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型稀土礦浸出滲流規(guī)律與調(diào)控方法研究
[Abstract]:The genesis and ore properties of ionic rare earth deposits are complex. The clay minerals peculiar to ore bodies are not only unfavorable to seepage leaching of rare earth ions, but also prone to the residue of medicament and blind areas of seepage, and may caus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s and landslides. In order to give the ion type rare earth ore in situ leaching, the high efficiency recovery process is guided by science, from in situ leaching chemical reaction, permeation law, leaching kinetics, hydrodynamic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aching seepage law of ionic rare earth ore is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aluminum dynamics,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control methods of leaching seepage proces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eaching agen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uxiliary agents such as leaching aid, impurity inhibition, anti-swelling and seepage promotion, improvement of liquid injection and liquid collection will be the main directions for optimization of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of ionic rare earth ores.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江西省礦業(yè)工程重點實驗室;贛州金環(huán)磁選設(shè)備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51404112) 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51BAB216013)
【分類號】:TD86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燕飛;黃小衛(wèi);馮宗玉;董金詩;黃莉;龍志奇;;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綠色提取技術(shù)研究進展[J];稀土;2015年03期
2 N.M.Shokobayev;C.Bouffier;T.S.Dauletbakov;;Rare earth metals sorption recovery from uranium in situ leaching process solutions[J];Rare Metals;2015年03期
3 賴蘭萍;歐陽紅;伍鶯;陳冬英;;離子型稀土礦無氨浸出研究[J];金屬礦山;2014年10期
4 羅嗣海;黃群群;王觀石;胡世麗;洪本根;;離子型稀土浸礦過程中滲透性變化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4年02期
5 肖燕飛;龍志奇;黃小衛(wèi);馮宗玉;崔大立;王良士;;Study on non-saponification extraction process for rare earth separation[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3年05期
6 唐學昆;田君;尹敬群;羅仙平;;田菁膠助浸低品位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研究[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3年02期
7 田君;唐學昆;尹敬群;羅仙平;;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浸取過程中基礎(chǔ)理論研究現(xiàn)狀[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2年04期
8 邱廷省;伍紅強;方夕輝;;離子型稀土礦浸出過程優(yōu)化與分析[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2年04期
9 李春;;原地浸礦新工藝在離子型稀土礦的推廣應用[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1年01期
10 伍紅強;尹艷芬;方夕輝;;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開采及分離技術(shù)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0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田君;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浸取動力學與傳質(zhì)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曉明;難浸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配合助浸工藝及機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軍;李永欣;黃廣黎;鄧書強;肖偉晶;廖聲銀;;浸礦過程離子型稀土礦孔隙結(jié)構(gòu)演化規(guī)律研究[J];中國稀土學報;2017年04期
2 何正艷;張臻悅;池汝安;徐志高;余軍霞;吳明;白如鈺;;Leaching hydrodynamics of weathered elution-deposited rare earth ore with ammonium salts solution[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7年08期
3 Farzaneh Sadri;Amir Mohammad Nazari;Ahmad Ghahreman;;A review on the cracking,baking and leaching processes of rare earth element concentrates[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7年08期
4 曹惠昌;;稀土礦分選工藝及浮選藥劑研究進展[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7年03期
5 胡潔;周賀鵬;雷梅芬;張永兵;羅仙平;;離子型稀土礦浸出滲流規(guī)律與調(diào)控方法研究[J];金屬礦山;2017年07期
6 程麗婭;;離子型稀土礦中離子稀土的ICP-AES測定方法研究[J];安徽地質(zhì);2017年02期
7 趙彬;佘宗華;康虔;王新民;;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開采技術(shù)適用性評價與分類[J];礦冶工程;2017年03期
8 王觀石;羅嗣海;胡世麗;洪本根;鄧旭;;裸腳式稀土礦山原地浸礦滲流過程及邊坡變形[J];稀土;2017年03期
9 韓洋;羅嗣海;王觀石;胡世麗;桂勇;;邊坡滲流中滲出層的水力梯度變化規(guī)律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10 馮宗玉;黃小衛(wèi);王猛;張國成;;典型稀土資源提取分離過程的綠色化學進展及趨勢[J];稀有金屬;2017年0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園園;稀土離子在黏土礦物表面的吸附、遷移與解吸機制[D];南昌大學;2016年
2 黃小林;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再吸附現(xiàn)象及機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子捷;劉祖文;張念;;離子型稀土采選工藝環(huán)境影響分析與控制技術(shù)[J];稀土;2014年06期
2 羅仙平;翁存建;徐晶;馬沛龍;唐學昆;池汝安;;離子型稀土礦開發(fā)技術(shù)研究進展及發(fā)展方向[J];金屬礦山;2014年06期
3 Deepak Kumar Sahoo;Harvinderpal Singh;Nagaiyar Krishnamurthy;;Current efficiency in electro-winning of lanthanum and cerium metals from molten chloride electrolytes[J];Rare Metals;2013年03期
4 Mei Li;Xiao-Wei Zhang;Zhao-Gang Liu;Mi-Tang Wang;Jia Liu;Jian-Ping Yang;;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leaching with HCl-AlCl_3 solution[J];Rare Metals;2013年03期
5 楊芳英;廖合群;金姝蘭;;贛南稀土礦產(chǎn)開采環(huán)境代價分析[J];價格月刊;2013年06期
6 羅嗣海;袁磊;王觀石;胡世麗;王小玲;;浸礦對離子型稀土礦強度影響的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3年03期
7 唐學昆;田君;尹敬群;羅仙平;;田菁膠助浸低品位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研究[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3年02期
8 胡珊玲;林燕;余建平;;超聲波強化浸取離子型稀土礦中稀土[J];冶金分析;2012年11期
9 熊春華;朱京妃;沈忱;陳青;;D72樹脂對鐠(Ⅲ)的吸附性能(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2年05期
10 尹敬群;付桂明;萬茵;田君;;從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浸取液提取稀土技術(shù)與發(fā)展[J];江西科學;2012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奚洪民;稀土元素資源與應用[D];吉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青;江西離子型稀土礦開發(fā)現(xiàn)狀與對策[J];稀土信息;1999年08期
2 ;贛州市承擔制定鎢和離子型稀土礦國標[J];稀土信息;2008年09期
3 諶立新;;贛州負責鎢和離子型稀土礦國家標準的制修定工作[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Z1期
4 游宏亮;;對離子型稀土保護性開發(fā)的建議(一)[J];稀土信息;2009年11期
5 ;福建離子型稀土礦儲量全國居前[J];福建質(zhì)量管理;2010年11期
6 ;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簡介[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3年03期
7 蘇繼國;;螺旋—壓濾洗提離子型稀土工藝[J];江西有色金屬;1987年01期
8 羅冠文;;南方離子型稀土生產(chǎn)狀況及發(fā)展對策[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1989年06期
9 喻慶華;湖南省離子型稀土礦的特點及其開發(fā)前景[J];稀有金屬與硬質(zhì)合金;1989年01期
10 張方構(gòu);對提高離子型稀土礦開發(fā)利用途徑的探討[J];稀土;198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孟慶江;;江西離子型稀土開發(fā)與應用的方向和重點[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楊吉祥;;離子型稀土礦的形成過程及其一些規(guī)律的探討[A];科技創(chuàng)輝煌——中國創(chuàng)新成果與學術(shù)精典[C];2011年
3 趙淑權(quán);談明光;黃士斌;;離子型稀土資源的研究與展望[A];第十一屆全國活化分析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李永繡;;南方離子型稀土開采技術(shù)現(xiàn)狀與應用調(diào)查——(Ⅰ)礦山開采技術(shù)與資源環(huán)境保護措施[A];2007年中國稀土資源綜合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謝來福;;不斷推進轉(zhuǎn)型升級 努力實現(xiàn)跨越發(fā)展 贛州離子型稀土產(chǎn)業(yè)發(fā)展道路與展望[A];第二屆中國包頭·稀土產(chǎn)業(yè)論壇專家報告集[C];2010年
6 李永繡;焦小燕;何小彬;胡平貴;辜子英;;離子型稀土綠色開采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及主要問題[A];中國稀土學會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0年
7 李永繡;周新木;;離子型稀土高效分離與環(huán)境保護技術(shù)研究新進展[A];2011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晏波;黃海明;肖賢明;;離子型稀土冶煉廢水資源回收及達標排放處理工藝研究及經(jīng)濟分析[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9 甘宗安;;搞好稀土開發(fā)應用,實現(xiàn)綠色開采[A];中國稀土學會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饒振華 馮紹健;離子型稀土發(fā)現(xiàn)、命名與提取工藝發(fā)明大解密[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7年
2 胡萍;贛州制定離子型稀土礦標準[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3 盛曉明 龔濤;國檢中心成立離子型稀土礦工作組[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4 姜小毛 周益民;贛州制定全國離子型稀土礦標準[N];中國化工報;2009年
5 孔崢臻 熊昊;全國離子型稀土礦工作組入贛[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6 小月;廣東江門發(fā)現(xiàn)“國寶級”離子型稀土礦[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7 盛曉明 饒欽富;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離子型稀土礦工作組成立[N];中國冶金報;2009年
8 王迅;江西贛州承擔制定鎢和離子型稀土礦國標[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金國軍 通訊員 盛曉明;江西理工大學著力培養(yǎng)離子型稀土資源開發(fā)利用高端人才[N];中國工業(yè)報;2014年
10 記者 王永珍;福建離子型稀土礦儲量全國居前[N];福建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承優(yōu);離子型稀土礦滲濾浸出過程模擬與分析[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2 喻彪;離子型稀土礦滑坡預警技術(shù)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3 魏東東;弱滲透性離子型稀土礦堆浸浸礦工藝優(yōu)化[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4 張勝其;離子型稀土礦浸出液的富集與除雜試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5 鐘祥熙;不同風化程度離子型稀土礦賦存特征及浸出規(guī)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6 魏娟萍;基于LCA的離子型稀土生產(chǎn)環(huán)境生態(tài)累積(火用)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7 蔣家衛(wèi);沖擊荷載作用下離子型稀土風化層花崗巖損傷規(guī)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8 曹飛;南方某離子型稀土礦選礦試驗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6年
9 邱燦;離子型稀土毛細上升影響因素及其規(guī)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10 鄒麗萍;低品位離子型稀土礦提取過程優(yōu)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51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15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