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奧陶紀巖鹽資源及開采工藝
發(fā)布時間:2024-05-30 00:19
陜西及周邊的山西、寧夏等省區(qū)均為缺鹽省,開發(fā)陜北鹽田對促進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陜北巖鹽礦床位于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以米脂凹陷為古地理背景的陜北鹽盆。鹽盆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收縮,以馬家溝五期沉降幅度最大,成鹽性最好。從礦層穩(wěn)定性和構造復雜程度、開采條件等方面比照類似的四川威西、合川、長寧、川東等鹽礦,陜北巖鹽礦均簡單,且不溶殘渣濕體膨脹率4.12%~6.17%,故選用斜井-水平對接井組連通水溶開采法。水溶開采工藝主要包括鉆井工程、采鹵工藝、輸鹵和回鹵工藝等,建議主注水井為直井,主出鹵井為水平井,輸鹵、回鹵等各管路均須選用經防腐處理的熱軋無縫鋼管,埋地敷設于凍土層以下。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84304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圖2奧陶紀鹽田綜合柱狀示意簡圖
地層自上而下為:第四系、新近系、侏羅系(中侏羅統(tǒng)延安組、下侏羅統(tǒng)富縣組)、三疊系(上三疊統(tǒng)延長組、中三疊統(tǒng)二馬營組、下三疊統(tǒng)和尚溝組、下三疊統(tǒng)劉家溝組)、二疊系(上二疊統(tǒng)孫家溝組、中二疊統(tǒng)石盒子組、下二疊統(tǒng)山西組)、石炭系(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上石炭統(tǒng)本溪組)、奧陶系(中奧陶統(tǒng)馬家溝....
圖6井組布置示意圖
根據鹽礦賦存條件,采用行列式布井方式,每對組井(直井-水平井對接連通井組)沿礦體走向布置;每對組井的井間距400~500m,組井沿走向間隔200m,沿傾向間隔400m(圖6)。(2)井組結構。
圖7定向斜井-水平對接井組連通水溶開采法簡圖
第一種情況下,在實現高咸高產的同時,水平井技術套管由于其周圍巖鹽不溶解而不會被擠毀破壞,鹵井事故少,安全生產周期長,鹵井維護費用少,產鹵成本較低(圖7)。第二種情況下,在實現高咸高產的同時水平井技術套管周圍鹽巖會被溶解掏空,引起地應力劇烈變化,導致技術套管變形甚至被擠毀、剪斷,鹵....
圖1陜北奧陶紀鹽盆分布示意圖
陜西巖鹽產于奧陶紀,鹽礦床分布于陜北一帶,北至陜蒙邊界、南至延安、西至靖邊、東到佳縣,面積約3.4萬km2。奧陶系賦存石鹽是1955年在延長油礦延1井發(fā)現的,1987年長慶油田鎮(zhèn)川1井鉆遇厚層石鹽并取到鹽礦心,同年長慶油田施鉆榆9井,首次在陜北建立奧陶系含鹽系剖面。奧陶系含鹽層系....
本文編號:3984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9843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