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應力條件下直眼掏槽破巖的理論研究與數值模擬
本文選題:掏槽爆破 + 數值模擬�。� 參考:《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年11期
【摘要】:為了研究不同地應力場對直眼掏槽破巖的影響,提出了基于Schwarz交替迭代法和彈性力學理論建立的掏槽區(qū)巖體的應力狀態(tài)方程,同時對不同地應力條件下單孔直眼掏槽破巖過程進行了數值模擬。結果表明:在炸藥爆炸前期和中期,初始地應力場對結果影響較小,主要是槽孔爆炸應力場起主導作用,在爆炸后期,初始地應力場對爆破后裂紋的擴展具有導向作用,裂紋擴展主方向趨向于最大初始地應力方向。進一步分析表明,巖體在初始地應力場與爆炸應力場共同作用后,在空孔和槽孔圓心連線上產生最大拉應力,并且在不同地應力條件下最大拉應力模擬值的發(fā)展趨勢與理論計算較為一致。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round stress fields on the rock breaking of straight cut, the stress state equation of rock mass in cutting area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chwarz alternating iteration method and elastic mechanics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rock breaking process of single hole straight hole cutting under different ground stress condition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explosive explosion, the initial stress field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results, mainly the stress field in the slot hole plays a leading role, and at the late stage of explosion, the initial field of in-situ stress has a guiding effect on the crack propagation after blasting. The main direction of crack growth tends to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initial in-situ stres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is produced on the central line of the hollow hole and slot hole aft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initial geostress field and the explosion stress fiel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simulation value under different geostress condition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74243,41372278)
【分類號】:TD2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斌;馮夏庭;黃小華;蘇國韶;周輝;;龍灘水電站左岸高邊坡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回歸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22期
2 劉大煒;李曉偉;姜韶陽;;山西晉城煤礦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J];煤礦安全;2013年07期
3 呂穎慧;燕彬;;淮南望風崗礦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3年04期
4 付成華;汪衛(wèi)明;陳勝宏;;溪洛渡水電站壩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11期
5 許傳華;刁虎;任青文;李如忠;;紫金山金銅礦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J];巖土力學;2009年02期
6 朱永林;;晉城煤礦礦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年12期
7 周華;陳勝宏;;高拱壩壩址區(qū)初始地應力場的二次計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8 裴啟濤;李海波;劉亞群;宋全杰;李娜娜;;復雜地質條件下壩區(qū)初始地應力場二次反演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S1期
9 程濱;王水林;李春光;;采用位移邊界條件擬合初始地應力場的研究[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1期
10 嚴鵬;盧文波;陳明;周創(chuàng)兵;;初始地應力場對鉆爆開挖過程中圍巖振動的影響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馬斌;戚藍;郭磊;;基于模糊綜合評判及遺傳算法的初始地應力場反演[A];2008中國水力發(fā)電論文集[C];2008年
2 裴啟濤;李海波;劉亞群;;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壩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宇;李建林;孟衡;王瑞紅;;某水電站邊坡三維初始地應力場數值模擬分析[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秀銅;李璐;;某水電站地下洞室群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回歸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莫海鴻;楊林德;朱合華;陸宏策;;豎向線性分布初始地應力場的反演分析[A];巖土力學數值方法的工程應用——第二屆全國巖石力學數值計算與模型實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6 金艷麗;劉漢東;;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及回歸分析方法研究[A];第七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楊林德;;已知圍巖初始地應力場主應力方向時確定初始地應力場量值方法的研究[A];地下工程經驗交流會論文選集[C];1982年
8 朱付廣;費文平;胡偉;張丞;鐘英杰;;基于ANSYS優(yōu)化設計的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分析[A];第六屆全國地面巖石工程學術會議暨第二屆巖土力學與工程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劉會波;陳俊濤;肖明;;基于CAD地形圖的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快速建模程序開發(fā)[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戚藍;初始地應力場系統(tǒng)分析理論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張振華;深切河谷岸坡開挖過程動態(tài)預警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澤潤;某地下廠房的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及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周曉亮;基于HF-RBF-GTS的岔路口礦區(qū)初始地應力場反演[D];南華大學;2015年
3 程濱;初始地應力場擬合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5年
4 馬斌;遺傳算法在初始地應力場分析計算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4年
5 郭鋒;水電站地下廠房初始地應力場反演與圍巖穩(wěn)定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戚海燕;錦屏水電站隧洞圍巖初始地應力場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7 岑成漢;地下廠房區(qū)初始地應力反演回歸分析[D];河海大學;2007年
8 束加慶;深埋隧洞工程區(qū)初始地應力場研究及圍巖穩(wěn)定分析[D];河海大學;2006年
9 黃亞哲;基于ANSYS和小波神經網絡的初始地應力場反演及圍巖流變分析[D];河海大學;2007年
10 婁延輝;基于流變效應的水電站地下廠房圍巖穩(wěn)定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017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10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