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拉薩盆地隱伏斷裂淺層反射地震探測及斷層活動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7-26 12:14
【摘要】:為探測拉薩山間盆地隱伏活動斷裂,采用人工震源的淺層地震勘探方法,提出了該地區(qū)地質(zhì)條件下隱伏斷裂勘探時震源選擇、觀測系統(tǒng)設(shè)計以及參數(shù)確定、數(shù)據(jù)處理與資料解釋、斷層識別的基本方法,查明了娘熱斷裂、那林拉卡斷裂、拉薩斷裂、奪底斷裂的走向、傾向、上斷點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等主要參數(shù),探測表明拉薩市城近地區(qū)發(fā)育有娘熱、那林拉卡、拉薩、奪底等4條北西-北西西向斷裂;娘熱斷裂和奪底斷裂近垂直或高角度北傾,為逆走滑或走滑斷層;那林拉卡斷裂和拉薩斷裂近垂直或高角度南傾為主,也是逆走滑斷層;娘熱、那林拉卡、拉薩、奪底等4條斷裂均為晚更新世活動斷層,平均垂直滑動速率為0.27~0.40 mm/a。為拉薩盆地及周邊地區(qū)活動斷層研究提供了基礎(chǔ)資料,填補了該地區(qū)淺層地震勘探資料的空白。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ct the concealed active faults in the Lhasa intermountain basin, using th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seismic sour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election of seismic source, the design of observation system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oncealed faults und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basic method of fault identification, the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Niangre fault, Nalinlaka fault, Lhasa fault, bottom fracture strike, tendency, buried depth of the upper fracture point and its vertical projection position on the surface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angre, Nalinlaka, Lhasa and bottom trending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ity of Lhasa, and Nianghot fault and bottom fault are nearly vertical or high angle northward, which are reverse strike-slip or strike-slip faults. The Nalinlaka fault and Lhasa fault tend to be nearly vertical or high angle southward, which are also reverse strike-slip faults, while Niangre, Nalinlaka, Lhasa and bottom grafts are all active faults of late Pleistocene, with an average vertical slip rate of 0.27 ~ 0.40 mm / a. It provides basic data for the study of active faults in the Lhasa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fills up the gaps in th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in this area.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qū)地震局;河北地質(zhì)大學勘查技術(shù)與工程學院;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
【基金】:中國數(shù)字地震觀測網(wǎng)絡工程(1-4-11)資助
【分類號】:P63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虹橋,鐘以章;沈陽城區(qū)隱伏斷裂探測與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2期

2 張啟勝,李滔;青海西部四條隱伏斷裂的特征[J];高原地震;2001年04期

3 喻虹橋,石盛昌;沈陽城區(qū)隱伏斷裂展布特征及其活動性分析[J];東北地震研究;2002年01期

4 韓曉光,許光炳;房縣盆地內(nèi)部隱伏斷裂與鄂西北地區(qū)地震活動[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04年06期

5 羅永健;T3振榮;;信息處理與隱伏斷裂[J];上海地質(zhì);1984年03期

6 張大其;;利用測汞技術(shù)研究隱伏斷裂及其活動性[J];地震學刊;1991年01期

7 黃廣思,孔凡健,古成志,韓錫勤;研究隱伏斷裂的一種新方法——跨斷裂地面光譜測量的應用[J];地殼形變與地震;1992年02期

8 蔣國芳;蒲江—德陽隱伏斷裂帶通過成都市區(qū)位置的研究[J];四川地震;1994年02期

9 石玉春,,倪琦生,吳俊奇,馬宏偉,王年生;用放射性方法研究隱伏斷裂構(gòu)造[J];地球物理學報;1996年01期

10 江興旺,張駿;關(guān)于隱伏斷裂測氡解譯的一些影響因素及其消除辦法的探討[J];高原地震;199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昌森;章振銓;;上海隱伏斷裂及其活動性[A];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2 錢洪;唐榮昌;;成都平原隱伏斷裂活動性研究在工程建設(shè)中的作用[A];中國地震學會第七次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8年

3 吳其■;路鳳香;劉慶生;周偉;;歸州—丹東隱伏斷裂的發(fā)現(xiàn)及其與郯廬斷裂的關(guān)系[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胡平;劉保金;白立新;母紅旺;張杰;丁彥慧;羅華春;馮銳;;奧林匹克公園地區(qū)隱伏斷裂綜合探測[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5 張伯崇;祁英男;陳睿;李宏;;自流井背斜隱伏斷裂帶上地震活動性成因機制的討論[A];第四屆全國構(gòu)造物理、第二屆全國高溫高壓聯(lián)合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C];1989年

6 徐佩芬;李世豪;杜建國;凌蘇群;郭慧麗;田寶卿;;微動探測:地層分層和隱伏斷裂構(gòu)造探測的新方法[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屆)學術(shù)論文匯編——工程地質(zhì)與水資源研究室[C];2014年

7 韓錚;張金成;;淺層地震勘探技術(shù)在城市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應用[A];2011年全國工程地質(zhì)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天意;宋洪偉;侯征;劉國輝;;城市強干擾背景下淺層地震勘探技術(shù)的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許漢剛;劉建達;宋文榮;宋建軍;張四維;;喀斯特地區(qū)淺層地震勘探方法研究[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0年

10 程志平;;軟弱地層探測的淺層地震勘探方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林學龍;高分辨率低功耗淺層地震勘探儀器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上海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春成;新疆和布克賽爾縣伊克托里布拉格礦區(qū)隱伏斷裂的確定及其對成礦的作用[D];新疆大學;2015年

2 朱劍;地氣測量探測隱伏斷裂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3 呂少輝;隱伏斷裂的地氣場及其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海軍;淺層遙控地震勘探數(shù)據(jù)采集及傳輸技術(shù)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5 徐佩;淺層地震勘探儀的無線傳輸研究[D];長江大學;2017年

6 蔣偉;淺層地震勘探中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方法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楊柳;淺層地震勘探中的無線同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8 趙家福;抗干擾高分辨率淺層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斷層探測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曹旭;時頻分析方法在淺層地震勘探中的應用[D];長安大學;2011年

10 武嬌陽;淺層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斷層勘查中的應用技術(shù)[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459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1459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1dd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