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充填體下殘礦回采方案優(yōu)化研究
【圖文】:
究背景,結論不具有普遍性。對于湖北三鑫公司現(xiàn)采用的殘礦回采方法,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為現(xiàn)場的結構參數(shù)和回采順序優(yōu)化提供參考。1工程概況湖北三鑫金銅股份有限公司在進行-220m中段至-570m中段礦體開采時,采用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中段之間留設10m高的頂?shù)字,礦石品位較高,儲量可觀。在進行-370m中段頂柱的回采時,,將頂柱劃分為上下兩層,每層高度為4m,上部留設2m厚的礦體護頂,每層沿礦體的走向劃分若干個寬度為4m的礦房,回采時按照“隔一采一”的順序分步進行,結束后充填接頂,具體結構參數(shù)如圖1所示。在回采過程中,間柱及上部充填體的變化情況直接影響采場的穩(wěn)定性,需要開展針對性回采方案優(yōu)化研究。圖1充填體下回采頂柱結構示意Fig.1Schematicdiagramofthetoppillarstructureundertheback-fill2回采方案初步設計結合礦山實際開采情況,從安全性和經濟性兩方面綜合考慮,對回采方案進行初步設計。從安全性方面考慮,礦房尺寸不能太大,應采用“隔多采一”的回采順序;從經濟性方面考慮,頂板厚度不能太大。為了與實際礦房尺寸和開采順序形成對比,更好地優(yōu)化采場結構參數(shù)和開采順序,本次數(shù)值模擬初步選擇4個方案如表1所示。其中方案一、三、四每個采區(qū)有7個礦房,總寬28m;方案二每個采區(qū)有10個礦房,總寬40m。表1頂?shù)字夭煞桨窽able1Stopingschemeoftopandbottompillars方案層數(shù)礦房寬×高/m×m頂板礦體厚度/m回采順序一24×42隔一采一二24×42隔二采一三24×50隔一采一四25×50隔一采一3頂板穩(wěn)定性理論計算已有研究表明,采空區(qū)頂板巖層破壞有2種形式:一種是由于上部荷載作用,頂板巖層產生過大變形導致基礎破壞;另一種是由于頂板巖層出現(xiàn)拉應力,當頂板巖層中的拉應力超出
m,建模過程中使用CAD提取各中段礦體輪廓,曲線處理后放樣生成三維礦體模型。將礦體模型導入ANSYS后嵌入圍巖內,得到800m(長)×800m(寬)×570m(高)的立體模型,并通過自由劃分網格得到759668個單元。最后在FLAC3D中劃分不同中段進行數(shù)值計算。本文以-370m中段為研究對象,按照礦山現(xiàn)采用的回采方案建立模型如圖2所示。礦體分為上下2層,礦房編號從左至右依次為1#、2#、3#。模擬過程中做出如下假設:不考慮每個礦房的開挖步數(shù),進行一次回采;多個礦房回采后一起充填;計算中不考慮時間有關的物理量。圖2數(shù)值計算模型示意Fig.2Schematicdiagramofnumericalcalculationmodel4.2本構模型及物理力學參數(shù)的選取莫爾-庫侖模型能夠準確地描述多數(shù)巖土類材料的破壞行為,得到廣泛的應用[12]。在數(shù)值模擬中,選用此模型作為礦巖、充填體的本構模型。在礦山地質資料和現(xiàn)場試驗結果的基礎上,對礦巖的室內物理力學參數(shù)進行工程處理,得到巖體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見表2。表2礦巖物理力學參數(shù)Table2Physicalandmechanicalparametersofrock巖體容重/(N/m3)單軸抗壓強度/MPa彈性模量/GPa泊松比內聚力/MPa內摩擦角/(°)抗拉強度/MPa體積模量/GPa剪切模量/GPa礦體3000033.2017.10.301.9641.651.8714.256.58圍巖2750030.0416.180.261.8040.801.7011.246.42充填體2000050.80.181.5350.60.420.344.3地應力計算對于深部地應力測量及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常使用線性回歸的方法進行分析,得到最大水平主應力、最小水平主應力和垂直主應力隨深度變化的規(guī)律[14]。線性回歸方程形式為σ=kH+b.(3)式中,σ為應力值,MPa;H為深度,m;k、b為線性方程參數(shù)。根據大冶鐵礦地應力測試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迪民;張根深;曹明秋;;錫礦山殘礦回采方案的研究和應用[J];礦業(yè)快報;2008年05期
2 付俊;唐紹輝;徐必根;;多斷層礦區(qū)回采方案數(shù)值模擬分析研究[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13年06期
3 濮文濤;;郝家河銅礦不穩(wěn)固圍巖下礦體的回采方案[J];采礦技術;2012年03期
4 張雯;黃汝杰;張衛(wèi)斌;郭進平;程平;;青銅溝汞銻礦深部殘礦回采方案研究[J];金屬礦山;2010年08期
5 卿黎;張永;馬士香;李先洲;;獅鳳山難采礦體回采方案的研究[J];金屬礦山;2012年10期
6 А.И.Пустовалов;劉天瑞;;要更廣泛地運用一步回采方案[J];礦業(yè)工程;1964年06期
7 谷新建,喻長智,鄧金燦,任基林;高峰礦區(qū)殘礦回采方案的研究[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2年05期
8 王貽明,展亞敏;階段空場法回采方案設計優(yōu)化及應用[J];金屬礦山;2003年07期
9 賈明濤;魯芳;潘長良;;地下金屬礦山回采方案優(yōu)化設計新技術及其應用[J];科技導報;2009年06期
10 田昌進;朱利平;周紫輝;石飛;;某鎢礦難采殘礦體的單體回采方案研究[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貽明;楊承祥;余佑林;吳愛祥;;深井高應力緩傾斜銅礦床回采方案優(yōu)化[A];金屬礦采礦科學技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金曉剛;;李樓鐵礦-425m中段首采區(qū)的回采方案的研究[A];2012中國礦山安全技術裝備與管理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金曉剛;;李樓鐵礦-425m中段首采區(qū)的回采方案的研究[A];魯冀晉瓊粵川遼七省金屬(冶金)學會第十九屆礦山學術交流會論文集(采礦技術卷)[C];2012年
4 梅啟雙;張電吉;周春梅;孟慶筱;梅婷婷;;充填體支護性能對采場圍巖應力應變影響機理[A];第九屆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暨第七屆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馬斐;張東升;張曉春;;基于變形量控制的充填體力學參數(shù)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閆冬飛;馬鳳山;趙海軍;張亞民;王杰;郭捷;;甘肅金川二礦區(qū)下向進路充填法開采充填體穩(wěn)定性分析[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屆)學術論文匯編——工程地質與水資源研究室[C];2013年
7 于學馥;劉同有;;金川的充填機理與采礦理論[A];面向21世紀的巖石力學與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6年
8 馮德嶺;;相鄰礦房開采對充填體中應力分布影響的空間有限元模擬[A];地下工程經驗交流會論文選集[C];1982年
9 王建國;李秀臣;江國建;周羅中;;干式充填體下中段礦柱回采綜合技術研究[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冀炳信;黃玉柱;郭樹林;;河北遷西桑家峪金礦殘礦回收試驗研究[A];中國采選技術十年回顧與展望[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通訊員 邊仲芳 曹元良;托起煤炭綠色開采的希望[N];科技日報;2011年
2 邊仲芳 曹元良;托起煤炭綠色開采的希望[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3 劉曉晨 王效杰;干式充填體下中段礦柱技術解決綜合回收難題[N];地質勘查導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磊;某銅礦全尾砂充填體脫水方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王政;地下深孔爆破振動作用下采空區(qū)及充填體穩(wěn)定性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3 黃敏;銅綠山礦充填體下殘礦回采關鍵參數(shù)數(shù)值模擬優(yōu)化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康付如;保護層開采煤矸石充填體瓦斯透氣性實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656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565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