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株煙草黑脛病拮抗菌的篩
本文選題:細菌 + 煙草黑脛病。 參考:《中國煙草科學》2017年03期
【摘要】:煙草黑脛病在我國煙區(qū)分布廣泛,嚴重影響煙草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篩選出對煙草具有防病和促生作用的細菌是有效控制煙草黑脛病危害和提高煙草產(chǎn)量的重要途徑。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對峙培養(yǎng)法從煙草病株根際土壤中篩選出YBM-4和YJC-4兩株細菌。根據(jù)分子形態(tài)學、最適生長條件和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比對結(jié)果,鑒定YBM-4是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YJC-4是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在對峙培養(yǎng)中,YBM-4和YJC-4細菌對煙草黑脛病菌絲的相對抑制率分別是85.34%和72.99%。在盆栽試驗中,YBM-4和YJC-4對煙株生物量和農(nóng)藝性狀的促生作用明顯,YBM-4、YJC-4和YBM-4+YJC-4混劑(比例1:1)對煙草黑脛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別是76.37%、80.06%和81.50%,病程進展曲線下面積(AUDPC)分別比對照降低265.01,281.58,287.32。表明細菌YBM-4和YJC-4具有潛在的利用和開發(fā)價值。
[Abstract]:Tobacco black shank diseas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obacco regions in China,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obacco.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rm of black shank disease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tobacco by screening the bacteria which can prevent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tobacco. Two strains of bacteria YBM-4 and YJC-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tobacco plant by dilution coating plate method and confrontation cultur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morphology, optimum growth condition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onditions and 16s r DNA gene sequence alignment, YBM-4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a subtilis YJC-4 as Bacillus safensis. The relative inhibition rates of YBM-4 and YJC-4 on tobacco filaments were 85.34% and 72.99%, respectively. In pot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YBM-4 and YJC-4 on biomass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tobacco plants were obviously promoted. The average control effects of YBM-4 YJC-4 and YBM-4 YJC-4 mixture (ratio 1: 1) on tobacco black shank disease were 76.370.06% and 81.50%, respectively, and the area under the progression curve was 265.01281.58c287.3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cteria YBM-4 and YJC-4 have potential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value.
【作者單位】: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研究生院;貴州省煙草公司貴陽市公司;四川省煙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
【基金】:貴州省煙草公司貴陽市公司重大專項“貴陽煙草主要病蟲草綠色防控技術(shù)集成示范與推廣”(201602) 中國煙草總公司四川省公司科技項目“煙草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shù)研究與應用”(SCYC201604)
【分類號】:S435.72;S47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國勝,高智謀,陳娟;煙草黑脛病研究進展[J];煙草科技;2001年09期
2 葉枝祿;煙草黑脛病及其綜合防治[J];福建農(nóng)業(yè);2002年10期
3 馬國勝,高智謀,陳娟;煙草黑脛病菌研究進展(一)[J];煙草科技;2003年04期
4 易龍;煙草黑脛病的診斷及防治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05年11期
5 李發(fā)新;;濟源市煙草黑脛病的發(fā)病條件與防治方法[J];中國植保導刊;2006年12期
6 劉廷利;;煙草黑脛病的診斷及綜合防治技術(shù)[J];植物醫(yī)生;2007年01期
7 李大慶;文西明;梁忠義;馮勇;;余慶縣煙草黑脛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shù)研究[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4期
8 楊廷;張伏軍;袁志輝;胡軍華;肖杰;藍希鉗;周澤揚;;Pseudomonas sp.20~#-5防治煙草黑脛病田間試驗初報[J];植物保護;2007年03期
9 彭清云;易圖永;;防治煙草黑脛病研究進展[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10 秦基偉;白良杰;胡國有;;襄城縣煙草黑脛病的發(fā)病條件與防治對策[J];植物醫(yī)生;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國康;肖崇剛;馬冠華;曾昭興;胡倉習;張勇;陳益銀;;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煙草黑脛病研究[A];糧食安全與植?萍紕(chuàng)新[C];2009年
2 熊麗平;肖崇剛;馬冠華;陳國康;;兩株熒光假單胞菌混合對煙草黑脛病的控制研究[A];植物保護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王力;羅文富;吳佳;孔聰聰;彭堅強;蘭建強;;蜂膠對煙草黑脛病防治效果及對產(chǎn)量的影響的田間試驗[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李錫宏;梅東海;譚軍;郭利;吳志勇;許汝冰;鄭莉;;幾種殺菌劑防治煙草黑脛病試驗報告[A];湖北省煙草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田香華;楊軍;侯明生;;幾丁低聚糖對煙草黑脛病菌及寄主防御酶的影響[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沈奕;李萍;高智謀;王革;陳方新;;幾丁寡糖對煙草黑脛病的控病效果及作用機理[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慧麗;李云華;夏振遠;周藜;鄭重;;一株煙草黑脛病拮抗細菌的鑒定與防效測定[A];2005年華東植物病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朱宏建;高必達;;一個鏈霉菌菌株培養(yǎng)濾液的抗菌活性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何孝兵;肖崇剛;馬冠華;徐宸;代先強;;煙田間作黃豆對土壤微生物及拮抗微生物群落的影響[A];糧食安全與植保科技創(chuàng)新[C];2009年
10 王巖;肖崇剛;陳國康;竇彥霞;易龍;;煙草根圍土壤拮抗放線菌的分離篩選[A];植物保護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林滋鑾;煙草黑脛病的防治[N];福建科技報;2003年
2 永定縣堂堡農(nóng)業(yè)站 張元華;煙草黑脛病及其綜合防治[N];福建科技報;2006年
3 陳榮興;煙草黑脛病防治措施[N];云南科技報;2006年
4 云南省植保植檢站 李永川 楊虹;?购党晒ゾo煙草黑脛病防治是關(guān)鍵[N];云南科技報;2005年
5 云南省植保植檢站 屈天堯;霜霉威——防治煙草黑脛病效果顯著[N];云南科技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許學明;煙草黑脛病菌對六種殺菌劑的抗性測定及抗甲霜靈機制的初步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2 董國菊;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72-10菌株對煙草黑脛病的生防機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3 李義強;防治煙草黑脛病藥劑的殘留降解及安全性評價與風險評估[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區(qū)嬋;廣西巖溶地區(qū)煙草黑脛病拮抗細菌的篩選與特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雷;福建省三明市煙草黑脛病發(fā)生特點與防治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0年
3 楊廷;假單胞菌20~#-5菌株對煙草黑脛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楊蘭;湘西地區(qū)煙草黑脛病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5 董瑜;防治煙草黑脛病緩釋型殺菌劑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6 楊超;重慶萬州區(qū)煙草黑脛病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及綜合防治效果[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7 劉萍花;云南省煙草黑脛病菌遺傳多樣性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8 管恩娜;生物質(zhì)炭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烤煙生長及煙草黑脛病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6年
9 羅詠梅;抗煙草黑脛病藥用植物提取物的篩選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10 李斌;四川煙草黑脛病菌生理小種鑒定及放線菌對黑脛病的生防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154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81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