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貝葉斯理論的反射率法煤田地震波阻抗反演
發(fā)布時間:2021-08-17 02:43
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直接提供地下介質的彈性信息,為后續(xù)的煤層識別,水通道預測以及陷落柱識別等提供可靠的資料。在面對復雜地質條件時,現(xiàn)有的波阻抗反演方法精度較低,不能滿足實際勘探的需求。反射率法通過求解彈性波動方程獲得彈性參數(shù)信息,能夠模擬全波場響應以及地震波的各種傳播效應,能更精確地考慮透射損失、多次波等引起的地震波振幅和相位變化,精度較高,且計算效率高于其他波動方程求解方法。因此,基于貝葉斯框架,建立了反射率法的反演目標函數(shù)并通過引入柯西分布作為先驗分布提高反演結果的分辨率,形成了一種基于貝葉斯的反射率法波阻抗反演方法。將該方法應用于布爾臺煤礦地震數(shù)據中,獲得的波阻抗反演結果與測井資料匹配度較好,相比于常規(guī)方法分辨率更高,精度高,能夠有效識別薄煤層和深部煤層分布,有效驗證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該方法能為利用地震反演技術識別煤層及陷落柱等小構造,預測頂?shù)装逅植继峁┯辛Φ馁Y料。
【文章來源】:煤田地質與勘探. 2020,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圖1基于反射率法波阻抗反演流程??Fig.?1?Flowchart?of?the?proposed?method??
0??10?20??角度/(。)??(b)基于Zoeppritz方程??30??0?10?20?30??角度/(°)??(c)兩種方法正備記錄差??圖3正演地震記錄(蘭個負極性反射是3個砂泥巖底界面的反射情況)??Fig.3?Forward?gathers??因此,基于反射率法的反演方法不要求對多次波??進行處理,簡化處理流程,降低對地震波振幅處??理的要求,正演結果更加符合實際情況。??vp/(km.s_1)?vs/(km.s_1)?/?/(g-cm ̄3)??圖2測試模型1??Fig.2?The?test?model?1??2.2實際數(shù)據應用??將提出的方法應用于布爾臺礦區(qū)三維工區(qū),識??別薄層煤和深層煤炭資源,指導進一步的勘探開發(fā)。??工區(qū)內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tǒng)延安組,其煤系的??沉積基底為三疊系上統(tǒng)延長組。地層保存完整,未??遭受后期剝蝕。含煤地層由陸源碎屑巖組成,其巖??性組合為各級粒度的砂巖、粉砂巖、泥巖及煤層,??呈規(guī)律性交替出現(xiàn)。沉積相由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湖相組成,為一套大型內陸盆地含煤建造,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開發(fā)潛力。??工區(qū)面元大小為10?mx?5?m,工區(qū)內有30?口井??數(shù)據(包括縱橫波速度與密度曲線)可供利用,但井??深度較淺。圖4為該工區(qū)隨機抽取的某測線的地震??疊加剖面,從圖4可以看出,在0.25 ̄0.40s位置具??有強振幅反射特征,根據實際勘探開采結果,該位??置處發(fā)育多層煤層,且分布廣泛,如圖中箭頭指示;??而在深部地層,沒有明顯的強震幅反射特征。首先??從三維地震數(shù)據中提取出地震子波,然后進行井震??標定,便于測井數(shù)據與地震資料的對
50??100??CDP??(a)基于反射率法??150??200??0.20??1.25??1.60??50??100??CDP??(b)傳統(tǒng)方法??150??200??第3期?楊真等:基于貝葉斯理論的反射率法煤田地震波阻抗反演???209????50?100?150?200??CDP??圖4研究區(qū)的二維測線疊加剖面??Fig.4?Stacked?section?of?2D?survey?line?in?the?study?area??有效地識別不同的地層,分辨能力強。通過彈性信??息的分布情況,可以直接推斷出在0.25-0.40?s之間??分布有交替呈現(xiàn)的煤層,其厚度分布也可從圖中直??觀地估算獲得,煤層阻抗值較低(圖中藍色表示阻抗??值小,指示煤層)。同時,從反演結果中,可以清晰??地判別在1.3 ̄1.4?s分布有連續(xù)性較好的較厚煤層,??有利于開發(fā)過程中的相關決策,而深部煤層在原始??的地震疊加剖面上體現(xiàn)不明顯,表明了方法在煤層??預測及煤厚識別方面的有效性。圖5b為常規(guī)方法反??演獲得的波阻抗分布,雖然也能指示煤層位置,但??其對于淺層薄煤層反演的效果較差,分辨率較低??(如圖中箭頭指示位置)。為了更直觀地說明方法的??優(yōu)勢,圖6展示了過驗證井剖面的反演結果,圖??中黑色直線表示驗證E井的位置,圖6a為本文提??出方法的反演結果,圖6b為常規(guī)方法的反演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方法對于較薄的煤層及其夾層不能??較好地反映出來,分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而提出??方法能較好地反演出不同厚度煤層的分布情況。??圖6c是驗證井與井旁道反演結果的對比,可以看出,??雖然該井并未參與
本文編號:3346896
【文章來源】:煤田地質與勘探. 2020,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圖1基于反射率法波阻抗反演流程??Fig.?1?Flowchart?of?the?proposed?method??
0??10?20??角度/(。)??(b)基于Zoeppritz方程??30??0?10?20?30??角度/(°)??(c)兩種方法正備記錄差??圖3正演地震記錄(蘭個負極性反射是3個砂泥巖底界面的反射情況)??Fig.3?Forward?gathers??因此,基于反射率法的反演方法不要求對多次波??進行處理,簡化處理流程,降低對地震波振幅處??理的要求,正演結果更加符合實際情況。??vp/(km.s_1)?vs/(km.s_1)?/?/(g-cm ̄3)??圖2測試模型1??Fig.2?The?test?model?1??2.2實際數(shù)據應用??將提出的方法應用于布爾臺礦區(qū)三維工區(qū),識??別薄層煤和深層煤炭資源,指導進一步的勘探開發(fā)。??工區(qū)內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tǒng)延安組,其煤系的??沉積基底為三疊系上統(tǒng)延長組。地層保存完整,未??遭受后期剝蝕。含煤地層由陸源碎屑巖組成,其巖??性組合為各級粒度的砂巖、粉砂巖、泥巖及煤層,??呈規(guī)律性交替出現(xiàn)。沉積相由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湖相組成,為一套大型內陸盆地含煤建造,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開發(fā)潛力。??工區(qū)面元大小為10?mx?5?m,工區(qū)內有30?口井??數(shù)據(包括縱橫波速度與密度曲線)可供利用,但井??深度較淺。圖4為該工區(qū)隨機抽取的某測線的地震??疊加剖面,從圖4可以看出,在0.25 ̄0.40s位置具??有強振幅反射特征,根據實際勘探開采結果,該位??置處發(fā)育多層煤層,且分布廣泛,如圖中箭頭指示;??而在深部地層,沒有明顯的強震幅反射特征。首先??從三維地震數(shù)據中提取出地震子波,然后進行井震??標定,便于測井數(shù)據與地震資料的對
50??100??CDP??(a)基于反射率法??150??200??0.20??1.25??1.60??50??100??CDP??(b)傳統(tǒng)方法??150??200??第3期?楊真等:基于貝葉斯理論的反射率法煤田地震波阻抗反演???209????50?100?150?200??CDP??圖4研究區(qū)的二維測線疊加剖面??Fig.4?Stacked?section?of?2D?survey?line?in?the?study?area??有效地識別不同的地層,分辨能力強。通過彈性信??息的分布情況,可以直接推斷出在0.25-0.40?s之間??分布有交替呈現(xiàn)的煤層,其厚度分布也可從圖中直??觀地估算獲得,煤層阻抗值較低(圖中藍色表示阻抗??值小,指示煤層)。同時,從反演結果中,可以清晰??地判別在1.3 ̄1.4?s分布有連續(xù)性較好的較厚煤層,??有利于開發(fā)過程中的相關決策,而深部煤層在原始??的地震疊加剖面上體現(xiàn)不明顯,表明了方法在煤層??預測及煤厚識別方面的有效性。圖5b為常規(guī)方法反??演獲得的波阻抗分布,雖然也能指示煤層位置,但??其對于淺層薄煤層反演的效果較差,分辨率較低??(如圖中箭頭指示位置)。為了更直觀地說明方法的??優(yōu)勢,圖6展示了過驗證井剖面的反演結果,圖??中黑色直線表示驗證E井的位置,圖6a為本文提??出方法的反演結果,圖6b為常規(guī)方法的反演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方法對于較薄的煤層及其夾層不能??較好地反映出來,分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而提出??方法能較好地反演出不同厚度煤層的分布情況。??圖6c是驗證井與井旁道反演結果的對比,可以看出,??雖然該井并未參與
本文編號:33468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3468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