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地區(qū)金礦床中黃鐵礦成分標型特征及對礦床成因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08-16 20:31
通道地區(qū)位于雪峰弧形帶西南段,區(qū)內(nèi)金礦化較普遍,產(chǎn)出有茶溪、黃垢和金坑等中小型金礦床,但該區(qū)研究程度很低。為探討礦床成因,對金礦床中不同產(chǎn)狀的黃鐵礦進行了成因礦物學研究。巖礦鑒定結果顯示:3個金礦床黃鐵礦晶形主要為立方體、五角十二面體和他形—半自形粒狀;MLA面掃描結果顯示,黃垢礦區(qū)金主要以裂隙金或包體金賦存在黃鐵礦中。EPMA常量元素分析結果顯示:黃鐵礦總體上富鐵虧硫,含少量砷。3個礦區(qū)黃鐵礦的δFe、δS值分布集中,與變質熱液型金礦床的特征一致。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結果顯示:金坑礦區(qū)黃鐵礦的Co/Ni比值投點多數(shù)小于1,反映流體以變質熱液為主;黃垢礦區(qū)的黃鐵礦大致可劃分為兩類,其中產(chǎn)于細脈中的黃鐵礦Co/Ni比值接近于0,為熱液成因。As-Co-Ni圖解顯示金坑和黃垢礦區(qū)的黃鐵礦主要成因類型為變質熱液型,成礦溫度應為中—低溫。比較而言,金坑礦區(qū)黃鐵礦中成礦指示元素(如Au、Ag、Cu、Pb、Zn等)含量較高且穩(wěn)定,暗示金坑礦區(qū)比黃垢礦區(qū)更有利于形成中—大規(guī)模的金礦?傮w上通道地區(qū)金礦剝蝕較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礦前景。
【文章來源】:黃金科學技術. 2020,28(05)CSCD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雪峰弧形構造帶地質簡圖[22]
(2)黃垢礦床。礦區(qū)位于平架復式背斜右翼,寨牙逆沖斷層從礦區(qū)左側通過(圖2),共發(fā)現(xiàn)含金構造破碎帶6條,破碎帶走向呈NNE-NE向,傾向SE,傾角35°~65°,破碎帶出露長度為0.7~1.5 km,寬度為3~5 m,最寬可達15 m。礦脈嚴格受破碎帶控制,礦體主要為石英細脈型[23]。礦石結構有半自形—自形粒狀、交代溶蝕及反應邊、斑狀壓碎、骸晶或假象結構;礦石構造有細脈狀、浸染狀、斑點狀和網(wǎng)脈狀構造;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毒砂和針鐵礦等。(3)茶溪礦床。礦區(qū)位于菁蕪洲背斜北西翼,NNE向壓扭性斷裂是其控礦構造,NW-NWW橫向斷裂為容礦構造(圖3),走向延長50~300 m,裂隙被含礦石英脈充填;南段松樹灣一帶有含礦石英脈41條。礦區(qū)北段含礦性較好,分布有3條主要礦脈(V40、V50和V51)。礦脈總體傾向210°~230°,傾角為45°~60°,礦脈厚度為0.21~1.80 m,最厚達4.28 m,最薄為0.15 m;礦脈具一定規(guī)模,主要為明金型礦石[23]。礦石結構有半自形粒狀、包含、不等粒鑲嵌和碎裂結構;礦石構造有細脈狀、浸染狀、條帶狀、角礫狀和網(wǎng)脈狀構造;礦石金屬礦物有黝銅礦、黃鐵礦、黃銅礦、針鐵礦和自然銀。
本次研究樣品采自金坑、黃垢和茶溪礦床中的代表性礦體,共8件礦石樣品。具體采樣信息見表1,含礦石英脈野外特征見圖4。詳細的礦相學觀察發(fā)現(xiàn),金坑礦床中主要的金屬礦物為毒砂和黃鐵礦,二者呈浸染狀或斑雜狀分布于石英脈及蝕變巖中。黃鐵礦(Py J,圖5)多呈半自形—自形立方體和五角十二面體,且以五角十二面體為主;毒砂具半自形粒狀和斑狀壓碎結構,常在內(nèi)部含有黃鐵礦顆粒而呈包含結構。黃銅礦呈他形粒狀,閃鋅礦多呈脈狀沿毒砂裂隙產(chǎn)出,交代黃鐵礦毒砂。針鐵礦呈他形粒狀,沿裂隙產(chǎn)出,或交代自形程度高的黃鐵礦,呈假象結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類型熱液金礦床主成礦期黃鐵礦成分標型特征[J]. 李洪梁,李光明. 地學前緣. 2019(03)
[2]邦布造山型金礦床黃鐵礦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礦意義[J]. 趙曉燕,楊竹森,張雄,裴英茹. 地球科學. 2019(06)
[3]湖南省通道地區(qū)金、銅多金屬礦成礦條件分析及找礦前景研究[J]. 劉曉敏,楊亮. 世界有色金屬. 2017(10)
[4]云南東川播卡金礦床黃鐵礦成因礦物學特征研究[J]. 劉純波,張術根,黃超文,劉炫,莫京龍,李凱林. 黃金科學技術. 2016(05)
[5]中國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概要[J]. 王成輝,徐玨,黃凡,陳鄭輝,應立娟,劉善寶. 地質學報. 2014(12)
[6]中國不同成因類型金礦床的黃鐵礦成分標型特征及統(tǒng)計分析[J]. 嚴育通,李勝榮,賈寶劍,張娜,閆麗娜. 地學前緣. 2012(04)
[7]湖南龍山金銻礦黃鐵礦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對成礦過程的指示[J]. 龐保成,楊東生,周志,劉義茂,劉鵬程,劉遠棟. 現(xiàn)代地質. 2011(05)
[8]雪峰弧形構造帶金礦類型及分布特征[J]. 蘇康明,曾勇. 黃金. 2007(04)
[9]湘西沃溪W-Sb-Au礦床白鎢礦Nd-Sr-Pb同位素對成礦流體的示蹤[J]. 彭渤,Robert FREI,涂湘林. 地質學報. 2006(04)
[10]論中國金礦床成礦時代特點[J]. 陳柏林. 地質地球化學. 2002(02)
碩士論文
[1]雪峰弧形構造帶金(銻)控礦構造分析及找礦方向研究[D]. 楊沖.湖南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46342
【文章來源】:黃金科學技術. 2020,28(05)CSCD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雪峰弧形構造帶地質簡圖[22]
(2)黃垢礦床。礦區(qū)位于平架復式背斜右翼,寨牙逆沖斷層從礦區(qū)左側通過(圖2),共發(fā)現(xiàn)含金構造破碎帶6條,破碎帶走向呈NNE-NE向,傾向SE,傾角35°~65°,破碎帶出露長度為0.7~1.5 km,寬度為3~5 m,最寬可達15 m。礦脈嚴格受破碎帶控制,礦體主要為石英細脈型[23]。礦石結構有半自形—自形粒狀、交代溶蝕及反應邊、斑狀壓碎、骸晶或假象結構;礦石構造有細脈狀、浸染狀、斑點狀和網(wǎng)脈狀構造;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毒砂和針鐵礦等。(3)茶溪礦床。礦區(qū)位于菁蕪洲背斜北西翼,NNE向壓扭性斷裂是其控礦構造,NW-NWW橫向斷裂為容礦構造(圖3),走向延長50~300 m,裂隙被含礦石英脈充填;南段松樹灣一帶有含礦石英脈41條。礦區(qū)北段含礦性較好,分布有3條主要礦脈(V40、V50和V51)。礦脈總體傾向210°~230°,傾角為45°~60°,礦脈厚度為0.21~1.80 m,最厚達4.28 m,最薄為0.15 m;礦脈具一定規(guī)模,主要為明金型礦石[23]。礦石結構有半自形粒狀、包含、不等粒鑲嵌和碎裂結構;礦石構造有細脈狀、浸染狀、條帶狀、角礫狀和網(wǎng)脈狀構造;礦石金屬礦物有黝銅礦、黃鐵礦、黃銅礦、針鐵礦和自然銀。
本次研究樣品采自金坑、黃垢和茶溪礦床中的代表性礦體,共8件礦石樣品。具體采樣信息見表1,含礦石英脈野外特征見圖4。詳細的礦相學觀察發(fā)現(xiàn),金坑礦床中主要的金屬礦物為毒砂和黃鐵礦,二者呈浸染狀或斑雜狀分布于石英脈及蝕變巖中。黃鐵礦(Py J,圖5)多呈半自形—自形立方體和五角十二面體,且以五角十二面體為主;毒砂具半自形粒狀和斑狀壓碎結構,常在內(nèi)部含有黃鐵礦顆粒而呈包含結構。黃銅礦呈他形粒狀,閃鋅礦多呈脈狀沿毒砂裂隙產(chǎn)出,交代黃鐵礦毒砂。針鐵礦呈他形粒狀,沿裂隙產(chǎn)出,或交代自形程度高的黃鐵礦,呈假象結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類型熱液金礦床主成礦期黃鐵礦成分標型特征[J]. 李洪梁,李光明. 地學前緣. 2019(03)
[2]邦布造山型金礦床黃鐵礦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礦意義[J]. 趙曉燕,楊竹森,張雄,裴英茹. 地球科學. 2019(06)
[3]湖南省通道地區(qū)金、銅多金屬礦成礦條件分析及找礦前景研究[J]. 劉曉敏,楊亮. 世界有色金屬. 2017(10)
[4]云南東川播卡金礦床黃鐵礦成因礦物學特征研究[J]. 劉純波,張術根,黃超文,劉炫,莫京龍,李凱林. 黃金科學技術. 2016(05)
[5]中國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概要[J]. 王成輝,徐玨,黃凡,陳鄭輝,應立娟,劉善寶. 地質學報. 2014(12)
[6]中國不同成因類型金礦床的黃鐵礦成分標型特征及統(tǒng)計分析[J]. 嚴育通,李勝榮,賈寶劍,張娜,閆麗娜. 地學前緣. 2012(04)
[7]湖南龍山金銻礦黃鐵礦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對成礦過程的指示[J]. 龐保成,楊東生,周志,劉義茂,劉鵬程,劉遠棟. 現(xiàn)代地質. 2011(05)
[8]雪峰弧形構造帶金礦類型及分布特征[J]. 蘇康明,曾勇. 黃金. 2007(04)
[9]湘西沃溪W-Sb-Au礦床白鎢礦Nd-Sr-Pb同位素對成礦流體的示蹤[J]. 彭渤,Robert FREI,涂湘林. 地質學報. 2006(04)
[10]論中國金礦床成礦時代特點[J]. 陳柏林. 地質地球化學. 2002(02)
碩士論文
[1]雪峰弧形構造帶金(銻)控礦構造分析及找礦方向研究[D]. 楊沖.湖南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46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3463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