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新近紀張村組油頁巖評價及古環(huán)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26 12:52
為了深入分析油頁巖發(fā)育特征對古環(huán)境的指示作用,為油頁巖資源評價提供理論指導,選取沁水盆地中部新近系張村組油頁巖為研究對象,采用巖石熱解、有機碳測定、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測試等方法分析油頁巖有機地球學和元素地球化學特征,探討沉積期的古氣候和古地理環(huán)境。結果表明,張村組油頁巖含油率較低,為4.15%;干酪根類型為標準腐泥型(I1),埋藏較淺,生烴潛力較高;樣品的微量元素富集指數和地球化學參數特征顯示,張村組油頁巖有機質為混合來源,湖泊自身生產力提供主要物質基礎;沉積期氣候溫暖濕潤,盆地內水體由鹽湖逐漸淡化,油頁巖形成于水體分層不強的厭氧、深湖環(huán)境。油頁巖的地球化學特征與沉積期的古氣候、古地理環(huán)境具有較好耦合性。
【文章來源】:煤田地質與勘探. 2020,4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新近系張村組與油頁巖層野外及掃描電鏡特征
研究區(qū)位于沁水盆地中部,區(qū)內地層為傾向NW的單斜構造,以發(fā)育SN向斷裂為特征(圖1)。沁水盆地主要經歷了中生代SEE—NWW向水平擠壓、古近紀和新近紀NNE—SSW向擠壓以及第四紀NEE向擠壓3個主要階段[22]。新生代以來,研究區(qū)總體是在伸展構造背景下發(fā)生隆升、裂陷,伴隨古近紀末和新近紀末2次擠壓作用,以地殼間隙性抬升和繼承性斷裂活動為主導形式運動。漸新世末在褶皺隆起的基礎上,上地幔進一步上隆,晉中盆地邊界斷裂活動加劇,以盆地下陷向箕形發(fā)展、山體隆升和鄰近地區(qū)形成山間盆地為特征。研究區(qū)出露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三疊系二馬營組(圖1b,圖2a),新近系任家垴組、張村組,第四系樓則峪組和第四系黃土。張村組(N2z)為一套灰綠–灰黑黏土夾多層紫色砂質黏土,顏色由淺至深形成數個旋回,底部常見砂礫層或含砂礫層,中上部發(fā)育油頁巖層,頂部為含硅藻土黏土巖,與下伏任家垴組(N2r)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張村組埋深僅數米至數十米,為主要含化石層位,除含有大量犀科、三趾馬、山西猞猁、似布氏羚羊及魚群脊椎動物化石之外,昆蟲、軟體、植物及介形蟲、輪藻、木本類孢粉等微體化石均較豐富[24]。張村組普遍發(fā)育于沁水盆地內,含油頁巖層在武鄉(xiāng)縣張村、漆樹坡、朱家凹及榆社縣王寧村局部出露,巖性為黑色–棕黑色黏土巖,具平行層理(圖2b—圖2d),發(fā)育不穩(wěn)定,新鮮油頁巖具刺鼻油味,黏度較大,礦物組分由石英、長石、方解石及黏土礦物組成,掃描電鏡探測其含有硅藻等有機組分(圖2e,圖2f)。由于勘探過程中油頁巖下部出水情況嚴重,未揭露直接底板,預測厚度大于5.7 m(圖2d)。
巖層中的分散有機組分在埋藏固結成巖過程中,隨上覆地層厚度增加,壓力和溫度逐漸增大,有機質熱解解析出油、氣。溫度越高,有機質成熟度越高,干酪根結構中熱穩(wěn)定性高的部分所占比例越大[36]。由張村組油頁巖烴源巖成熟度(圖3b)分析顯示,Tmax小于440℃,落于未成熟–成熟區(qū)間,處于生油門限附近,油頁巖有機質熱演化程度較低,這可能是緣于張村組油頁巖形成于新近紀,埋深較小不利于有機質充分分解。但有機質豐度評價指標(S1+S2)值較高,除最下部E09—E11號樣品之外基本大于20 mg/g,故其生烴潛力較高,干酪根類型為標準腐泥型。4.2 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陸相頁巖油甜點地質特征與勘探關鍵技術——以滄東凹陷孔店組二段為例[J]. 蒲秀剛,金鳳鳴,韓文中,時戰(zhàn)楠,蔡愛兵,王愛國,官全勝,姜文亞,張偉. 石油學報. 2019(08)
[2]巖相約束下的深層致密砂巖氣藏儲層演化特征[J]. 林建力,張憲國,林承焰,段冬平,黃鑫,孫小龍,董春梅.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4)
[3]油頁巖成礦作用研究中的關鍵方法和技術[J]. 劉招君,孟慶濤,賈建亮. 古地理學報. 2019(01)
[4]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寧東地區(qū)侏羅系含鈾地層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 王善博,楊君,李建國,俞礽安,司慶紅,朱強,劉曉雪.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8(06)
[5]鏡質體反射率Ro與熱解峰溫Tmax的關系——以南堡凹陷中深層烴源巖為例[J]. 劉經緯,尹文慶,孫曉然,仲學哲,李曉陽.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8(10)
[6]柴達木盆地侏羅系煤系烴源巖生烴潛力分類評價[J]. 田光榮,李紅哲,白亞東,裴明利,王牧.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8(05)
[7]太原西山煤田古交區(qū)塊煤層氣成藏地質單因素分析[J]. 劉燕海,劉東娜,常鎖亮,陳強,常澤光,鄒雨,程劍波. 中國煤炭. 2017(04)
[8]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評價技術規(guī)范體系建立及意義[J]. 吳曉智,王社教,鄭民,董大忠,李登華,謝紅兵,陳曉明,黃旭楠.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09)
[9]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帶重磁場特征[J]. 許文強,袁炳強,張春灌,張波,許海紅,馬小雷.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5(06)
[10]中國非常規(guī)油氣勘探開發(fā)與理論技術進展[J]. 鄒才能,楊智,朱如凱,張國生,侯連華,吳松濤,陶士振,袁選俊,董大忠,王玉滿,王嵐,黃金亮,王淑芳. 地質學報. 2015(06)
博士論文
[1]沁水盆地中南部太原組煤系頁巖孔隙特征研究[D]. 李琨杰.太原理工大學 2019
碩士論文
[1]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紀沉積演化及古環(huán)境分析[D]. 錢程.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364278
【文章來源】:煤田地質與勘探. 2020,4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新近系張村組與油頁巖層野外及掃描電鏡特征
研究區(qū)位于沁水盆地中部,區(qū)內地層為傾向NW的單斜構造,以發(fā)育SN向斷裂為特征(圖1)。沁水盆地主要經歷了中生代SEE—NWW向水平擠壓、古近紀和新近紀NNE—SSW向擠壓以及第四紀NEE向擠壓3個主要階段[22]。新生代以來,研究區(qū)總體是在伸展構造背景下發(fā)生隆升、裂陷,伴隨古近紀末和新近紀末2次擠壓作用,以地殼間隙性抬升和繼承性斷裂活動為主導形式運動。漸新世末在褶皺隆起的基礎上,上地幔進一步上隆,晉中盆地邊界斷裂活動加劇,以盆地下陷向箕形發(fā)展、山體隆升和鄰近地區(qū)形成山間盆地為特征。研究區(qū)出露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三疊系二馬營組(圖1b,圖2a),新近系任家垴組、張村組,第四系樓則峪組和第四系黃土。張村組(N2z)為一套灰綠–灰黑黏土夾多層紫色砂質黏土,顏色由淺至深形成數個旋回,底部常見砂礫層或含砂礫層,中上部發(fā)育油頁巖層,頂部為含硅藻土黏土巖,與下伏任家垴組(N2r)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張村組埋深僅數米至數十米,為主要含化石層位,除含有大量犀科、三趾馬、山西猞猁、似布氏羚羊及魚群脊椎動物化石之外,昆蟲、軟體、植物及介形蟲、輪藻、木本類孢粉等微體化石均較豐富[24]。張村組普遍發(fā)育于沁水盆地內,含油頁巖層在武鄉(xiāng)縣張村、漆樹坡、朱家凹及榆社縣王寧村局部出露,巖性為黑色–棕黑色黏土巖,具平行層理(圖2b—圖2d),發(fā)育不穩(wěn)定,新鮮油頁巖具刺鼻油味,黏度較大,礦物組分由石英、長石、方解石及黏土礦物組成,掃描電鏡探測其含有硅藻等有機組分(圖2e,圖2f)。由于勘探過程中油頁巖下部出水情況嚴重,未揭露直接底板,預測厚度大于5.7 m(圖2d)。
巖層中的分散有機組分在埋藏固結成巖過程中,隨上覆地層厚度增加,壓力和溫度逐漸增大,有機質熱解解析出油、氣。溫度越高,有機質成熟度越高,干酪根結構中熱穩(wěn)定性高的部分所占比例越大[36]。由張村組油頁巖烴源巖成熟度(圖3b)分析顯示,Tmax小于440℃,落于未成熟–成熟區(qū)間,處于生油門限附近,油頁巖有機質熱演化程度較低,這可能是緣于張村組油頁巖形成于新近紀,埋深較小不利于有機質充分分解。但有機質豐度評價指標(S1+S2)值較高,除最下部E09—E11號樣品之外基本大于20 mg/g,故其生烴潛力較高,干酪根類型為標準腐泥型。4.2 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陸相頁巖油甜點地質特征與勘探關鍵技術——以滄東凹陷孔店組二段為例[J]. 蒲秀剛,金鳳鳴,韓文中,時戰(zhàn)楠,蔡愛兵,王愛國,官全勝,姜文亞,張偉. 石油學報. 2019(08)
[2]巖相約束下的深層致密砂巖氣藏儲層演化特征[J]. 林建力,張憲國,林承焰,段冬平,黃鑫,孫小龍,董春梅.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4)
[3]油頁巖成礦作用研究中的關鍵方法和技術[J]. 劉招君,孟慶濤,賈建亮. 古地理學報. 2019(01)
[4]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寧東地區(qū)侏羅系含鈾地層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 王善博,楊君,李建國,俞礽安,司慶紅,朱強,劉曉雪.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8(06)
[5]鏡質體反射率Ro與熱解峰溫Tmax的關系——以南堡凹陷中深層烴源巖為例[J]. 劉經緯,尹文慶,孫曉然,仲學哲,李曉陽.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8(10)
[6]柴達木盆地侏羅系煤系烴源巖生烴潛力分類評價[J]. 田光榮,李紅哲,白亞東,裴明利,王牧.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8(05)
[7]太原西山煤田古交區(qū)塊煤層氣成藏地質單因素分析[J]. 劉燕海,劉東娜,常鎖亮,陳強,常澤光,鄒雨,程劍波. 中國煤炭. 2017(04)
[8]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評價技術規(guī)范體系建立及意義[J]. 吳曉智,王社教,鄭民,董大忠,李登華,謝紅兵,陳曉明,黃旭楠.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09)
[9]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帶重磁場特征[J]. 許文強,袁炳強,張春灌,張波,許海紅,馬小雷.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5(06)
[10]中國非常規(guī)油氣勘探開發(fā)與理論技術進展[J]. 鄒才能,楊智,朱如凱,張國生,侯連華,吳松濤,陶士振,袁選俊,董大忠,王玉滿,王嵐,黃金亮,王淑芳. 地質學報. 2015(06)
博士論文
[1]沁水盆地中南部太原組煤系頁巖孔隙特征研究[D]. 李琨杰.太原理工大學 2019
碩士論文
[1]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紀沉積演化及古環(huán)境分析[D]. 錢程.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3642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3642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