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抑制及銅活化機理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抑制及銅活化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閃鋅礦 氰化鈉 深度抑制 銅活化 密度泛函理論
【摘要】:我國氰化尾渣中閃鋅礦利用價值巨大,但國內(nèi)外對閃鋅礦受氰化物深度抑制機理、深度抑制后銅活化機理研究仍然不夠全面,并存在著爭議。因此,為了更好的利用氰化尾渣中的閃鋅礦,研究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抑制及銅活化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論的研究方法、從微觀角度上系統(tǒng)研究了閃鋅礦(110)面氰分子的吸附,氰分子吸附的閃鋅礦(110)面的銅活化,并結(jié)合Eh-p H計算,純礦物浮選實驗、紅外光譜及X光電子能譜驗證并揭示閃鋅礦與氰分子、銅作用的機理,建全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抑制及銅活化機理。主要內(nèi)容及結(jié)果如下:(1)建立1、2、4個氰分子在閃鋅礦(110)面的吸附模型,模擬了閃鋅礦表面深度抑制的過程。1、2、4個氰分子在閃鋅礦表面Zn頂位吸附時,電子主要通過Zn由閃鋅礦表面S轉(zhuǎn)移到氰分子上,氰分子的吸附主要使得S原子氧化性增強。但4個氰分子在閃鋅礦表面Zn頂位吸附時,由于氰分子數(shù)量增多,導(dǎo)致閃鋅礦表面Zn、S都失去更多電子,Zn還原性降低,硫原子氧化性增強。因此,多個氰分子在閃鋅礦表面的吸附,會導(dǎo)致閃鋅礦表面親水性增強,而且也不利于黃藥的吸附,導(dǎo)致閃鋅礦可浮性更低。(2)建立了1、2、4個氰分子吸附的閃鋅礦(110)面銅的活化模型。銅在1個氰分子吸附的閃鋅礦(110)面吸附時,氰分子的存在促進(jìn)了銅的吸附,并促進(jìn)了銅對閃鋅礦的活化;銅在1個氰分子吸附閃鋅礦(110)面置換時,氰分子的存在促進(jìn)了銅的置換,銅置換了與氰分子作用的鋅,對閃鋅礦具有活化效果,但弱于未吸附氰分子的閃鋅礦;銅在2、4個氰分子吸附的閃鋅礦(110)面吸附時,銅吸附在氰分子上,氰分子阻礙了銅在閃鋅礦(110)面上的吸附。(3)在氰化鈉溶液中浸出后的閃鋅礦-水體系中,相較于未被氰化鈉浸出的閃鋅礦體系,擴大了S0的存在的電位區(qū)間。在p H=7.5時,在無硫酸銅活化時,加入丁基黃藥作捕收劑,閃鋅礦回收率接近80%。在p H=10.5時,S0氧化成SO42-,在去除了S0對閃鋅礦可浮性的干擾作用條件下,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抑制及銅活化的浮選條件實驗規(guī)律與模擬的相一致。并且閃鋅礦在氰化鈉溶液中浸出后,閃鋅礦表面物理吸附游離CN-量極低,主要為化學(xué)吸附氰離子生成鋅氰絡(luò)合物。綜合以上結(jié)果可知,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在表面化學(xué)吸附CN-,生成的鋅氰絡(luò)合物,其深度抑制機理在于:(1)閃鋅礦在氰化鈉溶液中以較高的濃度浸出時,閃鋅礦表面CN/Cu摩爾比例較高時,氰化鈉反應(yīng)生成的鋅氰絡(luò)合物多,親水能力強;(2)閃鋅礦表面CN/Cu摩爾比例較高時,CN-的大量存在,阻礙了在閃鋅礦表面Cu~(2+)的吸附,減少了銅活化的幾率,但仍有部分Cu~(2+)進(jìn)入晶格中進(jìn)行置換活化,活化效果雖較未吸附氰離子的閃鋅礦表面更低,但仍具有一定活化效果。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銅活化機理在于:(1)Cu~(2+)加入后,會使閃鋅礦表面化學(xué)吸附的CN-的脫吸附,減少閃鋅礦表面鋅氰絡(luò)合物含量,因而減小了閃鋅礦的親水性;(2)當(dāng)閃鋅礦表面化學(xué)吸附CN-量較少時,少量CN-可促進(jìn)Cu~(2+)的吸附以及置換,Cu~(2+)在有少量CN-吸附時的置換活化效果相對較差,但仍然具有活化作用,這種復(fù)雜的行為,最終導(dǎo)致閃鋅礦少量CN-的吸附提高了Cu~(2+)對閃鋅礦表面的活化能力。若當(dāng)閃鋅礦表面化學(xué)吸附CN-量較多,增加Cu~(2+)的量,則Cu~(2+)會解吸附CN-,使閃鋅礦表面CN-減少,從而與閃鋅礦表面化學(xué)吸附CN-量較少的情況相同,少量CN-的吸附提高了Cu~(2+)對閃鋅礦表面的活化能力。
【關(guān)鍵詞】:閃鋅礦 氰化鈉 深度抑制 銅活化 密度泛函理論
【學(xué)位授予單位】:江西理工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D95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獻(xiàn)綜述12-18
- 1.1 氰化尾渣資源概況12
- 1.2 影響氰化閃鋅礦浮選回收的因素12-13
- 1.3 閃鋅礦受氰化物抑制及銅活化機理研究現(xiàn)狀13-16
- 1.3.1 氰化物對閃鋅礦的抑制機理13-14
- 1.3.2 氰化物存在的體系下,Cu~(2+)對閃鋅礦活化機理研究14-16
- 1.4 密度泛函理論在閃鋅礦浮選體系中的研究進(jìn)展16-17
- 1.4.1 密度泛函理論簡介16
- 1.4.2 密度泛函理論在閃鋅礦浮選體系中的研究進(jìn)展16-17
- 1.5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17-18
- 第二章 試驗材料及研究方法18-22
- 2.1 單礦物的制備18
- 2.2 儀器與試劑18-19
- 2.3 研究方法19-22
- 2.3.1 浸出與浮選實驗19-20
- 2.3.2 紅外光譜測試20
- 2.3.3 光電子能譜(XPS)測試20
- 2.3.4 游離氰離子的測定20-21
- 2.3.5 密度泛函計算模型及方法21-22
- 第三章 氰分子在閃鋅礦(110)面的吸附22-36
- 3.1 計算模型方法及模型22-25
- 3.1.1 計算及模型的構(gòu)建22-23
- 3.1.2 能量計算方法23-24
- 3.1.3 計算參數(shù)的選取方法24-25
- 3.2 理想閃鋅礦(110)表面的電子結(jié)構(gòu)及性質(zhì)25
- 3.3 單個氰分子在閃鋅礦(110)表面的吸附25-29
- 3.3.1 閃鋅礦(110)面氰分子吸附位置測試25-26
- 3.3.2 閃鋅礦(110)面氰分子吸附的電荷密度及鍵的Mulliken布居26-28
- 3.3.3 閃鋅礦(110)面氰分子吸附電子態(tài)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28-29
- 3.4 多個孤立氰分子在閃鋅礦(110)面的吸附29-35
- 3.4.1 多個孤立氰分子在閃鋅礦(110)面的吸附構(gòu)型及吸附能29-31
- 3.4.2 多個孤立氰分子在閃鋅礦(110)面吸附的態(tài)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203.4.3 多個孤立氰分子的吸附對閃鋅礦(110)面電荷的影響31-35
- 3.5 本章小結(jié)35-36
- 第四章 閃鋅礦(110)面的銅活化36-42
- 4.1 能量計算方法36
- 4.2 閃鋅礦(110)面銅原子的吸附36-39
- 4.2.1 閃鋅礦(110)面的銅原子吸附位點測試36-37
- 4.2.2 閃鋅礦(110)面銅原子吸附前后電荷密度及鍵Mulliken布居37-38
- 4.2.3 閃鋅礦(110)面銅原子吸附前后的態(tài)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38-39
- 4.3 閃鋅礦(110)面銅原子的置換與吸附對活化的對比39-41
- 4.3.1 閃鋅礦(110)面銅原子的置換與吸附的位點39-40
- 4.3.2 閃鋅礦(110)面銅原子吸附與置換前后的態(tài)密度及布居分析40-41
- 4.4 本章小結(jié)41-42
- 第五章 閃鋅礦(110)面氰分子吸附后的銅活化42-58
- 5.1 能量計算方法42
- 5.2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的置換42-45
- 5.2.1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的置換構(gòu)型和置換能42-43
- 5.2.2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置換的電荷密度及鍵的Mulliken布居43-44
- 5.2.3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置換前后的態(tài)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44-45
- 5.3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的吸附45-50
- 5.3.1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吸附構(gòu)型及吸附能45-47
- 5.3.2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吸附的電荷密度及鍵的Mulliken布居47-48
- 5.3.3 閃鋅礦(110)面單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吸附前后的態(tài)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48-50
- 5.4 閃鋅礦(110)面多個氰分子吸附后的銅原子的吸附50-57
- 5.4.1 閃鋅礦(110)面多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吸附構(gòu)型及吸附能50-52
- 5.4.2 閃鋅礦(110)面多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吸附的電荷密度及鍵的Mulliken布居52-53
- 5.4.3 閃鋅礦(110)面多個氰分子吸附后銅原子吸附前后的態(tài)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53-57
- 5.5 本章小結(jié)57-58
- 第六章 閃鋅礦在氰化浸出前后的浮選行為研究58-72
- 6.1 閃鋅礦在氰化鈉浸出后浮選體系的Eh-pH計算58-61
- 6.2 閃鋅礦在氰化鈉溶液中浸出前后浮選行為試驗61-67
- 6.2.1 不同pH條件下,閃鋅礦的浮選行為影響61
- 6.2.2 硫酸銅用量對閃鋅礦的浮選行為影響61-62
- 6.2.3 不同pH條件下,閃鋅礦在氰化鈉溶液中浸出后的浮選行為62-63
- 6.2.4 pH=7.5 時,氰化鈉浸出條件對氰化浸出后閃鋅礦浮選行為的影響63-64
- 6.2.5 pH=10.5 時,氰化鈉浸出條件對氰化浸出后閃鋅礦浮選行為的影響64-66
- 6.2.6 不同氰化鈉浸出條件下,溶液中及閃鋅礦表面殘留的游離氰離子濃度66-67
- 6.3 紅外光譜及X光電子能譜研究氰化物及銅與閃鋅礦表面的作用67-70
- 6.3.1 紅外光譜研究氰化物及硫酸銅與閃鋅礦表面的作用67-68
- 6.3.2 X光電子能譜研究氰化物及硫酸銅與閃鋅礦表面的作用68-70
- 6.4 本章小結(jié)70-72
- 第七章 結(jié)論72-74
- 參考文獻(xiàn)74-76
- 致謝76-77
- 附錄A 作者簡歷及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77
- 附錄B 攻讀學(xué)位期間參與的科研項目情況77-78
【相似文獻(xiàn)】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麗華,黃偉,謝克昌;甲烷活化機理研究進(jìn)展[J];天然氣化工;2003年01期
2 馬正青;龐旭;左列;曹琳;曾蘇民;;鎂海水電池陽極活化機理研究[J];表面技術(shù);2008年01期
3 И.А.Жучков ,張文閣;金在硫代硫酸鹽介質(zhì)中溶解時活化機理的研究[J];有色礦冶;1991年06期
4 盧祥生,沐來龍;用軌道相互作用觀點討論反應(yīng)分子在金屬催化劑上的催化活化機理[J];徐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1996年04期
5 王昌安,朱德慶;潤磨活化機理初探[J];鋼鐵研究;2003年06期
6 王昌安,王新繼,胡承凡,霍聿誠;輥磨預(yù)處理磁鐵精礦活化機理初探[J];燒結(jié)球團;2005年02期
7 李明,崔永植,汪紅;無刻蝕鍍鐵交流活化機理的研究[J];東北工學(xué)院學(xué)報;1993年02期
8 徐銀芳,許謙,,聞心春,孫學(xué)信;粉煤灰活化機理及膠凝材料的研究[J];華中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4年04期
9 陳振興;化學(xué)腐蝕多孔表面的活化機理模型[J];中南礦冶學(xué)院學(xué)報;1994年05期
10 陳立軍,陳煥欽;活性物質(zhì)對AC發(fā)泡劑性能的影響研究及其活化機理[J];絕緣材料;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佟志芳;鄒燕飛;李英杰;;以KF為助劑焙燒粉煤灰活化機理[A];2008年全國濕法冶金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端木合順;富鉀巖石植物營養(yǎng)組分活化機理與應(yīng)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xué);2008年
2 朱俊嶺;理論計算和實驗方法結(jié)合研究均相和多相催化機理[D];蘭州大學(xué);2014年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周紀(jì)龍;鉬基合成醇催化劑活化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2016年
2 何元卿;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閃鋅礦的抑制及銅活化機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xué);2016年
3 楊曉燕;吸水鏈霉菌谷氨酰胺轉(zhuǎn)氨酶的活化機理研究[D];江南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5876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58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