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布敦烏拉銀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成因與成礦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3-04-29 21:22
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布敦烏拉銀多金屬礦床位于大興安嶺南段多金屬成礦帶白音查干銀礦床的北側,是一座中型銀礦床,目前礦區(qū)內估算(121b+122b+333)礦石資源儲量為523.93萬t,銀金屬量859.84 t,平均品位(Ag) 164.11×10-6,伴生金屬為Pb、Zn、Cd及Ga等4種元素。礦體賦存于二疊系大石寨組流紋巖及流紋質凝灰?guī)r中,礦脈受北東向斷裂構造控制,礦化與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碎裂巖帶關系密切;成礦熱液期可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石英-黃鐵礦階段(Ⅰ)、銀多金屬硫化物階段(Ⅱ)和方解石-石英階段(Ⅲ),其中II階段為主成礦階段,形成輝銀礦、輝銻銀礦、銀黝銅礦、閃鋅礦和方鉛礦等多種硫化物。從空間、礦化元素分帶來看,白音查干和布敦烏拉多金屬礦床成因關系密切,均產在花崗斑巖巖體周圍,在垂向上由下向上,平面上圍繞成礦巖體由內向外,蝕變礦物組合從電氣石±石英±螢石變化為較低溫的含螢石±絹云母±綠泥石±方解石±高嶺石組合,成礦元素分布依次為Sn-Cu→Ag-Pb-Zn,兩礦區(qū)可以聯(lián)合構成與早白堊世石英斑巖相關的巖漿熱液型多金屬成礦系統(tǒng)。根據控礦因素與找...
【文章頁數】:1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2 礦床地質特征
2.1 礦體特征
2.2 蝕變特征
2.2.1 圍巖蝕變類型
2.2.2 蝕變分帶
2.3 礦石特征
2.3.1 礦石的礦物組成
2.3.2 礦石結構及構造
2.3.3 礦石的化學組成
2.4 成礦階段劃分
3 礦床成因與礦化蝕變模式
3.1 布敦烏拉與白音查干多金屬礦床的成因聯(lián)系
3.2 成礦找礦地質模式
4 找礦標志及勘查建議
5 結論
本文編號:3805765
【文章頁數】:17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2 礦床地質特征
2.1 礦體特征
2.2 蝕變特征
2.2.1 圍巖蝕變類型
2.2.2 蝕變分帶
2.3 礦石特征
2.3.1 礦石的礦物組成
2.3.2 礦石結構及構造
2.3.3 礦石的化學組成
2.4 成礦階段劃分
3 礦床成因與礦化蝕變模式
3.1 布敦烏拉與白音查干多金屬礦床的成因聯(lián)系
3.2 成礦找礦地質模式
4 找礦標志及勘查建議
5 結論
本文編號:3805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8057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