭普山;王作尊;;放線菌劑與穩(wěn)定型有機無機復合肥對蕃茄的聯(lián)應效果[A];第九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1年
5 羅國安;項建軍;袁全;;分散經營模式下的土壤養(yǎng)分的精準管理研究[A];中國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紅裔;張野;趙迪;吳錫欣;;基于神經網絡多模型的土壤養(yǎng)分肥力評價[A];中國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馬友華;胡勤遠;賈盛寧;梁紅霞;黃界潁;張自立;;安徽省土壤養(yǎng)分和肥料信息系統(tǒng)研究[A];第八屆全國青年土壤暨第三屆全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8 邢竹;李春杰;郭建華;王貴政;;土壤養(yǎng)分信息系統(tǒng)在平衡施肥中的應用(摘要)[A];中國地壤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文集(面向農業(yè)與環(huán)境的土壤科學專題篇)[C];2004年
9 鄭小佳;鄧良基;張世熔;張春;黃成毅;茍曦;;川中丘陵區(qū)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養(yǎng)分特征研究[A];慶祝中國土壤學會成立60周年?痆C];2005年
10 張淑娟;王鳳花;張海紅;趙華民;;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土壤養(yǎng)分檢測方法[A];紀念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暨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CSAE 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李維炯;從EM技術到CM技術[N];中國畜牧水產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李淵;江蘇研制出國內首個農業(yè)廢棄物干式好氧發(fā)酵菌劑[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13年
3 于明忠;分解菌劑生產有機肥技術獲得成功[N];中國花卉報;2003年
4 華凌;氣候變化可導致土壤養(yǎng)分失衡[N];科技日報;2013年
5 高科;土壤養(yǎng)分測試儀[N];河北科技報;2001年
6 趙強;土壤養(yǎng)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報;2004年
7 通訊員 姜曉平;磴口土壤養(yǎng)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彥淖爾日報(漢);2010年
8 夏海鰲;培肥高產旱土[N];湖南科技報;2009年
9 ;秋播肥料該咋用[N];中華合作時報;2009年
10 陳茂春;各種化肥應交替使用[N];瓜果蔬菜報.農業(yè)信息周刊;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峰;東北地區(qū)秸稈降解工程菌的選育及速腐菌劑的研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2年
2 肖艷萍;復合微生物秸稈腐熟菌劑的篩選及其對毒死蜱殘留的影響[D];云南農業(yè)大學;2017年
3 李劍峰;解磷根瘤菌誘變選育及抗污染菌劑制備關鍵技術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劉芬;陜西省土壤養(yǎng)分與肥料資源利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趙業(yè)婷;基于GIS的陜西省關中地區(qū)耕地土壤養(yǎng)分空間特征及其變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6 趙月玲;精準作業(yè)區(qū)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時空變異規(guī)律及肥力評價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陳航;吉林省中部黑土區(qū)土壤養(yǎng)分時空變異規(guī)律及精準管理區(qū)劃分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徐麗華;土壤養(yǎng)分預測方法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9 劉雪梅;基于可見近紅外光譜檢測土壤養(yǎng)分及儀器開發(fā)[D];東華大學;2014年
10 姜城;不同經營體制下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規(guī)律及管理技術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鶴;低溫秸稈降解菌的酶活、降解效果及對土壤養(yǎng)分、酶活的影響[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趙曉雨;菌劑對牛糞堆肥及其氮素轉化微生物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李海統(tǒng);低溫啟動堆肥菌劑的篩選優(yōu)化及相關應用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黃國強;復合腐稈菌劑對稻稈堆腐和水稻促生效果[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史秀宏;硅酸鹽菌劑對土壤有效養(yǎng)分含量及水稻產量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年
6 秦亞芬;一種液體微生物菌劑的構建及其肥效的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年
7 李欣;雌激素降解菌固定化菌劑的制備及其對污水和牛糞中雌激素的去除作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何文;農用黃赭色鏈霉菌菌劑的制備工藝及應用效果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年
9 陳曉飛;農林廢棄物速腐菌劑的篩選和制備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10 宋芳芳;主要糧食作物秸稈降解菌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813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88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