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石膏礦地質特征、成因及成礦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1-02-16 00:35
遼寧省位于我國東北南部,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是我國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較早的省份之一。省內礦產(chǎn)資源豐富,已知鐵礦、煤礦、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礦和各種能源礦產(chǎn)100余種。本次研究所處的遼東南地區(qū)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北克拉通北緣東段,屬于東北地區(qū)金屬及非金屬成礦重點區(qū)之一。遼寧省西部地區(qū)大地構造位于中朝準地臺(Ⅰ)燕山臺褶帶(Ⅱ)遼西臺陷(Ⅲ)朝陽穹褶斷束(Ⅳ)的南半部。本次研究基于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分析,選擇區(qū)域內最具代表性的的石膏礦床(東京陵石膏礦、萬寶橋石膏礦、火連寨石膏礦、凌源石膏礦)進行系統(tǒng)的礦床地質特征對比、資源儲量估算等方面研究,進一步確定了礦床成因并總結成礦規(guī)律,取得主要成果與進展如下:遼寧省內石膏礦床成因大體可劃分為兩個成因類型,分別為變質熱液裂隙充填交代型和沉積型石膏礦床。本次以分布廣、規(guī)模大的海相蒸發(fā)巖型石膏礦床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省內四處具有重要石膏礦床進行著重論述。震旦紀未期太子河流域遭受剝蝕,于早寒武世堿廠期海水侵入了太子河地區(qū),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史時期,沉積了巖性以碳酸巖為主、碎屑巖和蒸發(fā)巖次之的寒武系地層,形成了厚度較為穩(wěn)定的陸表淺海沉積特征。堿廠后期海水逐漸退卻,相繼出現(xiàn)了...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區(qū)范圍及自然地理概況
1.1.1 研究區(qū)范圍
1.1.2 自然地理情況
1.2 研究背景及選題依據(jù)
1.2.1 研究背景
1.2.2 選題依據(jù)
1.2.3 存在問題
1.3 以往工作
1.4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術路線
1.5 項目依托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
2.1 區(qū)域大地構造位置
2.2 遼陽-本溪地區(qū)地層
2.2.1 太古界
2.2.2 元古界
2.2.3 古生界
2.2.4 中生界
2.2.5 新生界
2.2.6 構造
2.2.7 斷裂
2.2.8 褶皺
2.2.9 火山巖
2.2.10 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
2.3 凌源石膏地層
2.3.1 地層
2.3.2 構造
2.3.3 巖漿巖
第3章 典型礦床研究
3.1 選擇依據(jù)
3.2 遼陽市東京陵-羅大臺石膏礦地質特征
3.2.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2.2 礦體特征
3.2.3 礦石質量特征
3.2.4 礦石自然類型及品位
3.2.5 礦石化學成分
3.2.6 礦層圍巖及夾石
3.2.7 石膏礦石水泥緩凝劑試驗
3.2.8 東京陵石膏礦資源儲量估算
3.3 燈塔市萬寶橋石膏礦礦床地質特征
3.3.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3.2 礦體特征
3.3.3 礦石質量特征
3.3.4 礦石品位及變化規(guī)律
3.3.5 礦層圍巖及夾石
3.3.6 萬寶橋石膏礦資源量估算
3.4 本溪火連寨石膏礦地質特征
3.4.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4.2 礦層特征
3.4.3 礦石質量特征
3.4.4 礦石化學成分
3.4.5 礦石類型和品級
3.4.6 礦體(層)圍巖和夾石
3.4.7 火連寨石膏礦資源儲量估算
3.5 凌源市安杖子地區(qū)石膏礦礦床地質特征
3.5.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5.2 礦層特征
3.5.3 礦石自然類型及質量特征
3.5.4 凌源石膏礦資源儲量估算
第4章 礦床成因與成礦類型
4.1 成礦地質條件
4.1.1 大地構造位置
4.1.2 地層
4.1.3 巖相古地理
4.1.4 成礦物質來源
4.1.5 氣候條件
4.1.6 古地理條件
4.1.7 保存條件
4.2 礦床成因類型
4.2.1 石膏礦床的成因類型
4.2.2 遼寧省石膏礦礦床成因類型
4.3 遼寧典型石膏礦礦床規(guī)律
4.3.1 成礦時代
4.3.2 成礦構造
4.3.3 賦礦層位
4.3.4 成礦模式
第5章 遼寧省石膏礦成礦規(guī)律及成礦遠景
5.1 遼寧省石膏礦成礦規(guī)律
5.1.1 時間規(guī)律
5.1.2 空間規(guī)律
5.2 遼寧省石膏礦成礦預測要素
5.3 找礦標志及遠景區(qū)的劃分
5.3.1 找礦標志
5.3.2 劃分方法
5.3.3 預測遠景盆地及預測區(qū)優(yōu)選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礦產(chǎn)勘查中的物化探技術應用及其地質效果研究[J]. 吳赟. 世界有色金屬. 2018(18)
[2]吉林下四平石膏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J]. 王繼梅.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8(03)
[3]遼寧省遼陽盆地石膏礦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 張連強,張歡.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8(01)
[4]通化東熱石膏礦床巖相古地理特征及找礦標志[J]. 曹健,呂高東,馬錄錄,焦興來. 吉林地質. 2017(01)
[5]遼西下河套石膏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探討[J]. 柳忠杰.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6(02)
[6]一膏組采區(qū)巷道布置方案優(yōu)化[J]. 孫忠勝. 現(xiàn)代礦業(yè). 2015(10)
[7]我國東北地區(qū)早寒武世含膏巖系特征及巖相古地理[J]. 程林,張曉光,常麗麗.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4(02)
[8]東北寒武紀石膏成礦分析[J]. 鄭濤,文燦國. 民營科技. 2013(09)
[9]中國石膏礦產(chǎn)資源現(xiàn)狀[J]. 鄭濤.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23)
[10]中國東北中生代構造體制與區(qū)域成礦背景:來自中生代火山巖組合時空變化的制約[J]. 許文良,王楓,裴福萍,孟恩,唐杰,徐美君,王偉. 巖石學報. 2013(02)
本文編號:3035817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區(qū)范圍及自然地理概況
1.1.1 研究區(qū)范圍
1.1.2 自然地理情況
1.2 研究背景及選題依據(jù)
1.2.1 研究背景
1.2.2 選題依據(jù)
1.2.3 存在問題
1.3 以往工作
1.4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術路線
1.5 項目依托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區(qū)域成礦地質背景
2.1 區(qū)域大地構造位置
2.2 遼陽-本溪地區(qū)地層
2.2.1 太古界
2.2.2 元古界
2.2.3 古生界
2.2.4 中生界
2.2.5 新生界
2.2.6 構造
2.2.7 斷裂
2.2.8 褶皺
2.2.9 火山巖
2.2.10 區(qū)域成礦地質條件
2.3 凌源石膏地層
2.3.1 地層
2.3.2 構造
2.3.3 巖漿巖
第3章 典型礦床研究
3.1 選擇依據(jù)
3.2 遼陽市東京陵-羅大臺石膏礦地質特征
3.2.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2.2 礦體特征
3.2.3 礦石質量特征
3.2.4 礦石自然類型及品位
3.2.5 礦石化學成分
3.2.6 礦層圍巖及夾石
3.2.7 石膏礦石水泥緩凝劑試驗
3.2.8 東京陵石膏礦資源儲量估算
3.3 燈塔市萬寶橋石膏礦礦床地質特征
3.3.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3.2 礦體特征
3.3.3 礦石質量特征
3.3.4 礦石品位及變化規(guī)律
3.3.5 礦層圍巖及夾石
3.3.6 萬寶橋石膏礦資源量估算
3.4 本溪火連寨石膏礦地質特征
3.4.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4.2 礦層特征
3.4.3 礦石質量特征
3.4.4 礦石化學成分
3.4.5 礦石類型和品級
3.4.6 礦體(層)圍巖和夾石
3.4.7 火連寨石膏礦資源儲量估算
3.5 凌源市安杖子地區(qū)石膏礦礦床地質特征
3.5.1 礦區(qū)地質特征
3.5.2 礦層特征
3.5.3 礦石自然類型及質量特征
3.5.4 凌源石膏礦資源儲量估算
第4章 礦床成因與成礦類型
4.1 成礦地質條件
4.1.1 大地構造位置
4.1.2 地層
4.1.3 巖相古地理
4.1.4 成礦物質來源
4.1.5 氣候條件
4.1.6 古地理條件
4.1.7 保存條件
4.2 礦床成因類型
4.2.1 石膏礦床的成因類型
4.2.2 遼寧省石膏礦礦床成因類型
4.3 遼寧典型石膏礦礦床規(guī)律
4.3.1 成礦時代
4.3.2 成礦構造
4.3.3 賦礦層位
4.3.4 成礦模式
第5章 遼寧省石膏礦成礦規(guī)律及成礦遠景
5.1 遼寧省石膏礦成礦規(guī)律
5.1.1 時間規(guī)律
5.1.2 空間規(guī)律
5.2 遼寧省石膏礦成礦預測要素
5.3 找礦標志及遠景區(qū)的劃分
5.3.1 找礦標志
5.3.2 劃分方法
5.3.3 預測遠景盆地及預測區(qū)優(yōu)選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礦產(chǎn)勘查中的物化探技術應用及其地質效果研究[J]. 吳赟. 世界有色金屬. 2018(18)
[2]吉林下四平石膏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J]. 王繼梅.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8(03)
[3]遼寧省遼陽盆地石膏礦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 張連強,張歡.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8(01)
[4]通化東熱石膏礦床巖相古地理特征及找礦標志[J]. 曹健,呂高東,馬錄錄,焦興來. 吉林地質. 2017(01)
[5]遼西下河套石膏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探討[J]. 柳忠杰.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6(02)
[6]一膏組采區(qū)巷道布置方案優(yōu)化[J]. 孫忠勝. 現(xiàn)代礦業(yè). 2015(10)
[7]我國東北地區(qū)早寒武世含膏巖系特征及巖相古地理[J]. 程林,張曉光,常麗麗.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 2014(02)
[8]東北寒武紀石膏成礦分析[J]. 鄭濤,文燦國. 民營科技. 2013(09)
[9]中國石膏礦產(chǎn)資源現(xiàn)狀[J]. 鄭濤.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23)
[10]中國東北中生代構造體制與區(qū)域成礦背景:來自中生代火山巖組合時空變化的制約[J]. 許文良,王楓,裴福萍,孟恩,唐杰,徐美君,王偉. 巖石學報. 2013(02)
本文編號:30358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30358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