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銀洞溝銀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成因機理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11:10
河南省銀洞溝銀多金屬礦床位于秦嶺造山帶東段二郎坪地體中,通過礦產(chǎn)調查和礦區(qū)勘查工作,發(fā)現(xiàn)礦體呈脈狀產(chǎn)出,含礦圍巖以小寨組絹云石英片巖為主,礦石類型為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兩種。賦存礦體的二郎坪群小寨組變質巖地層中Ag,Au含量較高,為礦源層。礦床流體氣相成分和氫、氧同位素特征,成礦流體系統(tǒng)與造山型礦床的特征基本一致,其成因類型可歸為造山(層控)型變質熱液型礦床。對該區(qū)成因機理進行探討,以期為今后在二郎坪地體東段的找礦提供參考。
【文章來源】:礦產(chǎn)勘查. 2020,11(10)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銀洞溝銀多金屬礦區(qū)域地質構造圖
地體內構造主要為脆性斷層,以NWW向延伸為主的斷裂最為發(fā)育(伏雄等,2011)。作為地體邊界構造的南側朱夏斷裂和北側的瓦喬斷裂,這兩條邊界斷裂均為深達上地幔的韌性剪切帶,其控制了二郎坪地體的分布(陳衍景,2006)。自燕山晚期末以來(羅銘玖等,2000),這兩條斷裂持續(xù)活動,造成區(qū)內NWW向、SN向、SEE向次級斷裂呈網(wǎng)格狀分布且十分發(fā)育。這些次級斷裂構造可以使成礦物質遷移,并提供通道和聚集場所,既可以導礦,也可以儲礦(王昊等,2013),因此地體內呈網(wǎng)格狀分布次級斷裂為礦體的發(fā)育、形成提供了含礦熱液的通道和沉淀富聚的容礦構造。2 礦床地質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地表上各個礦體的厚度及組分分布不均,對各勘探線的礦體中的成礦元素Ag、Au、Pb、Zn的品位及厚度變化特征進行作圖(圖3)。從圖上曲線分布特征來看,礦體中的Ag、Au、Pb、Zn元素的品位變化呈現(xiàn)較好的趨勢一致性,特別是Ag-Au、Pb-Zn相關元素的含量一致性更好。自北向南,礦體的厚度變化與Ag、Au、Pb、Zn元素品位變化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呈現(xiàn)為中段增厚(增加),兩端趨薄(減少)的變化特征,但變化范圍不大。說明成礦過程中,含礦熱液中的金屬元素更容易在寬闊地方沉淀富集。2.1.3 傾向上變化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談陸相火山—次火山熱液型銀、鉛鋅礦床地質特征和成礦機理[J]. 王忠禹,孫景貴,古阿雷,趙世峰,余日東,劉林萍. 礦產(chǎn)勘查. 2016(03)
[2]河南鐵爐坪銀鉛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J]. 王昊,路坦,李健,張瑩,張文博,涂恩照. 礦產(chǎn)勘查. 2013(02)
[3]河南省內鄉(xiāng)縣銀洞溝銀金多金屬礦區(qū)Y1礦體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J]. 魯彬. 科技信息. 2012(24)
[4]河南蘆家坪銀金多金屬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J]. 伏雄,門道改,秦臻,王紅蓮,左家,伏寒江,韓娟,文雙輝. 礦產(chǎn)勘查. 2011(05)
[5]東秦嶺二郎坪群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 湯清龍,趙志強,吉恒召,楊濤,牛磊. 華南地質與礦產(chǎn). 2010(04)
[6]河南省內鄉(xiāng)縣銀洞溝銀礦床流體成分研究[J]. 張靜,祁進平,仇建軍,尤世娜,李國平. 巖石學報. 2007(09)
[7]造山型礦床、成礦模式及找礦潛力[J]. 陳衍景. 中國地質. 2006(06)
[8]淺談比較礦床學[J]. 涂光熾,李朝陽. 地球化學. 2006(01)
[9]秦嶺造山帶基礎地質研究新進展[J]. 楊志華,郭俊鋒,蘇生瑞,李勇,蘇春乾,張傳林,黑愛芝,梁云. 中國地質. 2002(03)
[10]河南劉山巖銅鋅型塊狀硫化物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J]. 韋昌山,楊振強,戰(zhàn)明國. 華南地質與礦產(chǎn). 2002(02)
本文編號:3135186
【文章來源】:礦產(chǎn)勘查. 2020,11(10)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銀洞溝銀多金屬礦區(qū)域地質構造圖
地體內構造主要為脆性斷層,以NWW向延伸為主的斷裂最為發(fā)育(伏雄等,2011)。作為地體邊界構造的南側朱夏斷裂和北側的瓦喬斷裂,這兩條邊界斷裂均為深達上地幔的韌性剪切帶,其控制了二郎坪地體的分布(陳衍景,2006)。自燕山晚期末以來(羅銘玖等,2000),這兩條斷裂持續(xù)活動,造成區(qū)內NWW向、SN向、SEE向次級斷裂呈網(wǎng)格狀分布且十分發(fā)育。這些次級斷裂構造可以使成礦物質遷移,并提供通道和聚集場所,既可以導礦,也可以儲礦(王昊等,2013),因此地體內呈網(wǎng)格狀分布次級斷裂為礦體的發(fā)育、形成提供了含礦熱液的通道和沉淀富聚的容礦構造。2 礦床地質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地表上各個礦體的厚度及組分分布不均,對各勘探線的礦體中的成礦元素Ag、Au、Pb、Zn的品位及厚度變化特征進行作圖(圖3)。從圖上曲線分布特征來看,礦體中的Ag、Au、Pb、Zn元素的品位變化呈現(xiàn)較好的趨勢一致性,特別是Ag-Au、Pb-Zn相關元素的含量一致性更好。自北向南,礦體的厚度變化與Ag、Au、Pb、Zn元素品位變化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呈現(xiàn)為中段增厚(增加),兩端趨薄(減少)的變化特征,但變化范圍不大。說明成礦過程中,含礦熱液中的金屬元素更容易在寬闊地方沉淀富集。2.1.3 傾向上變化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談陸相火山—次火山熱液型銀、鉛鋅礦床地質特征和成礦機理[J]. 王忠禹,孫景貴,古阿雷,趙世峰,余日東,劉林萍. 礦產(chǎn)勘查. 2016(03)
[2]河南鐵爐坪銀鉛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J]. 王昊,路坦,李健,張瑩,張文博,涂恩照. 礦產(chǎn)勘查. 2013(02)
[3]河南省內鄉(xiāng)縣銀洞溝銀金多金屬礦區(qū)Y1礦體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J]. 魯彬. 科技信息. 2012(24)
[4]河南蘆家坪銀金多金屬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J]. 伏雄,門道改,秦臻,王紅蓮,左家,伏寒江,韓娟,文雙輝. 礦產(chǎn)勘查. 2011(05)
[5]東秦嶺二郎坪群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 湯清龍,趙志強,吉恒召,楊濤,牛磊. 華南地質與礦產(chǎn). 2010(04)
[6]河南省內鄉(xiāng)縣銀洞溝銀礦床流體成分研究[J]. 張靜,祁進平,仇建軍,尤世娜,李國平. 巖石學報. 2007(09)
[7]造山型礦床、成礦模式及找礦潛力[J]. 陳衍景. 中國地質. 2006(06)
[8]淺談比較礦床學[J]. 涂光熾,李朝陽. 地球化學. 2006(01)
[9]秦嶺造山帶基礎地質研究新進展[J]. 楊志華,郭俊鋒,蘇生瑞,李勇,蘇春乾,張傳林,黑愛芝,梁云. 中國地質. 2002(03)
[10]河南劉山巖銅鋅型塊狀硫化物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J]. 韋昌山,楊振強,戰(zhàn)明國. 華南地質與礦產(chǎn). 2002(02)
本文編號:3135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1351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