矸石—廢棄混凝土膠結充填材料的配比及其聲發(fā)射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8-11-17 18:01
【摘要】:煤礦充填開采是目前解放“三下”壓煤,控制地表下沉的主要技術手段,而且它還能從根本上解決固體廢棄物對周圍環(huán)境的危害。但由于充填原材料的不足,嚴重制約了煤礦充填開采技術的全面實施。此外,我國每年將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混凝土,長期堆積,既占用土地資源又污染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所以,,利用廢棄混凝土制備煤礦膠結充填材料,使廢棄混凝土變廢為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針對矸石-廢棄混凝土膠結充填材料的配比及其受壓各個階段的聲發(fā)射特征進行研究,主要內容及結論如下: 首先,論文對煤矸石及廢棄混凝土骨料的顆粒級配、堆積密度、表觀密度、含水率、吸水率及壓碎指標值等進行研究。結果表明:1.煤矸石及廢棄混凝土細骨料的顆粒級配相差不大,而粗骨料雖均為連續(xù)粒級,但具有一定的差異性;2.廢棄混凝土細骨料和粗骨料的堆積密度、表觀密度小于煤矸石骨料,但其含水率、吸水率及壓碎指標值遠遠大于煤矸石骨料。 其次,論文利用單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廢棄混凝土骨料對膠結充填材料坍落度、擴展度、塑性粘度、屈服應力、泌水率、抗壓強度及本構關系的影響。結果表明:1.隨著廢棄混凝土細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充填材料的擴展度大體呈增長趨勢,而坍落度先略有減小后基本穩(wěn)定,塑性粘度及屈服應力大體呈上升趨勢,而屈服應力的波動范圍較;2.隨著廢棄混凝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充填材料的坍落度及擴展度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塑性粘度及屈服應力大體呈上升趨勢;3.隨著廢棄混凝土細、粗骨料替代率的增長,充填材料泌水率逐漸減小,抗壓強度大體上表現(xiàn)為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規(guī)律,在廢棄混凝土骨料替代率為50%時,抗壓強度達到其最大值,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廢棄混凝土骨料可替代充填材料中30%~70%的煤矸石骨料;4.以廢棄混凝土為骨料制備的膠結充填材料,其應力-應變關系曲線均由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組成,上升階段變化較小,但由于廢棄混凝土骨料的作用使應力-應變關系曲線下降階段的波動性較大。 再次,運用響應面分析法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選擇了矸石-廢棄混凝土膠結充填材料的合理配比。結果表明:1.廢棄混凝土細骨料替代率、粗骨料替代率及水泥摻量的添加比例分別為:37%、49%、156kg/m3;2.當廢棄混凝土粗骨料替代率為40%~50%時,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加,充填材料坍落度快速減小,而抗壓強度增加趨勢較緩;當廢棄混凝土粗骨料替代率在50%以上時,隨水泥添加量的增大,充填材料坍落度減小趨勢逐漸變緩,而其抗壓強度的增長速度較快。 最后,研究了不同廢棄混凝土骨料替代率下矸石-廢棄混凝土膠結充填材料受壓破壞各個階段的聲發(fā)射特征。結果表明:1.當廢棄混凝土骨料替代率為30%時,膠結充填材料的振鈴計數(shù)及能率主要集中在彈性階段初期;2.當廢棄混凝土骨料替代率為50%時,膠結充填材料受壓破壞各個階段所產生的振鈴計數(shù)及能率一直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3.而當廢棄混凝土骨料替代率為70%時,膠結充填材料的振鈴計數(shù)及能率主要集中在彈性階段初期和峰后破壞階段。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D823.7
本文編號:2338635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D82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靖;崔森;張志偉;;自密實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凍性試驗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楊南如,鐘白茜;活性β-C_2S的研究[J];硅酸鹽學報;1982年02期
3 高瓊英,潘國耀;活化煤矸石漿體脫水及其脫水相再水化研究[J];硅酸鹽學報;1991年04期
4 胡曙光;何永佳;;利用廢棄混凝土制備再生膠凝材料[J];硅酸鹽學報;2007年05期
5 趙國彥;馬舉;彭康;楊清;周禮;;基于響應面法的高寒礦山充填配比優(yōu)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6 艾紅梅;常鈞;盧洪正;燕芳;韓立東;;全組分廢棄混凝土再生水泥熟料燒成及水化性能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7 田穎;王學魁;高毅穎;徐紅彬;沙作良;張懿;;響應面法優(yōu)化鋇鹽轉化法重鉻酸鈉的制備工藝[J];化工進展;2011年11期
8 陳云鋼,孫振平,肖建莊;再生混凝土界面結構特點及其改善措施[J];混凝土;2004年02期
9 韓克峰;高爐水渣細磨產品在全尾砂膠結充填中的應用[J];金屬礦山;2001年07期
10 李佳彬,肖建莊,孫振平;再生粗骨料特性及其對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光明;超高水充填材料及其充填開采技術研究與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386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3386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