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東昆侖中段巴隆地區(qū)金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遠景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618.51
【圖文】:
第 1 章 緒 論研究區(qū)地勢相對高差在 500~1500m,屬中深切割冰川冰緣作用高山區(qū)地貌類型。區(qū)內年平均氣溫 5℃以下,年均降水量 50~200mm,屬溫帶荒漠草原氣候類型區(qū)。區(qū)內山體陡峻,水系發(fā)育,流水落差大,沖刷能力較強。部分水系具地表徑流,補給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區(qū)域內主要土壤類型為寒性干旱土和寒凍正常新成土,植被不發(fā)育,主要為干旱類型的含羽柱紫花針茅和篙草草原類型。風成物質(風成砂、黃土)在柴達木盆地和高原內高空氣旋產生的風力攜帶下,在山坡及河道兩側降落形成較厚的風積黃土蓋層,黃土蓋層從山體邊緣向山體內部逐漸變薄。
2005)(圖2.1)。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弧盆體系經歷了匯聚、碰撞及疊覆造山等構造演化,內部構造較為復雜,地層、構造及巖漿巖發(fā)育,具備有良好的成礦地質環(huán)境。圖 2.1 大地構造分區(qū)略圖東昆中巖漿弧帶(Ⅰ11-1):結晶基底為古元古代金水口巖群。帶內多期次、不同類型的巖漿巖廣泛發(fā)育,前興凱期主要為幔源基性巖漿活動,加里東期是東
第 2 章 成礦地質背景二長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和閃長巖;印支期發(fā)育肉紅色中粒正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和斜長花崗巖(趙財勝,2004)。華力西期和印支期巖體主要為 S 型花崗巖,受斷裂構造和韌性剪切帶控制明顯。區(qū)域構造作用極為復雜、強烈,總體呈近東西向展布,但在五龍溝礦區(qū)總體構造線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以韌性剪切帶的形式產出。在韌性剪切帶內及其兩側,晚期脆性斷裂發(fā)育。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滔;張峰;苗國文;郝亞青;;青海東昆侖大干溝口釩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2 劉明;潘存鋼;李長印;祁善智;;青海省東昆侖非金屬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3 李維東,張會斌,劉志虎;柯氏鼠兔在東昆侖山的生存現狀[J];動物學雜志;2000年06期
4 袁國映;阿爾金山和東昆侖山的垂直自然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1991年01期
5 沈軍,尹光華,趙瑞斌;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東昆侖山8.1級地震構造背景初探[J];內陸地震;2002年01期
6 李厚民,胡正國,錢壯志,劉繼慶,閆臻,孫繼東;對東昆侖金及多金屬主要成礦系列的初步認識[J];西安工程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7 李敏,溫跨達;東昆侖山區(qū)水熱狀況[J];新疆氣象;1996年02期
8 尹成明;田麗艷;任收麥;馬寅生;;東昆侖山北緣山前構造帶的特征及其對油氣成藏的意義[J];地質通報;2011年08期
9 孫王勇;孟軍海;王成棟;范長安;王生林;王昌勇;;東昆侖東段深大斷裂的新認識[J];物探與化探;2007年05期
10 尹光華,沈軍,蔣靖祥,穆桂金;2000年11月14日東昆侖8.1級地震的構造背景[J];干旱區(qū)地理;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志琴;姜枚;季強;;中法合作東昆侖及鄰區(qū)“巖石圈縮短機制”研究新進展[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文集(26)[C];1994年
2 李小偉;黃雄飛;羅明非;董國臣;莫宣學;;東昆侖中晚三疊世火山巖成因與深部動力學背景[A];2015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七)——專題20特提斯造山帶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專題21中央造山系構造演化與東亞大陸形成、專題22中亞造山帶構造演化[C];2015年
3 吳錫浩;錢方;浦慶余;;東昆侖山第四紀冰川地質[A];青藏高原地質文集(4)——第四紀地質·冰川[C];1979年
4 袁萬明;張愛奎;;東昆侖斑巖帶時空分布[A];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十九)——專題38:沉積巖系改造與能源礦產賦存、專題39:同位素熱年代學理論、方法與應用、專題40:變質作用過程的觀察與模擬[C];2018年
5 張以
本文編號:2782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78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