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孔角對無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礦效果的影響
【學位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D853.36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
1.2.1 國內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2.2 國外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2.3 放礦理論發(fā)展現(xiàn)狀
1.3 研究內容及預期成果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技術路線
1.3.3 預期成果
2.邊孔角對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工藝及參數(shù)的影響
2.1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概況
2.1.1 采礦方法結構參數(shù)
2.1.2 爆破及出礦工藝
2.2 邊孔角對回采工藝的影響
2.2.1 邊孔角對鑿巖爆破的影響
2.2.2 邊孔角對放礦的影響
2.3 邊孔角對采礦方法結構參數(shù)的影響
2.3.1 邊孔角對分段高度的影響
2.3.2 邊孔角對進路間距的影響
2.4 本章小結
3.邊孔角對單進路口放礦效果的影響
3.1 實驗方案設計
3.1.1 實驗模型制作及材料選取
3.1.2 實驗模型裝填
3.1.3 實驗要求
3.2 邊孔角對礦巖流動的影響
3.2.1 廢石漏斗的演化特征
3.2.2 出礦口礦巖流動性變化特征
3.2.3 鏟入深度變化對廢石侵入的影響
3.3 邊孔角對混巖特征的影響
3.4 邊孔角對放礦效果的影響
3.5 本章小結
4.邊孔角對放出體形態(tài)及脊部殘留體形態(tài)的影響
4.1 標志顆粒信息處理
4.2 放出體形態(tài)對比
4.3 脊部殘留體形態(tài)
4.4 本章小結
5.多分段多進路下不同邊孔角的放礦特征
5.1 多分段多進路放礦實驗研究
5.1.1 實驗模型制作及材料選取
5.1.2 實驗模型裝填
5.1.3 實驗要求
5.2 各分段不同邊孔角的放礦特征
5.2.1 第一分段放礦特征
5.2.2 第二分段放礦特征
5.2.3 第三分段放礦特征
5.2.4 各分段的放礦效果
5.3 本章小結
6.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斌;許夢國;王明旭;朱明德;;無底柱分段崩落法落礦大塊產(chǎn)生相似模擬研究[J];金屬礦山;2013年02期
2 吳愛祥;武力聰;劉曉輝;孫希文;周穎;尹升華;;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結構參數(shù)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5期
3 翁勝軍;何榮興;郁奇;;北洺河鐵礦鑿巖爆破參數(shù)優(yōu)化試驗研究[J];現(xiàn)代礦業(yè);2012年05期
4 李硯耕;張國櫸;;國產(chǎn)液壓鑿巖設備在礦山的應用[J];鑿巖機械氣動工具;2012年01期
5 趙宏強;;我國鑿巖設備生產(chǎn)企業(yè)的困境與突破[J];鑿巖機械氣動工具;2012年01期
6 任鳳玉;何榮興;Thierno Amadou Mouctar Sow;李愛國;白偉現(xiàn);;北洺河鐵礦改進裝藥結構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11年02期
7 王燕;任鳳玉;陳曉云;鄭海峰;;中厚礦體沿脈進路崩礦步距的優(yōu)化方法[J];中國礦業(yè);2011年02期
8 郭雷;熊靚輝;;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礦山工程;2010年06期
9 陶干強;任鳳玉;劉振東;任青云;;隨機介質放礦理論的改進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10 陶干強;楊仕教;劉振東;任青云;;基于Bergmark-Roos方程的松散礦巖放礦理論研究[J];煤炭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永;端部放礦廢石漏斗形成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74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87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