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軒崗礦區(qū)南溝煤礦煤地球化學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8-21 13:27
本文以寧武煤田軒崗礦區(qū)南溝煤礦主采煤層為研究對象,對煤中元素的含量特征、賦存狀態(tài)、富集機理進行探討。使用偏光顯微鏡觀測顯微煤巖組分,使用X射線熒光光譜(XRF)測定煤及矸石中常量元素含量,使用X射線衍射(XRD)分析煤中礦物組成、使用掃描電鏡+能譜(SEM-EDX)觀察礦物形態(tài)特征,使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測定煤及矸石中微量元素含量,使用逐級化學提。⊿CEP)測定煤中微量元素賦存狀態(tài)。顯微煤巖組分分析表明2#PP和5#PP煤顯微煤巖組分均以鏡質體為主,且凝膠化程度較高,煤層形成于還原性較強的環(huán)境中,煤相特征分析表明南溝煤礦2#PP和5#PP煤形成于低位泥炭沼澤中。2#PP和5#PP煤中礦物均以粘土礦物和方解石為主。粘土礦物主要為高嶺石,來源于陸源碎屑物質,方解石為后生礦物,由煤中裂隙或空隙的循環(huán)水中沉淀形成...
【文章來源】:河北工程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南溝2#煤鏡質組,油浸反射光(500×)
20膠質鏡質體油浸反射光團塊鏡質體油浸反射光圖 4-2 南溝 5P#P煤鏡質組,油浸反射光(500×)Figure 4-2 Nangou 5P#Pcoal vitrinite group, Oil immersion reflected light (500×)
21粗粒體油浸反射光菌類體油浸反射光圖 4-3 南溝 2P#P煤惰質組,油浸反射光(500×)Figure 4-3 Nangou 2P#Pcoal inertia group, Oil immersion reflected light (5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北克拉通中部寧武-靜樂盆地侏羅紀構造變形與燕山期造山事件的啟動[J]. 陳宣華,李江瑜,董樹文,施煒,白彥飛,張義平,丁偉翠.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9(03)
[2]寧武煤田北部構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J]. 范二平,楊智文,高宇平,程岳宏,趙軍.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8(04)
[3]再論中國含煤巖系沉積學研究進展及發(fā)展趨勢[J]. 邵龍義,王學天,魯靜,王東東,侯海海. 沉積學報. 2017(05)
[4]梅山礦區(qū)不同煤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賦存特征[J]. 胡小娟,黃懿,涂瑋,鄒勇軍,米振華. 煤炭工程. 2016(11)
[5]黔西南盤縣火燒鋪和金佳礦區(qū)晚二疊世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征[J]. 秦身鈞,高康,王金喜,李彥恒,陸青鋒. 煤炭學報. 2016(06)
[6]寧武盆地構造演化及頁巖氣成藏[J]. 胡璐宇,朱炎銘,周曉剛. 斷塊油氣田. 2016(03)
[7]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硫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影響[J]. 劉貝,黃文輝,敖衛(wèi)華,閆德宇,許啟魯,滕娟. 地學前緣. 2016(03)
[8]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 劉貝,黃文輝,敖衛(wèi)華,閆德宇,許啟魯,滕娟. 煤炭學報. 2015(12)
[9]山西平朔礦區(qū)9#煤中鋰的富集機理及物源研究[J]. 劉幫軍,林明月. 煤炭技術. 2015(08)
[10]內蒙古唐公塔煤礦6號煤層煤巖學特征及煤相研究[J]. 袁月,李彥恒. 煤炭與化工. 2015(03)
博士論文
[1]華北中北部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沉積與構造作用的關系研究[D]. 周瑞.太原理工大學 2019
[2]寧武盆地石炭二疊系煤中鋰富集的沉積控制[D]. 王金喜.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9
[3]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晚古生代煤與暗色頁巖地球化學特征研究[D]. 楊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4]陜北侏羅紀煤中微量元素賦存形態(tài)及遷移規(guī)律研究[D]. 王華.西安科技大學 2017
[5]呂梁山及鄰區(qū)新生代構造—沉積演化[D]. 李建星.西北大學 2009
[6]中國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賦存特征及其遷移規(guī)律試驗研究[D]. 白向飛.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2003
碩士論文
[1]大同礦區(qū)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賦存特征及其環(huán)境效應[D]. 秦可敏.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9
[2]胡家河礦富惰質組煤的成煤環(huán)境及地球化學特征[D]. 張佳為.河北工程大學 2018
[3]準格爾煤田小魚溝煤礦6#煤層伴生元素研究[D]. 張艷忠.河北工程大學 2015
[4]寧武盆地構造演化及其對頁巖氣成藏的控制[D]. 周曉剛.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355687
【文章來源】:河北工程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南溝2#煤鏡質組,油浸反射光(500×)
20膠質鏡質體油浸反射光團塊鏡質體油浸反射光圖 4-2 南溝 5P#P煤鏡質組,油浸反射光(500×)Figure 4-2 Nangou 5P#Pcoal vitrinite group, Oil immersion reflected light (500×)
21粗粒體油浸反射光菌類體油浸反射光圖 4-3 南溝 2P#P煤惰質組,油浸反射光(500×)Figure 4-3 Nangou 2P#Pcoal inertia group, Oil immersion reflected light (50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北克拉通中部寧武-靜樂盆地侏羅紀構造變形與燕山期造山事件的啟動[J]. 陳宣華,李江瑜,董樹文,施煒,白彥飛,張義平,丁偉翠.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9(03)
[2]寧武煤田北部構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J]. 范二平,楊智文,高宇平,程岳宏,趙軍.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18(04)
[3]再論中國含煤巖系沉積學研究進展及發(fā)展趨勢[J]. 邵龍義,王學天,魯靜,王東東,侯海海. 沉積學報. 2017(05)
[4]梅山礦區(qū)不同煤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賦存特征[J]. 胡小娟,黃懿,涂瑋,鄒勇軍,米振華. 煤炭工程. 2016(11)
[5]黔西南盤縣火燒鋪和金佳礦區(qū)晚二疊世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征[J]. 秦身鈞,高康,王金喜,李彥恒,陸青鋒. 煤炭學報. 2016(06)
[6]寧武盆地構造演化及頁巖氣成藏[J]. 胡璐宇,朱炎銘,周曉剛. 斷塊油氣田. 2016(03)
[7]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硫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影響[J]. 劉貝,黃文輝,敖衛(wèi)華,閆德宇,許啟魯,滕娟. 地學前緣. 2016(03)
[8]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 劉貝,黃文輝,敖衛(wèi)華,閆德宇,許啟魯,滕娟. 煤炭學報. 2015(12)
[9]山西平朔礦區(qū)9#煤中鋰的富集機理及物源研究[J]. 劉幫軍,林明月. 煤炭技術. 2015(08)
[10]內蒙古唐公塔煤礦6號煤層煤巖學特征及煤相研究[J]. 袁月,李彥恒. 煤炭與化工. 2015(03)
博士論文
[1]華北中北部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沉積與構造作用的關系研究[D]. 周瑞.太原理工大學 2019
[2]寧武盆地石炭二疊系煤中鋰富集的沉積控制[D]. 王金喜.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9
[3]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晚古生代煤與暗色頁巖地球化學特征研究[D]. 楊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4]陜北侏羅紀煤中微量元素賦存形態(tài)及遷移規(guī)律研究[D]. 王華.西安科技大學 2017
[5]呂梁山及鄰區(qū)新生代構造—沉積演化[D]. 李建星.西北大學 2009
[6]中國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賦存特征及其遷移規(guī)律試驗研究[D]. 白向飛.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2003
碩士論文
[1]大同礦區(qū)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賦存特征及其環(huán)境效應[D]. 秦可敏.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9
[2]胡家河礦富惰質組煤的成煤環(huán)境及地球化學特征[D]. 張佳為.河北工程大學 2018
[3]準格爾煤田小魚溝煤礦6#煤層伴生元素研究[D]. 張艷忠.河北工程大學 2015
[4]寧武盆地構造演化及其對頁巖氣成藏的控制[D]. 周曉剛.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355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3556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