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管線高溫環(huán)境下的斷裂失效分析
本文選題:金屬管 + 斷口分析 ; 參考:《力學與實踐》2017年01期
【摘要】: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試驗臺配置了大量金屬管線,煤油作為燃料和冷卻介質(zhì)在其中輸運,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管線早期斷裂失效,對此開展了分析。首先利用三維體視顯微鏡與掃描電鏡進行了斷口觀察與分析,表明管線的開裂起源于焊縫根部,具有典型的多源起源特征;裂紋源區(qū)具有藍色半圓形特征,表明存在焊接裂紋。同時,斷口呈現(xiàn)明顯的疲勞輝紋,間距為亞微米量級。根據(jù)輝紋間距與管材壁厚以及使用壽命分析,確定了疲勞載荷的頻率范圍;根據(jù)理論公式與有限元模態(tài)分析對管線的自振頻率進行了估算,其結(jié)果與斷口分析的結(jié)果吻合良好。以上研究結(jié)果表明管線斷裂是典型的振動疲勞失效導致的。為此,建議在管線中部增加固定點約束,改變管線的自振頻率以降低振幅,并改進焊接工藝,提高管線焊接質(zhì)量;谝陨洗胧,有效解決了管線的早期斷裂失效問題。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metal pipelines are installed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scramjet combustion chamber, in which kerosene is transported as fuel and cooling medium. The early failure of pipeline fracture occurr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irst, the fracture surface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by 3D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acking of pipeline originated from the root of weld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source origin, and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crack has blue semicircle characteristic, which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welding crack. At the same time, the fracture surface shows obvious fatigue striation, the distance is submicron order of magnitude. The frequency range of fatigue load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gloss spacing, pipe wall thickness and service life, and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pipeline i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finite element modal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fracture analysis.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peline fracture is caused by typical vibration fatigue failure.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ixed point constraint should be ad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ipeline,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pipeline should be changed to reduce the amplitude of the pipeline, and the welding process should be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welding quality of the pipeline. Based on the above measures, the problem of early fracture failure of pipeline is effectively solv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O34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文光;陳國平;賀紅林;吳暉;;結(jié)構振動疲勞研究綜述[J];工程設計學報;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費恒孝;謝季佳;范學軍;武曉雷;;金屬管線高溫環(huán)境下的斷裂失效分析[J];力學與實踐;2017年01期
2 林磊;徐德城;宋曉鋒;楊佳;薛飛;王榮山;;核電廠儀表管道振動疲勞耐久性能改進研究[J];中國核電;2016年03期
3 馬明;朱玉田;;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車載揚聲器盆架振動疲勞分析[J];計算機輔助工程;2016年04期
4 劉文光;林煒彥;顏龍;舒斌;;基于抗振動疲勞的薄板加筋設計分析[J];工程設計學報;2016年04期
5 劉萬遠;張紅波;;隨機振動載荷下發(fā)射裝置尾罩疲勞壽命分析[J];航空兵器;2016年04期
6 韓慶華;葉菲;徐杰;;隨機疲勞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綜述[J];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2016年S1期
7 劉文光;顏龍;郭隆清;;基于模態(tài)應變能法的彈性薄板損傷識別[J];噪聲與振動控制;2016年03期
8 郭俊材;范斌;彭軍;趙偉;王登輝;干宇文;王帥;于蘭峰;;基于有限元法的L型門機動態(tài)特性研究及靈敏度分析[J];機械強度;2016年03期
9 李廣全;劉志明;王文靜;楊廣雪;;高速動車組齒輪箱疲勞裂紋機理分析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7年02期
10 李耀剛;馮澤;琚麗穎;龍海洋;;集雪螺旋葉片的結(jié)構優(yōu)化及模態(tài)分析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明珠;姚衛(wèi)星;孫偉;;結(jié)構隨機振動疲勞壽命估算的樣本法[J];中國機械工程;2008年08期
2 周敏亮;陳忠明;;飛機結(jié)構的隨機振動疲勞分析方法[J];飛機設計;2008年02期
3 姚起杭;姚軍;;工程結(jié)構的振動疲勞問題[J];應用力學學報;2006年01期
4 張積亭,周蘇楓;飛機典型構件振動疲勞壽命分析[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2年S1期
5 姚軍,姚起杭;結(jié)構隨機振動響應的工程簡化分析[J];應用力學學報;2002年01期
6 肖壽庭,杜修德;LY12CZ鋁合金懸臂梁動態(tài)疲勞S─N曲線的試驗測定[J];機械強度;1995年01期
7 何澤夏;;振動與疲勞[J];火箭推進;1994年03期
8 姚起杭;談談加速振動試驗問題[J];航空標準化;1975年06期
9 梁永發(fā);姜輝瓊;;三起振動失效帶來的啟示[J];特種設備安全技術;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厲樹忠;金屬斷裂及斷口分類的邏輯問題與修正[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4期
2 張滬生;戴明星;王仁卉;羅康民;張麗華;汪瑞珠;;聚焦沖擊波破碎腎結(jié)石斷口的掃描電鏡觀察[J];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年01期
3 郭麗娜;38CrMnMo鋼異常斷口的分析[J];太原科技;2002年05期
4 虞世鳴,劉慰儉;在高速間歇回轉(zhuǎn)運動下斷裂失效的花鍵軸斷口物理呈象的理論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S1期
5 于杰;張小燕;呂禾青;何敏;;聚氯乙烯斷口分析及其斷裂機制[J];貴州科學;1992年02期
6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鐘群鵬;趙子華;;斷口學及微觀斷裂機理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陳民芳;趙乃勤;李國俊;;WC/Cu復合材料抗拉強度及斷口研究[A];復合材料:生命、環(huán)境與高技術——第十二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肖建華;;斷口分析—半經(jīng)驗反演解法[A];2007年全國失效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肖建華;;斷口分析:半經(jīng)驗反演解法[A];200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曾靜;李建華;吳立新;;管線鋼(X70)斷口纖維率與顯微組織關系探討[A];2005年全國計算材料、模擬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翁桂榮;秦樹偉;;基于多重分形特征的金屬斷口圖像識別[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文潮;關錦清;李運良;劉曉新;李迅;;16MnR鋼的動態(tài)拉伸力學性能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8 張喬英;劉國平;趙勇;烏力平;朱倫才;錢海帆;鄭晴;;低合金高強度鋼板拉伸斷口分層機理分析研究[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大會論文集(中)[C];2009年
9 楊建輝;鄧偉;張勇;冀會平;馬新華;;關于國產(chǎn)36MnVS4脹斷新材料的實驗研究[A];創(chuàng)新裝備技術 給力地方經(jīng)濟——第三屆全國地方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機械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3年
10 寧玫;付繼成;;16MnR板材內(nèi)部缺陷性質(zhì)的分析研究[A];第七屆(2009)中國鋼鐵年會大會論文集(中)[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福才;邯鋼含鈮船板鋼拉伸試樣斷口分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92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lxlw/199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