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孔雀石硫化浮選過程中磷酸乙二胺作用機理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7-09-07 11:31

  本文關鍵詞:孔雀石硫化浮選過程中磷酸乙二胺作用機理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孔雀石 磷酸乙二胺 硫化浮選 微溶解作用


【摘要】:工業(yè)實踐證明,磷酸乙二胺是氧化銅礦的有效活化劑,尤其針對難處理氧化銅礦效果更佳。而磷酸乙二胺對氧化銅礦物作用機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如能對其機理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必將會更加有效地指導其工業(yè)化應用。故本論文以主要的氧化銅礦物—孔雀石為研究對象,研究磷酸乙二胺對孔雀石的作用機理。本論文通過對孔雀石純礦物進行的“單泡管”浮選試驗發(fā)現(xiàn):在“磷酸乙二胺—硫化鈉—丁基黃藥”浮選體系中,孔雀石的回收率不僅較“硫化鈉—丁基黃藥”浮選體系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回收率曲線不符合常規(guī)的“正態(tài)分布”,而是在特定范圍內出現(xiàn)了波動現(xiàn)象。試驗結果表明:當磷酸乙二胺用量為2×10-5mol/L、6×10-5mol/L時,所對應的回收率值處于回收率曲線的“波峰”處;當磷酸乙二胺用量為4×10-5mol/L、8×10-5mol/L時,所對應的回收率值處于回收率曲線的“波谷”處,并且在此用量范圍內磷酸乙二胺所表現(xiàn)出對孔雀石純礦物的活化效果非常明顯。在磷酸乙二胺對孔雀石純礦物活化過程中,針對試驗出現(xiàn)的回收率曲線波動現(xiàn)象,本論文通過XRD、AFM、XPS、ICP等分析測試方法對該種特殊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磷酸乙二胺與孔雀石作用時,一方面,通過微溶解活化作用生成了新鮮的礦物表面,增強了藥劑的吸附,改善了浮選行為;另一方面,兩者作用生成的螯合物乙二胺合銅會不同程度的吸附在孔雀石的新鮮表面上,優(yōu)先與硫離子、硫氫根離子以及黃原酸根離子作用,促進了浮選過程的發(fā)生。當磷酸乙二胺試驗用量過大時,它將會轉變成氧化銅礦的抑制劑。原因在于它與孔雀石純礦物作用生成的乙二胺合銅離子過多的轉入到液相之中,與硫化鈉溶液作用生成類似硫化銅膠體,大量的消耗了硫離子、硫氫根離子以及黃原酸根離子,惡化了浮選行為。與此同時,回收率曲線波動的現(xiàn)象很難再被觀察到。
【關鍵詞】:孔雀石 磷酸乙二胺 硫化浮選 微溶解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D952;TD92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7
  • 1.1 銅礦資源概況11-13
  • 1.1.1 世界銅礦資源現(xiàn)狀11-13
  • 1.1.2 我國銅礦資源現(xiàn)狀13
  • 1.2 氧化銅礦物的特征及其可浮性13-16
  • 1.2.1 氧化銅礦物的種類13-15
  • 1.2.2 氧化銅礦物的可浮性15-16
  • 1.3 氧化銅礦的浮選研究現(xiàn)狀16-21
  • 1.3.1 氧化銅礦浮選法的研究與現(xiàn)狀16-19
  • 1.3.2 氧化銅礦浮選藥劑的研究現(xiàn)狀19-21
  • 1.3.2.1 浮選活化劑的研究19
  • 1.3.2.2 浮選捕收劑的研究19-21
  • 1.3.2.3 浮選抑制劑的研究21
  • 1.4 氧化銅礦浮選硫化機理21-24
  • 1.4.1 氧化銅礦的硫化過程21-23
  • 1.4.2 硫化的抑制作用23-24
  • 1.4.3 硫化抑制作用的消除24
  • 1.5 磷酸乙二胺在氧化銅礦浮選中的實踐24-26
  • 1.6 論文研究的意義26
  • 1.7 論文研究的內容26-27
  • 第二章 試驗物料、設備、藥劑及研究方法27-33
  • 2.1 試驗物料、設備與藥劑27-31
  • 2.1.1 試驗物料27-28
  • 2.1.2 試驗儀器設備28-29
  • 2.1.3 試驗藥劑29-30
  • 2.1.4 浮選裝置30-31
  • 2.2 研究方法31-33
  • 2.2.1 浮選試驗31
  • 2.2.2 溶解試驗31-32
  • 2.2.3 硫殘余量測定32
  • 2.2.4 孔雀石X射線衍射測定32
  • 2.2.5 孔雀石原子力顯微鏡檢測32
  • 2.2.6 孔雀石X射線光電子能譜測試32
  • 2.2.7 孔雀石Zeta電位測定32-33
  • 第三章 孔雀石在不同浮選體系下浮游特性試驗研究33-52
  • 3.1 東川湯丹氧化銅礦浮選實踐進展33-35
  • 3.1.1 云南東川湯丹氧化銅礦礦石性質33
  • 3.1.2 氧化銅礦石的化學和物相分析33-34
  • 3.1.3 氧化銅礦微溶解活化機理試驗研究34-35
  • 3.2 孔雀石在單一浮選體系下的浮游性試驗研究35-39
  • 3.2.1 乙基黃藥用量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35-36
  • 3.2.2 丁基黃藥用量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36-37
  • 3.2.3 pH值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37
  • 3.2.4 礦物粒級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37-38
  • 3.2.5 調漿強度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38-39
  • 3.2.6 Hallimond管中磁子攪拌速度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39
  • 3.3 孔雀石硫化-黃藥浮選體系下浮游性試驗研究39-42
  • 3.3.1 硫化鈉用量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0
  • 3.3.2 硫化時間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0-41
  • 3.3.3 pH值對硫化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1-42
  • 3.4 孔雀石磷酸乙二胺—黃藥浮選體系下浮游性試驗研究42-45
  • 3.4.1 磷酸乙二胺用量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2-43
  • 3.4.2 pH值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3-44
  • 3.4.3 磷酸乙二胺調漿時間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4-45
  • 3.5 孔雀石磷酸乙二胺—硫化—黃藥浮選體系下浮游性試驗研究45-48
  • 3.5.1 調整劑加藥順序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5-46
  • 3.5.1.1 先硫化再活化體系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5
  • 3.5.1.2 先活化再硫化體系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5-46
  • 3.5.2 磷酸乙二胺的用量對硫化體系中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6-47
  • 3.5.3 pH值對孔雀石可浮性的影響47-48
  • 3.6 試驗結果分析48-51
  • 3.7 本章小結51-52
  • 第四章 硫化浮選體系中磷酸乙二胺與孔雀石作用機理研究52-75
  • 4.1 磷酸乙二胺對孔雀石微溶解作用的研究52-55
  • 4.1.1 絡合物乙二胺合銅離子的測定52-54
  • 4.1.2 溶液中總銅濃度的測定54-55
  • 4.2 磷酸乙二胺與孔雀石作用后表面微形貌的研究55-61
  • 4.3 磷酸乙二胺與孔雀石作用后表面元素結合能的研究61-70
  • 4.4 磷酸乙二胺與孔雀石作用后表面新物質的研究70-71
  • 4.5 磷酸乙二胺對孔雀石抑制作用的研究71-72
  • 4.6 磷酸乙二胺與孔雀石作用前后動Zeta電位測定72-73
  • 4.7 本章小結73-75
  • 第五章 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75-77
  • 5.1 結論75-76
  • 5.2 創(chuàng)新點76
  • 5.3 進一步研究設想76-77
  • 致謝77-78
  • 參考文獻78-82
  • 附錄A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82-83
  • 附錄B 攻讀學位期間參與科研項目情況8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豐裕軍 ,靳秀云;淺議如何提高氧化銅礦硫化浮選效果的幾個問題[J];山西冶金;2004年02期

2 鄭永興;文書明;劉健;鄧永帥;;難處理氧化銅礦強化浸出的研究概況[J];礦產綜合利用;2011年02期

3 邢春燕;賈瑞強;;氧化銅礦浮選中硫酸銨對S~(2-)消耗的影響試驗[J];現(xiàn)代礦業(yè);2012年04期

4 邢春燕;賈瑞強;霍明春;;氧化銅礦硫化浮選中硫化鈉大量消耗機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5 ;氧化銅礦一段離析法技術鑒定會[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1975年03期

6 冬青;;采用新試劑從氧化銅礦中提取銅[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1985年19期

7 李智;唐麗雅;沈正華;王吉華;;氧化銅礦制取硫酸銅生產工藝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2期

8 張大維;氧化銅礦粉的制粒及柱浸試驗初探[J];礦產保護與利用;1994年03期

9 ;東川礦難選氧化銅礦處理工藝獲重大突破[J];中國礦業(yè);1995年06期

10 趙祖喬,唐士科;氧化銅礦的浮選研究與應用[J];云南冶金;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鋒;張錦柱;師偉紅;李燕群;;氧化銅礦浮選研究現(xiàn)狀與前景[A];第五屆全國礦山采選技術進展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2 傅文章;;大礦量砂巖型氧化銅礦開發(fā)利用研究(選礦部分)[A];中國地質科學院“九五”科技成果匯編[C];2001年

3 傅文章;;碳酸鹽型氧化銅礦資源利用工藝技術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九五”科技成果匯編[C];2001年

4 鄭偉;;氧化銅礦選礦藥劑的工業(yè)應用[A];2010'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董興國;;某難選氧化銅礦的選冶工藝研究[A];2010'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殿文;方建軍;文書明;張文彬;;難處理高鈣鎂氧化銅礦高效選冶新技術[A];復雜難處理礦石選礦技術——全國選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董興國;;低品位氧化銅礦堆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分析[A];復雜難處理礦石選礦技術——全國選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劉殿文;方建軍;庫建剛;張文彬;;云南東川湯丹氧化銅礦的選礦實踐與發(fā)展[A];西部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孫忠梅;巫鑾東;甘永剛;;西藏某含金氧化銅礦選礦綜合利用[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姬云波;孫政元;訾建新;馬衛(wèi)紅;孟康;;某地難選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經(jīng)濟結構調整——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冀云;大礦量砂巖型氧化銅礦開發(fā)利用研究通過驗收[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2 任佑;難選氧化銅礦氯化浸出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3 小月;難處理高鈣鎂氧化銅礦高效選冶新技術通過鑒定[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8年

4 記者 吉兆寧;礦冶總院攪拌浸出技術在玉龍銅礦成功運用[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4年

5 拓釗;癡心不改百煉“金”[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殿文;孔雀石硫化機理探討與氧化銅礦石浮選新技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2 方建軍;湯丹難處理氧化銅礦高效利用新技術及產業(yè)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3 劉志雄;氨性溶液中含銅礦物浸出動力學及氧化銅/鋅礦浸出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熊X;高泥赤銅礦型氧化銅礦浮選試驗及理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波;索拉溝難選氧化銅礦石選礦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申培倫;孔雀石硫化浮選過程中磷酸乙二胺作用機理探討[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3 戴艷萍;氧化銅礦的化學處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建文;低品位氧化銅礦的浮選及浸出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王紅梅;云南某氧化銅礦硫化浮選及浸出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6 紀翠翠;高堿性氧化銅礦石的氨浸[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 邢春燕;銨鹽—孔雀石—硫化鈉體系催化氧化機理探討[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8 李明宇;阜新某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9 李江濤;云南元江氧化銅礦浮選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10 杜淑華;貓飛山難選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8092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8092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8c4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