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化特征與資源潛力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30 08:48
中非盧菲里安地區(qū)以銅鈷資源聞名于世,同時也賦存一定的鈾礦資源。鈾成礦作用分別與大陸裂谷及盆地成巖期(876~823 Ma)、早期洋盆形成或大陸碰撞期(720~652 Ma)、盧菲里安變質高峰期(550~530 Ma)相對應。受區(qū)域構造活動影響形成的多期次熱流體,從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富鈾巖石萃取鈾元素并在構造發(fā)育的區(qū)域富集成礦為其主要的成礦模式,其變質基底或班委烏盧基底可能提供了鈾物質來源,熱流體為載體,斷裂及穹窿構造則提供通道與空間。含鈾礦體多受地層及構造雙重控制,圍巖褐鐵礦化及方柱石化對找礦具有指示意義。研究區(qū)內鈾礦成礦條件較好,下羅安群受斷裂及逆沖推覆構造影響強烈且蝕變較為發(fā)育的區(qū)域為有利的找礦前景區(qū)。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20,5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中非盧菲里安地區(qū)主要鈾礦分布圖
達馬拉(Damara)構造帶與盧菲里安弧形構造帶同屬泛非造山帶[54-55],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有羅辛(Rossing)、歡樂谷(Gaudeanmus)及瓦倫西亞(Valencia)等多個與白崗巖密切相關的大型、超大型鈾礦床[56-59],其成礦模式可為我們研究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成因提供參考。達馬拉構造帶內鈾礦的形成與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成因主要有以下相似性:鈾礦物源不明確,目前認為富鈾基底雜巖體可能為白崗巖鈾礦化提供了鈾源[60-61],盧菲里安地區(qū)可能是源自變質基底或班委烏盧基底;地層與構造多因素控礦,多期次構造事件形成的斷裂和穹窿分別為含鈾巖漿的運移和結晶沉淀創(chuàng)造了通道和空間,變沉積層內不同地層間氧化/還原屬性的轉變?yōu)閹r漿內鈾元素的結晶沉淀和富集提供有利條件[58-60];后期熱液作用導致早期鈾礦體發(fā)生活化運移,在斷裂破碎帶重新富集成礦[58-61];多伴生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蝕變現(xiàn)象,與熱液型鈾礦蝕變相似[62]。然而,最大的不同在于,盧菲里安地區(qū)并未證實任何與鈾礦成礦相關的花崗巖體的存在。綜上所述,筆者初步推測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主要的成礦模式為:泛非造山運動背景下形成的多期次熱液淋濾富鈾巖石,并在構造發(fā)育的區(qū)域富集成礦。
綜上所述,筆者初步推測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主要的成礦模式為:泛非造山運動背景下形成的多期次熱液淋濾富鈾巖石,并在構造發(fā)育的區(qū)域富集成礦。圖6 盧菲里安地區(qū)主要鈾礦(點)成礦流體特征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非盧菲里安地區(qū)Pb-Zn-(Cu)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 孫宏偉,任軍平,王杰,古阿雷,左立波,吳興源,許康康. 地質與勘探. 2019(04)
[2]贊比亞東北部姆波洛科索盆地沉積地層特征[J]. 孫宏偉,王杰,任軍平,左立波,古阿雷. 地質論評. 2019(01)
[3]中非加丹加-贊比亞多金屬成礦帶成礦演化及找礦潛力分析[J]. 孫宏偉,王杰,任軍平,唐文龍,劉曉陽,左立波,古阿雷,邢仕,劉子江. 地質科技情報. 2019(01)
[4]非洲東南部造山型金礦成礦環(huán)境與資源潛力分析[J]. 孫宏偉,唐文龍,劉曉陽,任軍平,許康康,吳興源,賀福清.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8(06)
[5]納米比亞達馬拉構造帶演化和成礦研究綜述[J]. 寧?,王杰,任軍平,劉曉陽,左立波,古阿雷,孫宏偉,何勝飛,賀福清. 地質調查與研究. 2018(02)
[6]非洲中南部銅多金屬礦床研究現(xiàn)狀及找礦潛力分析[J]. 任軍平,王杰,劉曉陽,賀福清,何勝飛,左立波,許康康,龔鵬輝,孫凱,劉宇.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4)
[7]納米比亞歡樂谷地區(qū)白崗巖型鈾礦成礦機理剖析[J]. 陳金勇,范洪海,王生云,顧大釗. 高校地質學報. 2017(02)
[8]遼東鈾成礦帶黃溝鈾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J]. 吳迪,莊廷新,田立,劉曉東,李偉民.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2)
[9]氧化還原障在熱液鈾礦成礦中的作用[J]. 李延河,段超,趙悅,裴浩翔,任順利. 地質學報. 2016(02)
[10]中國鈾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概要[J]. 蔡煜琦,張金帶,李子穎,郭慶銀,宋繼葉,范洪海,劉武生,漆富成,張明林. 地質學報. 2015(06)
本文編號:3311101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20,5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中非盧菲里安地區(qū)主要鈾礦分布圖
達馬拉(Damara)構造帶與盧菲里安弧形構造帶同屬泛非造山帶[54-55],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有羅辛(Rossing)、歡樂谷(Gaudeanmus)及瓦倫西亞(Valencia)等多個與白崗巖密切相關的大型、超大型鈾礦床[56-59],其成礦模式可為我們研究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成因提供參考。達馬拉構造帶內鈾礦的形成與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成因主要有以下相似性:鈾礦物源不明確,目前認為富鈾基底雜巖體可能為白崗巖鈾礦化提供了鈾源[60-61],盧菲里安地區(qū)可能是源自變質基底或班委烏盧基底;地層與構造多因素控礦,多期次構造事件形成的斷裂和穹窿分別為含鈾巖漿的運移和結晶沉淀創(chuàng)造了通道和空間,變沉積層內不同地層間氧化/還原屬性的轉變?yōu)閹r漿內鈾元素的結晶沉淀和富集提供有利條件[58-60];后期熱液作用導致早期鈾礦體發(fā)生活化運移,在斷裂破碎帶重新富集成礦[58-61];多伴生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蝕變現(xiàn)象,與熱液型鈾礦蝕變相似[62]。然而,最大的不同在于,盧菲里安地區(qū)并未證實任何與鈾礦成礦相關的花崗巖體的存在。綜上所述,筆者初步推測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主要的成礦模式為:泛非造山運動背景下形成的多期次熱液淋濾富鈾巖石,并在構造發(fā)育的區(qū)域富集成礦。
綜上所述,筆者初步推測盧菲里安地區(qū)鈾礦主要的成礦模式為:泛非造山運動背景下形成的多期次熱液淋濾富鈾巖石,并在構造發(fā)育的區(qū)域富集成礦。圖6 盧菲里安地區(qū)主要鈾礦(點)成礦流體特征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非盧菲里安地區(qū)Pb-Zn-(Cu)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 孫宏偉,任軍平,王杰,古阿雷,左立波,吳興源,許康康. 地質與勘探. 2019(04)
[2]贊比亞東北部姆波洛科索盆地沉積地層特征[J]. 孫宏偉,王杰,任軍平,左立波,古阿雷. 地質論評. 2019(01)
[3]中非加丹加-贊比亞多金屬成礦帶成礦演化及找礦潛力分析[J]. 孫宏偉,王杰,任軍平,唐文龍,劉曉陽,左立波,古阿雷,邢仕,劉子江. 地質科技情報. 2019(01)
[4]非洲東南部造山型金礦成礦環(huán)境與資源潛力分析[J]. 孫宏偉,唐文龍,劉曉陽,任軍平,許康康,吳興源,賀福清.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8(06)
[5]納米比亞達馬拉構造帶演化和成礦研究綜述[J]. 寧?,王杰,任軍平,劉曉陽,左立波,古阿雷,孫宏偉,何勝飛,賀福清. 地質調查與研究. 2018(02)
[6]非洲中南部銅多金屬礦床研究現(xiàn)狀及找礦潛力分析[J]. 任軍平,王杰,劉曉陽,賀福清,何勝飛,左立波,許康康,龔鵬輝,孫凱,劉宇.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4)
[7]納米比亞歡樂谷地區(qū)白崗巖型鈾礦成礦機理剖析[J]. 陳金勇,范洪海,王生云,顧大釗. 高校地質學報. 2017(02)
[8]遼東鈾成礦帶黃溝鈾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J]. 吳迪,莊廷新,田立,劉曉東,李偉民.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2)
[9]氧化還原障在熱液鈾礦成礦中的作用[J]. 李延河,段超,趙悅,裴浩翔,任順利. 地質學報. 2016(02)
[10]中國鈾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概要[J]. 蔡煜琦,張金帶,李子穎,郭慶銀,宋繼葉,范洪海,劉武生,漆富成,張明林. 地質學報. 2015(06)
本文編號:33111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3111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