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濕地植物根系分泌物對酸性礦山廢水沉淀物中Fe、Mn釋放及形態(tài)的影響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nt root exudates on the activity of Fe,Mn in rhizosphere sediment in (acid mine drainage,AMD system,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AMD fix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 wer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citric acid, malic acid and oxalic acid in plant root exudates on the release and morphology of Fe,Mn in sediment were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kinds of organic acid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lease of Fe,Mn in rhizosphere sediments. The order of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cids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n Fe was as follows: malic acid citrate oxalic acid. The order of influence on Mn is citrate oxalate malic acid. With the increase of organic acid concentration, the release of Fe,Mn in precipitate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release of F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Mn.. The results of spe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e,Mn exis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reducible state in the precipitate before organic acid participation. When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acids were added, the Fe,Mn in the precipitate was unstable and easy to change to the exchangeable state. The residual state and oxidizable state are more stable, indicating that the residual and oxidizable Fe,Mn in the sedi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move Fe,Mn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貴州大學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貴州大學新農(nóng)村研究院;
【基金】:貴州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黔教合KY字(2016)011];貴州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黔教研合GZZ字(2016)07]
【分類號】:X75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榕;黃健;;酸性礦山廢水的污染與處理研究[J];能源與環(huán)境;2006年02期
2 左莉娜;賀前鋒;;酸性礦山廢水的治理技術(shù)現(xiàn)狀及進展[J];環(huán)境工程;2013年05期
3 叢志遠,趙峰華;酸性礦山廢水研究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礦業(yè);2003年03期
4 劉志勇,陳建中,康海笑,周明羅;酸性礦山廢水的處理研究[J];四川環(huán)境;2004年06期
5 饒俊,張錦瑞,徐暉;酸性礦山廢水處理技術(shù)及其發(fā)展前景[J];礦業(yè)工程;2005年03期
6 馮穎;康勇;范福洲;孔琦;;酸性礦山廢水形成與處理中的微生物作用[J];有色金屬;2005年03期
7 陳隆玉;;濕地法除去酸性礦山廢水中重金屬的機理評述[J];鈾礦冶;2006年02期
8 馮繼光;胡寶群;;微生物在酸性礦山廢水形成與治理中的作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8年15期
9 肖利萍;劉文穎;梁冰;;酸性礦山廢水中鐵錳氧化反應實驗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陶德寧;;生物修復鈾礦床酸性礦山廢水[J];鈾礦冶;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威;黨志;;酸性礦山廢水中硫酸根的吸附去除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子間;;酸性礦山廢水處理技術(shù)研究進展[A];2005年全國金屬礦山采礦學術(shù)研討與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3 郝春博;張洪勛;白志輝;張保國;;酸性礦山廢水區(qū)域酸性沉積物中嗜酸菌群落結(jié)構(gòu)研究[A];中國生態(tài)學會2006學術(shù)年會論文薈萃[C];2006年
4 饒俊;張錦瑞;徐暉;;酸性礦山廢水處理技術(shù)及其發(fā)展前景[A];礦山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與循環(huán)經(jīng)濟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鄭劉春;黨志;劉艷;易筱筠;;新型秸稈吸附劑在酸性礦山廢水中的吸附研究[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6 舒小華;黨志;易筱筠;;源頭控制酸性礦山廢水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鄭劉春;黨志;易筱筠;;改性農(nóng)業(yè)秸稈在酸性礦山廢水中的吸附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肖升木;謝學輝;柳建設(shè);;酸性礦山廢水環(huán)境中微生物生態(tài)及鐵氧化系統(tǒng)研究[A];第十次全國環(huán)境微生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張瑞雪;吳攀;楊艷;熊玲;;被動處理酸性礦山廢水的方法選擇及其應用[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譚貴良;束文圣;Kevin B.Hallberg;李芳;藍崇鈺;黃立南;;廣東云浮硫鐵礦極端酸性礦山廢水中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及多樣性研究[A];第十次全國環(huán)境微生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博;污泥屏障控制酸性礦山廢水污染的可行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王敏;生物成因黃鐵礬合成的影響機制及其在酸性礦山廢水治理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王寶;還原屏障控制重金屬污染的可行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亞;連續(xù)產(chǎn)堿系統(tǒng)處理酸性礦山廢水的方法構(gòu)建與穩(wěn)定性研究[D];貴州大學;2015年
2 劉志凱;酸性礦山廢水處理工藝研究及方案設(shè)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3 徐曼;硫酸鹽還原菌在酸性礦山廢水處理技術(shù)中的應用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4 汪兵兵;新型碳源馴化的SRB生長繁殖特性及處理酸性礦山廢水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14年
5 陶巍;某礦區(qū)酸性礦山廢水污染土壤及濕地處理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
6 李玉龍;一種同時處理垃圾滲濾液與酸性礦山廢水的工藝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
7 李思遠;某鐵礦酸性礦山廢水區(qū)域嗜酸微生物的多樣性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4年
8 李寧;SRB法處理用城市生活污水稀釋的酸性礦山廢水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9 陶征義;可滲透反應墻處理酸性礦山廢水實驗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10 彭映林;酸性礦山廢水中Zn~(2+)、Fe~(2+)、Mn~(2+)的分離及處理新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68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26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