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堿性氧化銅礦產氨菌浸出特性

發(fā)布時間:2018-07-08 20:12

  本文選題:銅礦處理 + 生物浸礦 ; 參考:《工程科學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為了研究堿性氧化銅礦產氨菌浸出特性,分析了產氨菌浸礦過程對礦石的作用.將云南某礦的堿性氧化銅礦置于含菌培養(yǎng)液、去菌培養(yǎng)液和氨水等5種浸礦溶液中,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搖瓶浸礦實驗,剖析溶液中各可能的浸礦因子.研究結果表明:產氨菌產氨能力較強,尿素培養(yǎng)液中氨質量濃度最大達8.93 g·L-1;產氨量與細菌含量呈正相關關系,細菌含量越高,產氨量越大;產氨菌主要通過產氨間接浸礦,此外產氨菌和其代謝產物都能直接作用于礦石,浸礦能力細菌產氨細菌細菌代謝產物,三者比值約為12∶5∶4.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a bacteria in alkaline copper oxide minerals, the effect of ammonia-producing bacteria leaching on ores was analyzed. The alkaline copper oxide ore of a certain mine in Yunnan Province was placed in five kinds of leaching solutions, such as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bacteria, culture solution for removing bacteria and ammonia solution. The leaching experiments in shaking flask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the possible leaching factors in the sol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monia producing ability of ammonia-producing bacteria was stronger, 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 in urea medium was up to 8.93 g / L ~ (-1), the ammonia produ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acterial content, the higher the bacterial content was, the greater the ammonia production was, and the ammonia producing bacteria leaching ore indirectly mainly through ammonia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ammonia-producing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 can act directly on the ore and the leaching ability of the bacteria. The ratio of the three metabolites is about 12: 5: 4.
【作者單位】: 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礦山高效開采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74035,51304011) 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351)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6YFC0600704)
【分類號】:TD952;TD92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豐裕軍 ,靳秀云;淺議如何提高氧化銅礦硫化浮選效果的幾個問題[J];山西冶金;2004年02期

2 鄭永興;文書明;劉健;鄧永帥;;難處理氧化銅礦強化浸出的研究概況[J];礦產綜合利用;2011年02期

3 邢春燕;賈瑞強;;氧化銅礦浮選中硫酸銨對S~(2-)消耗的影響試驗[J];現(xiàn)代礦業(yè);2012年04期

4 邢春燕;賈瑞強;霍明春;;氧化銅礦硫化浮選中硫化鈉大量消耗機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5 ;氧化銅礦一段離析法技術鑒定會[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1975年03期

6 冬青;;采用新試劑從氧化銅礦中提取銅[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1985年19期

7 李智;唐麗雅;沈正華;王吉華;;氧化銅礦制取硫酸銅生產工藝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2期

8 張大維;氧化銅礦粉的制粒及柱浸試驗初探[J];礦產保護與利用;1994年03期

9 ;東川礦難選氧化銅礦處理工藝獲重大突破[J];中國礦業(yè);1995年06期

10 趙祖喬,唐士科;氧化銅礦的浮選研究與應用[J];云南冶金;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鋒;張錦柱;師偉紅;李燕群;;氧化銅礦浮選研究現(xiàn)狀與前景[A];第五屆全國礦山采選技術進展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2 傅文章;;大礦量砂巖型氧化銅礦開發(fā)利用研究(選礦部分)[A];中國地質科學院“九五”科技成果匯編[C];2001年

3 傅文章;;碳酸鹽型氧化銅礦資源利用工藝技術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九五”科技成果匯編[C];2001年

4 鄭偉;;氧化銅礦選礦藥劑的工業(yè)應用[A];2010'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董興國;;某難選氧化銅礦的選冶工藝研究[A];2010'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殿文;方建軍;文書明;張文彬;;難處理高鈣鎂氧化銅礦高效選冶新技術[A];復雜難處理礦石選礦技術——全國選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董興國;;低品位氧化銅礦堆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分析[A];復雜難處理礦石選礦技術——全國選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劉殿文;方建軍;庫建剛;張文彬;;云南東川湯丹氧化銅礦的選礦實踐與發(fā)展[A];西部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孫忠梅;巫鑾東;甘永剛;;西藏某含金氧化銅礦選礦綜合利用[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姬云波;孫政元;訾建新;馬衛(wèi)紅;孟康;;某地難選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經濟結構調整——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冀云;大礦量砂巖型氧化銅礦開發(fā)利用研究通過驗收[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2 任佑;難選氧化銅礦氯化浸出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3 小月;難處理高鈣鎂氧化銅礦高效選冶新技術通過鑒定[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8年

4 記者 吉兆寧;礦冶總院攪拌浸出技術在玉龍銅礦成功運用[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4年

5 拓釗;癡心不改百煉“金”[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殿文;孔雀石硫化機理探討與氧化銅礦石浮選新技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2 方建軍;湯丹難處理氧化銅礦高效利用新技術及產業(yè)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3 劉志雄;氨性溶液中含銅礦物浸出動力學及氧化銅/鋅礦浸出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熊X;高泥赤銅礦型氧化銅礦浮選試驗及理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波;索拉溝難選氧化銅礦石選礦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申培倫;孔雀石硫化浮選過程中磷酸乙二胺作用機理探討[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3 戴艷萍;氧化銅礦的化學處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建文;低品位氧化銅礦的浮選及浸出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王紅梅;云南某氧化銅礦硫化浮選及浸出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6 紀翠翠;高堿性氧化銅礦石的氨浸[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 邢春燕;銨鹽—孔雀石—硫化鈉體系催化氧化機理探討[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8 李明宇;阜新某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9 李江濤;云南元江氧化銅礦浮選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10 杜淑華;貓飛山難選氧化銅礦選礦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086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1086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fbc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