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縫合帶東段丁青蛇綠巖地幔橄欖巖和鉻鐵礦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588.125;P618.3
【圖文】:
圖 2-1 青藏高原構造格架圖(據(jù) Liu Chuanzhou, et al., 2010))Fig.2-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ing major tectonic units(after LiuChuanzhou et al., 2010)圖 2-2 丁青蛇綠巖地質圖Fig.2-2 Geological map of the Dingqing ophiolite
圖 2-1 青藏高原構造格架圖(據(jù) Liu Chuanzhou, et al., 2010))Fig.2-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howing major tectonic units(after LiuChuanzhou et al., 201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盛旺;汪玉梅;杜顯鋒;遲洪興;郭譜;張明峰;王先彬;卓勝廣;;內蒙古溫都爾廟地區(qū)蛇紋石化橄欖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6年02期
2 董寬志;盧秉龍;;遼寧省營口鎂橄欖巖開發(fā)應用及國外鎂橄欖巖應用概況[J];吉林地質;2013年01期
3 湯艷杰;張宏福;英基豐;張瑾;;橄欖巖-熔體反應過程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組成的轉變[J];自然科學進展;2007年06期
4 王翠芝;肖榮閣;劉敬黨;周紅春;劉敬青;;遼寧營口后仙峪超鎂橄欖巖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源區(qū)的約束[J];中國地質;2006年06期
5 張宏福;;橄欖巖-熔體的相互作用:巖石圈地幔組成轉變的重要方式[J];地學前緣;2006年02期
6 ;新的礦物原料——橄欖巖[J];江西地質科技;1997年02期
7 于o';我國橄欖巖的開發(fā)利用[J];建材工業(yè)信息;1994年07期
8 C.A.Evans ,王來生,馬祖望;三描禮士蛇綠巖帶橄欖巖中的巖漿“交代作用”[J];地質地球化學;1986年07期
9 M.E.Schneider ,D.H.Eggler ,林兵;與橄欖巖礦物平衡的流體:地幔交代作用的含意[J];地質地球化學;1988年05期
10 N.Shimizu ,S.H.Richardson ,黃靈輝;含橄欖巖套包裹體的金剛石中石榴石包裹體的微量元素豐度模式[J];地質地球化學;198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子閩;;橄欖巖的高溫蠕變[A];第四屆全國構造物理、第二屆全國高溫高壓聯(lián)合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1989年
2 張宏福;;橄欖巖—熔體的相互作用:巖石圈地幔組成轉變的重要方式[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湯艷杰;張宏福;英基豐;張瑾;;橄欖巖-熔體反應過程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組成的轉變[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C];2008年
4 湯艷杰;張宏福;英基豐;楊蔚;趙新苗;蘇本勛;肖燕;;地幔橄欖巖中橄欖石的指示意義[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5 章軍鋒;王超;王永鋒;;熔體-橄欖巖反應:實驗約束[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6 李兆麗;楊經綏;徐向珍;李天福;;康金拉地幔橄欖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專題62: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科學鉆探與地球化學基準論文集[C];2014年
7 郭國林;楊經綏;徐向珍;劉釗;李金陽;熊發(fā)揮;劉飛;;西藏普蘭地幔橄欖巖中的熔體交代成因純橄巖[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專題62: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科學鉆探與地球化學基準論文集[C];2014年
8 劉若新;樊祺誠;馬寶林;;蘇北-膠南高壓變質石榴石橄欖巖的巖石學特征[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9 劉軍;肖榮閣;王翠芝;劉敬黨;周紅春;劉敬青;靳淑韻;;遼寧營口后仙峪鎂橄欖巖的地球化學特征[A];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陳立輝;A.W.Hofmann;蔣少涌;A.V.Sobolev;;硅飽和熔體—橄欖巖反應與殘留橄欖石的成分解耦[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唐仲興 李軍;翡翠郵票[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陽;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天休熱液區(qū)深海橄欖巖蝕變和元素遷移特征及過程研究[D];浙江大學;2019年
2 王春光;不同性質熔體與橄欖巖反應的動力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劉祥文;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巖石的超顯微構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年
4 陳俊兵;馬里亞納海溝南部橄欖巖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5 于洋;1-2GPa和1250-1400℃條件下熔體—橄欖巖反應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張彥龍;大興安嶺地區(qū)地幔橄欖巖捕虜體的同位素特征與巖石圈地幔時代[D];吉林大學;2011年
7 徐向珍;藏南康金拉豆莢狀鉻鐵礦和地幔橄欖巖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9年
8 熊慶;青藏高原區(qū)典型地質體橄欖巖的地幔屬性及其動力學過程[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9 余淳梅;華北克拉通中東部典型地區(qū)橄欖巖捕虜體年齡及地幔不均一性[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10 梁鳳華;蘇魯榴輝巖/石榴橄欖巖在俯沖—折返過程中的變質變形演化[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玉飛;西藏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段東巧地幔橄欖巖和豆莢狀鉻鐵礦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2 盧雨瀟;西藏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段蓬湖地幔橄欖巖的特征及其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3 李觀龍;班公湖-怒江縫合帶東段丁青蛇綠巖地幔橄欖巖和鉻鐵礦特征[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4 裴建蠢;西藏日喀則地幔橄欖巖特征及其地質意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8年
5 林峗;西藏多瑪?shù)貐^(qū)地幔橄欖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年
6 顧筱彤;西伯利亞克拉通Udachnaya金伯利巖筒的橄欖巖組構與含水量[D];南京大學;2018年
7 余夢;西藏羅布莎蛇綠巖中橄欖巖的組構與含水量[D];南京大學;2018年
8 朱萌;滇東南馬關木廠新生代玄武巖中橄欖巖包體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學特征[D];昆明理工大學;2017年
9 于洋;熔體與橄欖巖反應:對地幔包體中尖晶石成分變異的制約[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張利;雅魯藏布江西段公珠錯地幔橄欖巖巖石學特征及其構造環(huán)境探討[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本文編號:27353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73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