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龍首山青井地區(qū)花崗質礫巖中釷、鈾混合型礦化特征及成因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06:01
青井是位于龍首山成礦帶西段的一個釷、鈾混合型異常點,通過鉆孔查證在青井盆地的花崗質礫巖中發(fā)現(xiàn)了較好的礦化線索,礦石具有熱液型礦化的特征,發(fā)育鉀長石化、赤鐵礦化、碳酸鹽化和綠泥石化為主的鉀交代蝕變組合。通過對含礦花崗質礫巖的巖礦鑒定、電子探針測試、地球化學分析和釷礦物U-Pb同位素年齡測定進行綜合研究,認為花崗質礫巖中發(fā)育的是產(chǎn)于擠壓-俯沖構造環(huán)境下受斷裂構造和輝綠巖脈共同控制的熱液成因釷、鈾混合型礦化,含釷、含鈾礦物主要為釷石、瀝青鈾礦和鈾石,成礦期應為新生代中晚期。熱液成礦過程中帶來了大量的外來組分,礦石中的Al2O3、Fe2O3和K2O等主量元素和輕、重稀土元素以及Rb、Nb、Nd、Zr、Hf、Ta、W、Sb等微量元素均隨著Th、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文章來源】:地質與勘探. 2020,5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龍首山鈾成礦帶地質簡圖
礦區(qū)出露的巖漿巖主要為加里東中期肉紅色中粗;◢弾r以及晚期侵入的輝綠巖脈,其中花崗巖主要位于F1斷裂的上盤,輝綠巖主要呈巖枝、巖脈侵入到加里東中期花崗巖和上侏羅統(tǒng)花崗質礫巖中,傾向200°~220°,傾角55°~80°。3 鈾礦化特征
礦化嚴格定位于蝕變花崗質礫巖中,礦石呈紫紅色-暗紅色,結構主要為粒狀結構,塊狀、浸染狀和脈狀構造。含釷、含鈾礦物主要為釷石、瀝青鈾礦和鈾石,其中釷石主要呈不規(guī)則粒狀,粒度70~700μm,往往與黃鐵礦伴生,主要分布于礦物顆粒間;瀝青鈾礦主要呈脈狀沿微裂隙充填,往往與方鉛礦伴生;鈾石主要呈不規(guī)則粒狀、樹枝狀,粒度8~100μm,多與瀝青鈾礦共生(圖4、表1)。由于釷石和瀝青鈾礦、鈾石的形成條件不同,釷趨向于高溫熱液流體,鈾趨向中低溫熱液流體,因此不同的釷、鈾礦物的沉淀可能是含礦熱液演化到不同溫度階段的產(chǎn)物,含礦熱液在高溫時形成釷石,溫度降低時,形成瀝青鈾礦和鈾石。3.3 蝕變組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龍首山芨嶺巖體北帶正長巖型鈾礦的礦化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 王偉,馬驪,陳云杰,王剛,王生云,李濤,郭長林,劉濤.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9(02)
[2]甘肅龍首山芨嶺鈾礦床堿交代型鈾礦化蝕變航空高光譜識別[J]. 葉發(fā)旺,孟樹,張川,邱駿挺,王建剛,劉洪成,武鼎.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02)
[3]攀枝花大田地區(qū)輝綠巖脈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張航,柏勇,徐爭啟,姚建,秦騏瑞. 礦物巖石. 2018(04)
[4]甘肅省龍首山牛角溝鈾礦點鉀鈉混合交代作用研究[J]. 趙如意,王博,陳毓川,陳云杰,榮驍,王剛,李濤. 地質學報. 2018(12)
[5]遼東古元古代熱液鈾礦床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J]. 郭春影,韓軍,徐浩,白蕓,任忠寶,韓愉,趙宇霆.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8(05)
[6]斷裂應力特征及其轉折控油氣規(guī)律研究——以南堡凹陷為例[J]. 馬強,德勒恰提·加娜塔依,陳亞軍,馬樂,于景維,祁利祺. 地質力學學報. 2018(05)
[7]岡底斯成礦帶西段首次發(fā)現(xiàn)低硫化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羅布真金銀多金屬礦床[J]. 黃瀚霄,李光明,劉洪,張洪銘,張林奎,余槐,焦彥杰,梁維. 中國地質. 2018(03)
[8]龍首山芨嶺鈾礦床含礦主巖特征及鈾礦床成因討論[J]. 劉正義,王生云,顧大釗,劉紅旭,杜樂天,高洪雷. 西北地質. 2018(02)
[9]甘肅龍首山芨嶺鈾礦區(qū)A型似斑狀花崗巖地質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張甲民,趙如意,王剛,聶利.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7(05)
[10]甘肅北山牛圈子地區(qū)基性巖墻群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J]. 齊琦,王永和,余吉遠,劉德民,過磊,計波,馮旻譞,楊建國,王磊. 新疆地質. 2017(01)
本文編號:3331515
【文章來源】:地質與勘探. 2020,5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龍首山鈾成礦帶地質簡圖
礦區(qū)出露的巖漿巖主要為加里東中期肉紅色中粗;◢弾r以及晚期侵入的輝綠巖脈,其中花崗巖主要位于F1斷裂的上盤,輝綠巖主要呈巖枝、巖脈侵入到加里東中期花崗巖和上侏羅統(tǒng)花崗質礫巖中,傾向200°~220°,傾角55°~80°。3 鈾礦化特征
礦化嚴格定位于蝕變花崗質礫巖中,礦石呈紫紅色-暗紅色,結構主要為粒狀結構,塊狀、浸染狀和脈狀構造。含釷、含鈾礦物主要為釷石、瀝青鈾礦和鈾石,其中釷石主要呈不規(guī)則粒狀,粒度70~700μm,往往與黃鐵礦伴生,主要分布于礦物顆粒間;瀝青鈾礦主要呈脈狀沿微裂隙充填,往往與方鉛礦伴生;鈾石主要呈不規(guī)則粒狀、樹枝狀,粒度8~100μm,多與瀝青鈾礦共生(圖4、表1)。由于釷石和瀝青鈾礦、鈾石的形成條件不同,釷趨向于高溫熱液流體,鈾趨向中低溫熱液流體,因此不同的釷、鈾礦物的沉淀可能是含礦熱液演化到不同溫度階段的產(chǎn)物,含礦熱液在高溫時形成釷石,溫度降低時,形成瀝青鈾礦和鈾石。3.3 蝕變組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龍首山芨嶺巖體北帶正長巖型鈾礦的礦化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 王偉,馬驪,陳云杰,王剛,王生云,李濤,郭長林,劉濤.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9(02)
[2]甘肅龍首山芨嶺鈾礦床堿交代型鈾礦化蝕變航空高光譜識別[J]. 葉發(fā)旺,孟樹,張川,邱駿挺,王建剛,劉洪成,武鼎.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 2019(02)
[3]攀枝花大田地區(qū)輝綠巖脈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張航,柏勇,徐爭啟,姚建,秦騏瑞. 礦物巖石. 2018(04)
[4]甘肅省龍首山牛角溝鈾礦點鉀鈉混合交代作用研究[J]. 趙如意,王博,陳毓川,陳云杰,榮驍,王剛,李濤. 地質學報. 2018(12)
[5]遼東古元古代熱液鈾礦床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J]. 郭春影,韓軍,徐浩,白蕓,任忠寶,韓愉,趙宇霆.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8(05)
[6]斷裂應力特征及其轉折控油氣規(guī)律研究——以南堡凹陷為例[J]. 馬強,德勒恰提·加娜塔依,陳亞軍,馬樂,于景維,祁利祺. 地質力學學報. 2018(05)
[7]岡底斯成礦帶西段首次發(fā)現(xiàn)低硫化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羅布真金銀多金屬礦床[J]. 黃瀚霄,李光明,劉洪,張洪銘,張林奎,余槐,焦彥杰,梁維. 中國地質. 2018(03)
[8]龍首山芨嶺鈾礦床含礦主巖特征及鈾礦床成因討論[J]. 劉正義,王生云,顧大釗,劉紅旭,杜樂天,高洪雷. 西北地質. 2018(02)
[9]甘肅龍首山芨嶺鈾礦區(qū)A型似斑狀花崗巖地質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張甲民,趙如意,王剛,聶利.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7(05)
[10]甘肅北山牛圈子地區(qū)基性巖墻群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J]. 齊琦,王永和,余吉遠,劉德民,過磊,計波,馮旻譞,楊建國,王磊. 新疆地質. 2017(01)
本文編號:3331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3315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