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轟波對碰加載下平面金屬樣品動載行為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爆轟波對碰加載下平面金屬樣品動載行為實驗研究 出處:《爆炸與沖擊》201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爆炸力學 主體破碎 表面噴射 聯(lián)合診斷 X射線照相裝置 DSP 爆轟波對碰
【摘要】:進行沖擊波對碰加載簡易平面金屬Sn和W樣品實驗,采用X射線照相和激光干涉測速系統(tǒng)進行聯(lián)合診斷,給出了2種材料沖擊波對碰區(qū)表面微噴及主體破碎物質的直觀圖像,研究了Sn和W樣品對碰區(qū)動力學行為,并比較分析2種材料對碰區(qū)特征的異同,給出了定性物理解釋,實驗結果可為爆轟波對碰加載下材料動力學特性的理論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作者單位】: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沖擊波物理與爆轟物理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472254,11272006)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面上基金項目(2012B0201017) 沖擊波物理與爆轟物理重點實驗室(9140C670301130C67238)
【分類號】:TJ06;O381
【正文快照】: 在武器物理研究和眾多工程任務中,常會遇到2個爆轟波相互碰撞加載金屬樣品的情況,由于爆轟波對碰后壓力、溫度急劇升高,如壓力約為C-J壓力的2.3~2.4倍[1],受載金屬樣品極有可能處于熔化狀態(tài),進而導致金屬樣品表面噴射大幅增加,甚至在稀疏波的拉伸作用下樣品主體發(fā)生層裂破碎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湘渝,張德良;氣相爆轟波貫穿胞格變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2 劉爾巖,劉邦第,王元書;應用陣面追蹤法對散心爆轟波傳播的數(shù)值模擬[J];爆炸與沖擊;2001年01期
3 周凱元,李宗芬,周自金,王漢良,年偉民;阻爆器擴張腔中心緩沖隔離板對氣相爆轟波的衰減作用[J];爆炸與沖擊;2001年03期
4 胡湘渝,張德良;氣相爆轟波沿胞格的動力學機理研究[J];高壓物理學報;2001年03期
5 王漢良,周凱元,夏昌敬;氣體爆轟波在彎曲管道中傳播特性的實驗研究[J];火災科學;2001年04期
6 夏昌敬,周凱元,沈兆武,董永香,年偉民,王漢良;可燃氣體非穩(wěn)定爆轟波通過90°圓彎管傳播特性的實驗研究[J];實驗力學;2002年04期
7 劉爾巖,王元書,劉邦第;爆轟波與金屬的斜相互作用[J];爆炸與沖擊;2002年03期
8 王昌建,徐勝利,郭長銘;氣相爆轟波在半圓形彎管中傳播現(xiàn)象的實驗研究[J];爆炸與沖擊;2003年05期
9 洪滔,秦承森;一維爆轟波不穩(wěn)定性的數(shù)值模擬[J];高壓物理學報;2003年04期
10 沈偉,杜揚;甲烷-空氣爆轟波傳播的數(shù)值模擬[J];力學與實踐;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海兵;熊俊;張樹道;;爆轟數(shù)值模擬的大尺度反應率模型[A];計算爆炸力學進展[C];2006年
2 朱雨建;楊基明;LEE JHS;;爆轟波與多孔板相互作用的實驗研究[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C];2007年
3 王剛;張德良;劉凱欣;;爆轟波傳播問題的數(shù)值模擬[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韓桂來;姜宗林;;氣相胞格爆轟三波結構失效形式[A];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滕宏輝;姜宗林;HD Ng;JHS Lee;;發(fā)散爆轟波衰減過程的數(shù)值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王愛峰;趙偉;;斜爆轟與斜爆轟推進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A];第十三屆全國激波與激波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楊向龍;楊基明;吳國棟;黃中偉;;爆轟波中聲速面與反應進程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劉云峰;姜宗林;;準爆轟波傳播機理探討[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董剛;范寶春;陳衛(wèi);;駐定爆轟的不穩(wěn)定性及參數(shù)影響的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邵業(yè)濤;劉勐;王健平;;旋轉爆轟實現(xiàn)任意速度入流的連續(xù)爆轟發(fā)動機[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衛(wèi);駐定錐型爆轟波的結構和穩(wěn)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2 任登鳳;駐定斜爆轟波形態(tài)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3 徐曉峰;碳氫燃料爆轟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3年
4 鄭淼;懸浮粉塵的爆轟波結構[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5 李斌;多功能爆轟管的調(diào)試與試運行[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6 韋祥光;爆轟波聚能爆破的技術基礎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孫曉雄;氣—液—固三相體系云霧爆轟特性實驗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8 張繼業(yè);超聲速預混氣流中鈍頭體表面爆轟波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9 董炯;鈍感炸藥的爆轟波傳播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李曉琴;可燃系統(tǒng)爆轟及其抑制過程的數(shù)值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12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lxlw/131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