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掘進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探測技術
本文關鍵詞:巷道掘進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探測技術
【摘要】:隨著我國煤礦逐漸進入深井開采模式,井下空間煤巖體應力分布變化越來越復雜,由采掘作業(yè)引起的煤巖動力災害現(xiàn)象也日趨嚴重。由于地應力在采掘作業(yè)過程中動態(tài)變化,實現(xiàn)地應力連續(xù)探測難度較大,長期以來地應力都不能作為突出危險性預測的指標,致使常規(guī)的預測技術存在缺陷。因此,如何準確并且及時地探測地應力分布特征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有效探測采掘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對國內外彈性波波速預測煤巖動力災害工程實踐與技術成果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實驗室實驗、現(xiàn)場試驗及數(shù)值模擬的研究方法,重點進行了煤巖體彈性波產生和傳播機理的研究、煤巖體單軸加載“應力-波速”關系實驗室實驗以及現(xiàn)場試驗測試,提出采用彈性波手段來主動探測巷道掘進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取得以下結果:(1)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煤巖體彈性波的產生與煤巖體內裂隙、孔隙的生成、擴展與斷裂息息相關。(2)實驗室單軸加載實驗表明:在同一方向上縱波波速和應力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所以應力、應變和裂隙對波速的影響是同步一致的,縱波波速直接受裂隙數(shù)目和發(fā)育擴張程度的影響,反映在應力、應變與波速的變化關系上。(3)構建了掘進工作面鉆孔波速分布特征數(shù)學模型,通過波速分布特征反演掘進頭前方應力分布特征,在現(xiàn)場試驗中測得波速在掘進工作面超前5-7.5m最大,可判定掘進工作面前方5-7.5m處為應力集中區(qū)域。測試結果與傳統(tǒng)方法對比后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利用彈性波波速探測掘進工作面峰值位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準確性。(4)根據(jù)現(xiàn)場測試結果與實際進尺情況提出循環(huán)進尺判據(jù):即二分之一準則,建議一次進尺的長度不要超過應力集中峰值位置的二分之一,或者始終保持有3m以上的超前卸壓帶。有效探測采掘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提出采用彈性波手段來主動探測巷道掘進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以期為預防煤巖動力災害事故提供支持。
【關鍵詞】:彈性波 波速 巷道超前應力 峰值位置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D32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變量注釋表16-17
- 1 緒論17-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7-18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8-23
- 1.3 存在問題23
- 1.4 研究內容23-24
- 1.5 研究思路24
- 1.6 研究工作進展24-26
- 2 煤巖體彈性波的基礎理論26-32
- 2.1 煤巖體彈性波產生機理26-27
- 2.2 煤巖體彈性波的傳播規(guī)律27-29
- 2.3 煤巖體彈性波的衰減29-31
- 2.4 本章小結31-32
- 3 超前應力峰值位置與煤巷進尺的關系研究32-41
- 3.1 FLAC 3D軟件簡介32
- 3.2 數(shù)值模型建立32-33
- 3.3 數(shù)值模擬分析33-37
- 3.4 應力峰值位置與煤巷進尺的關系分析37-40
- 3.5 本章小結40-41
- 4 受載煤巖體“應力-波速”關系的實驗研究41-53
- 4.1 實驗準備41-45
- 4.2 實驗內容與方案45
- 4.3 單軸加載條件下縱波波速與應力、應變關系的研究45-49
- 4.4 單軸循環(huán)加載條件下縱波波速與應力、應變關系的研究49-51
- 4.5 本章小結51-53
- 5 掘進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探測試驗53-78
- 5.1 現(xiàn)場概況53-56
- 5.2 空芯包體應力計測試試驗56-67
- 5.3 掘進頭彈性波波速測試試驗67-76
- 5.4 基于超前應力峰值位置的掘進進尺判據(jù)76-77
- 5.5 本章小結77-78
- 6 結論與展望78-80
- 6.1 主要結論78-79
- 6.2 創(chuàng)新點79
- 6.3 研究展望79-80
- 參考文獻80-84
- 作者簡歷84-86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Е.Г.巴蘭諾夫;周正濂;;巖體中彈性波傳播速度的測量儀器[J];國外采礦技術快報;1985年03期
2 袁勝忠;彈性波在地質勘探中的應用[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黃理興;;用彈性波法測定巖體物性中的幾個問題[J];勘察科學技術;1985年01期
4 李銳堅;模型材料彈性波的尺度效應和環(huán)境效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年S2期
5 張楠;;利用彈性波頻率進行地質勘探的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年20期
6 蔡平;金涌;俞芷青;周春志;;彈性波在氣—固流化床中傳播速度的測定[J];高;瘜W工程學報;1986年01期
7 張金鐘;;裸眼井中的彈性波[J];測井技術;1986年06期
8 叢健生,藺景龍,于智堂;剛性圓筒中彈性波傳播的數(shù)值研究[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9 陳士海;胡峰;;導爆管爆轟及藥膜脫離分析[J];山東礦業(yè)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10 張劍鋒;彈性波數(shù)值模擬的非規(guī)則網(wǎng)格差分法[J];地球物理學報;1998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成奇;劉凱欣;;采用矢量勢無散條件對彈性波傳播模態(tài)的研究——古典彈性波理論之新探(1)[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吳春玲;顧賢明;;三維彈性波有限元模擬的研究[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3 陳春雷;伍先運;王克協(xié);;插入均勻地層的固體圓柱中彈性波的激發(fā)與傳播[A];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4 吳斌;何存富;李忱;;平面桿系結構中彈性波傳播的理論研究[A];“力學2000”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5 張樂樂;劉金喜;房學謙;聶國權;;表面效應對壓電納米板中彈性波傳播特性的影響[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胡進;;彈性波傳播控制的變換方法[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宋國杰;馮靈霞;楊頂輝;;含起伏自由表面介質中的彈性波正演的加權近似解析離散化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鄭林;林偉軍;;彈性波傳播模擬的譜元法實現(xiàn)[A];中國聲學學會2007年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7年
9 郭永強;方岱寧;;點陣材料與結構中彈性波傳播的彌散特性[A];第四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張劍鋒;李幼銘;;橫向非均勻介質中彈性波的數(shù)值計算[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義敏;變截面桿與轉軸中彈性波的運動方程及其傳播特性[D];浙江大學;2014年
2 張義德;非定向模式反射彈性波界面定位的理論與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3 李月秋;基于偶極應變梯度理論的彈性波傳播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4 喬松;非均勻球殼結構彈性波理論分析及數(shù)值計算[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5 王建偉;周期格柵及其夾層結構彈性波傳播特性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6 劉鐵林;動力問題的非時間步參數(shù)時間有限元法及彈性波傳播數(shù)值模擬的格子法[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7 丁一群;彈性波的雙負超常材料[D];武漢大學;2009年
8 李鳳明;結構中彈性波與振動局部化問題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3年
9 張光瑩;含分布裂縫巖石的彈性本構及波傳播特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3年
10 周浩洋;波傳播的單位分解有限元法[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瑋瑋;工程層狀結構中的彈性波及其應用[D];湘潭大學;2015年
2 李強強;周期層狀結構中彈性波的傳播特性分析[D];蘭州大學;2016年
3 王發(fā)銘;鋼板上彈性波的有限元模擬及傳播的影響因素探究[D];燕山大學;2016年
4 王迪;巷道掘進工作面超前應力峰值位置探測技術[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5 崔喜泉;表面彈性波馬達的研究與設計[D];浙江大學;2003年
6 劉超;層狀不均勻介質中彈性波的傳播特性及其在巖土工程檢測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7 苗秋實;二維彈性波隱身理論與介質參數(shù)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8 強文濤;考慮光滑接觸時彈性波透過微縫隙的傳播[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周洲;基于GPU的有限差分法彈性波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10 陳科夫;基于彈性波理論的框架地震效應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578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57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