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全尾砂膠結充填體的蠕變特征及長期強度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6 05:03
【摘要】:充填采礦法可有效處理地下采空區(qū)并控制采場地壓,充填體強度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而蠕變活動會對充填體強度產生一定影響,從而間接影響地下開采生產,故開展對充填體的蠕變特征及長期強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單軸抗壓強度值為依據,對全尾砂膠結充填體試件進行單軸逐級加載蠕變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分析其蠕變特征,構建蠕變本構方程;根據蠕變曲線及結果,運用應力-位移等時曲線法和過渡蠕變法確定充填體的長期強度值,并對比分析了灰砂比對充填體的瞬時強度和長期強度的影響。主要內容及結論有:(1)應用RMT 150C巖石力學試驗系統對充填體進行了單軸抗壓試驗,測得了濃度76%,灰砂比1:4、1:6和1:8的圓柱形充填體試件單軸抗壓強度分別為5.151 MPa、3.098 MPa和1.922 MPa,彈性模量分別為980 MPa、702 MPa和458 MPa,隨著灰砂比的增大,充填體強度提高,相鄰灰砂比之間強度的增長幅度加大,彈性模量增大。(2)建立了灰砂比1:4、1:6和1:8的充填體試件在單軸抗壓下的損傷演化方程和損傷本構模型,試件承壓過程中應力應變曲線渡過峰值應力后停止試驗時,可得各灰砂比試件損傷程度最大不超過70%,說明達到峰值應力后,試件仍存在殘余強度;建立了灰砂比1:4的充填體試件在蠕變狀態(tài)下的損傷演化方程及本構模型,擬合蠕變數據后能與試驗曲線較好貼合。(3)濃度76%,灰砂比1:4、1:6和1:8的充填體試件的長期強度分別為3.81 MPa、2.67 MPa和1.55 MPa,占破壞強度的74%、86%和81%,即本次試驗測得的全尾砂膠結充填體長期強度為單軸抗壓強度的74~86%。(4)后期灰砂比減弱對充填體強度的影響。即在充填體強度影響因子中,灰砂比在后期所占權重小于前期權重,也說明必然存在一個或幾個其它影響因子,在后期對充填體強度的影響權重加大。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D80
【圖文】:

衍射圖,全尾砂,鐵礦,XRD衍射


圖 2.1 良山鐵礦全尾砂 XRD 衍射圖表 2.3 全尾砂化學成分分析SiO2TFe MgO FeO CaO Al2O3 76.1 10.5 3.61 3.02 2.56 2.30 K2O P S TiO2MnO Cu

全尾砂膠結充填體的蠕變特征及長期強度試驗研究


筑模

脫模機


電動脫模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皓;王東坡;段釗;趙法鎖;宋飛;齊笛;;基于分數階微積分的變參數黃土蠕變損傷模型[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11期

2 祝艷波;余宏明;;巴東組軟巖非飽和碎屑土夾層的長期強度[J];工程地質學報;2015年05期

3 饒運章;邵亞建;熊睿;袁博云;劉劍;陳斌;艾樹賢;;某銅礦全尾砂膠結充填料配比實驗研究[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5年10期

4 張龍云;張強勇;李術才;江力宇;袁圣渤;楊尚陽;楊文東;;硬脆性巖石卸荷流變試驗及長期強度研究[J];煤炭學報;2015年10期

5 徐文彬;潘衛(wèi)東;丁明龍;;膠結充填體內部微觀結構演化及其長期強度模型試驗[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6期

6 陸銀龍;王連國;;基于微裂紋演化的巖石蠕變損傷與破裂過程的數值模擬[J];煤炭學報;2015年06期

7 易其康;馬林建;劉新宇;王國安;劉航;;考慮頻率影響的鹽巖變參數蠕變損傷模型[J];煤炭學報;2015年S1期

8 孫琦;張向東;楊佳;馬偉;邢洋;;凍結條件下風積土蠕變損傷特性及本構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5期

9 潘金龍;王俊;劉偉慶;趙慧敏;;大氣或氯離子浸泡環(huán)境下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蠕變試驗和理論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5年04期

10 于超云;唐春安;唐世斌;;含水弱化的軟巖變參數蠕變損傷模型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1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周茜;荷載作用下礦用富水充填材料劣化機理與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8年

2 江宗斌;多場環(huán)境作用巖石蠕變特性試驗及力學模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3 楊超;硬質裂隙巖體三軸加載及卸荷蠕變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4 吳謙;軟粘土的結合水對其次固結和長期強度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5 唐皓;大理巖瞬時及流變力學特性與本構模型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6 孫琦;膏體充填開采膠結體的強度和蠕變特性研究及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7 范慶忠;巖石蠕變及其擾動效應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永濤;參數非定常的軟巖非線性黏彈塑性流變本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2 張濤;含新型元件的蠕變模型二次開發(fā)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7年

3 劉俊斌;膨脹土土層錨桿蠕變特性及長期強度室內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4 徐達;紅層巖石蠕變特性及其非線性本構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寧行樂;基于分數階導數的膨脹土非線性蠕變特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6年

6 周泓;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凍結黃土長期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D];蘭州大學;2015年

7 張兆楠;兩種軟土非線性蠕變特性與長期強度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8 周海波;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膨脹土剪切蠕變特性及長期強度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5年

9 陳龍;花崗巖蠕變啟動應力與長期強度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10 肖果;膨脹土長期強度特性試驗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575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7575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f00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