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誘導納米顆粒膠體微射流碰撞特性(英文)
本文選題:納米顆粒膠體 + 非淹沒射流。 參考:《強激光與粒子束》2016年06期
【摘要】:采用流體力學模擬方法,建立了垂直非淹沒射流的計算流體動力學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誘導納米顆粒膠體射流中用直徑D為500μm的微孔光-液耦合噴嘴進行拋光加工的沖擊動力學,分析了非淹沒射流條件下光-液耦合噴嘴內(nèi)、外的流場分布情況及其對工件表面的噴射沖擊特征,對紫外光誘導納米顆粒膠體射流沖擊動力學過程進行了理論描述。計算結(jié)果表明,在1MPa入射壓力時,微孔光-液耦合噴嘴口TiO2膠體的噴射速度約為30m/s,其集束勻速噴射距離約為5mm。在此噴射距離時進行垂直噴射,在膠束與工件表面的沖擊射流作用區(qū)域,其射流靜壓最大值分布在射流沖擊作用中心,但射流動壓及射流合成速度在此區(qū)域的截面分布呈"W"形狀,射流動壓及速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膠體射流束的外環(huán)直徑約2mm處。
[Abstract]:By using CFD simulation method,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of vertical non submerged jet, studied by impact dynamics with a diameter of D coupled nozzle micropore light - 500 m liquid polishing the nanoparticle colloid jet in ultraviolet light, the analysis of non submerged j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ght liquid coupling nozzl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et impingement on the surface of workpiece, the nanoparticle colloid jet dynamics induced by UV were theoretically describ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1MPa incident pressure, jet velocity coupling liquid nozzle micropore light port TiO2 colloid was about 30m/s, the uniform cluster distance is about vertical jet injection 5mm. on the jet distance, jet impingement in regional micelles and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the maximum 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jet impingement center, but the pressure of jet flow The s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jet synthesis velocity in this region is "W" shape,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jet dynamic pressure and velocity appears at about 2mm of the outer ring diameter of the colloidal jet beam.
【作者單位】: 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基金】: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205180,51565031)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2013M532092)
【分類號】:TB306;O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大有;帶有顆粒的圓射流沖擊平板的計算[J];力學學報;1984年05期
2 廉聞宇,張福祥;真實火箭射流沖擊流場中激波結(jié)構(gòu)的實驗研究[J];力學學報;1990年06期
3 閆大鵬,苗鵬程,王海林,賀安之;火箭燃氣射流沖擊埸的實驗研究[J];爆炸與沖擊;1991年04期
4 黃真理;淺水域中垂向純射流的流動特征[J];水利學報;1992年09期
5 閻大鵬,張健,王海林,苗鵬程,賀安之;莫爾偏折法及其在燃氣射流沖擊場中的應用[J];光學學報;1993年02期
6 崔杰;李世銘;黃超;姚熊亮;張阿漫;;射流沖擊模型在水下爆炸實驗中的應用研究[J];高壓物理學報;2012年05期
7 唐川林;胡東;張鳳華;蔡書鵬;;自振脈沖氣液射流振動分析[J];力學學報;2013年04期
8 柳兆榮;共振射流及其在水力采煤中的應用[J];上海力學;1982年03期
9 康燦;周亮;楊敏官;王育立;;嵌入中心體誘發(fā)空化射流的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3年12期
10 譚曉茗,張靖周;自耦合射流沖擊冷卻的數(shù)值計算[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樊靖郁;張燕;王道增;;淺水環(huán)境中含污染物橫向射流三維濃度分布特性研究[A];第十八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4年
2 陳曉梅;張德明;靖崇龍;許建偉;周久兵;竇智宇;李志春;;微孔砂輪射流沖擊內(nèi)外冷卻技術在鈦合金磨削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9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康景隆;;射流沖擊流化床快速凍結(jié)[A];第2屆中國食品冷藏鏈新設備、新技術論壇文集[C];2004年
4 羅振兵;夏智勛;;合成射流技術—一種全新高效的流動控制技術[A];第十屆全國分離流、旋渦和流動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李炳源;;300噸轉(zhuǎn)爐噴頭實體的射流特性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煉鋼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國華;微小通道內(nèi)液氮射流沖擊傳熱和流動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聶世謙;兩相流射流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磊;旋轉(zhuǎn)錐形射流的計算機模擬和實驗分析[D];安徽理工大學;2007年
4 徐浩;橫向射流影響管內(nèi)水流壓力的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張丹;清洗壓力下高效射流粉碎技術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6 隆香花;高壓氣體微孔射流堆積粉料的破散性試驗及參數(shù)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7 李艷霞;粗糙表面射流沖擊復合強化傳熱實驗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3年
8 安中國;低溫噴霧射流冷卻技術及其在鈦合金車削加工中的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9 張志強;周期性射流陣列沖擊換熱的實驗研究及數(shù)值模擬[D];中國計量學院;2012年
10 朱偉林;脈沖水氣射流的動態(tài)特性及沖蝕效果的實驗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44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lxlw/174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