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中細粒煤的流化與分選特性
本文關鍵詞: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中細粒煤的流化與分選特性
更多相關文章: 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 氣速 細粒煤 流化特性 分選特性
【摘要】:3~1 mm粒級細粒煤介于煤粉與傳統(tǒng)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分選所適用的粒度之間,其在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中被分選的同時對自身分選與流化特性產(chǎn)生重要影響。利用高速動態(tài)攝影等手段詳細研究了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分選3~1 mm細粒煤過程中不同流化數(shù)下床層的流化特性、壓降波動、煤粒分離混合規(guī)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處的密度分布,闡釋了氣泡在分選過程中的作用機理。結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細粒煤后床層密度降低,流化效果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隨著氣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經(jīng)歷了分離與混合兩種狀態(tài),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隨之改變。當流化數(shù)在1.8~2.0時煤粒達到較好的分離效果。隨著氣速增大煤粒受氣流影響增大,不再嚴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離。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化工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電力工程學院;
【關鍵詞】: 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 氣速 細粒煤 流化特性 分選特性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資助項目(2012CB2149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04244) 江蘇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BK20140209)
【分類號】:TD94
【正文快照】: 目前濕法選煤在我國選煤領域占據(jù)主導地位,但我國的煤炭資源有2/3以上分布在新疆、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干旱缺水地區(qū)。針對此種困境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礦業(yè)大學陳清如院士率先在國內(nèi)開展了利用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干法分選煤炭的研究,結果表明空氣重介質(zhì)流化床干法選煤技術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戚家偉,朱書全,王仁哲,姚春彥,崔廣文;選擇性雙向絮凝技術分選極細粒煤的試驗研究[J];選煤技術;2004年03期
2 朱書全,戚家偉,姚春彥,解維偉;提高選擇性雙向絮凝分選極細粒煤效果的途徑[J];選煤技術;2004年04期
3 丁志杰;王祖訥;;系列藥劑量分選超細粒煤試驗研究[J];潔凈煤技術;2005年04期
4 焦紅光;諶倫建;鐵占續(xù);;細粒煤重選設備的技術現(xiàn)狀與分析[J];煤炭工程;2006年01期
5 唐利剛;謝廣元;石常省;;細粒煤脫硫降灰的途徑探討[J];選煤技術;2007年01期
6 凌麗偉;;細粒煤干燥技術及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yè);2007年07期
7 劉杰;劉炯天;李延鋒;李振;商林萍;;細粒煤脫水的試驗研究[J];選煤技術;2008年02期
8 陶有俊;陶秀祥;張翠玉;;南桐細粒煤離心重力分選脫硫試驗研究[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9 陶有俊;陶秀祥;宋德敏;劉于生;朱明虎;;強化重力場中滇東細粒煤脫硫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08年07期
10 王立艷;王中奇;陳瑜;朱書全;吳鵬;;褐煤微生物對細粒煤的表面改性作用[J];選煤技術;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董憲姝;杜圣星;;高灰細泥細粒煤浮選技術進展[A];紀念中國煤炭學會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國選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2 石常省;張敏;劉靜;;高灰極難選細粒煤泥的分選研究[A];2011年全國選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武樂鵬;不同電解質(zhì)對細粒煤電化學脫水效果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立功;彬長細粒煤浮選—絮凝工藝組合試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601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96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