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荷載作用下模型介質裂紋擴展試驗與分析
本文選題:爆炸力學 + 裂隙介質。 參考:《實驗力學》2017年01期
【摘要】:為研究爆炸載荷作用下裂隙介質裂紋擴展規(guī)律,以含人工裂隙的有機玻璃薄板為介質,分別以炮孔中心到人工裂隙垂直距離L和人工裂隙長度D為變量,采用單發(fā)雷管爆炸加載試驗模型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爆炸荷載作用將使裂隙介質形成徑向裂紋、翼裂紋、層裂裂紋和似層裂裂紋;人工裂隙能夠阻隔徑向裂紋的擴展,徑向裂紋的擴展對距離L比長度D更敏感;翼裂紋是爆炸繞射波或繞射波與壓縮應力波共同作用產生的,翼裂紋的長度隨距離L增加而降低;入射壓縮應力波與反射拉伸應力波疊加形成的凈拉伸應力拉裂介質形成層裂效應、引起徑向裂紋彎曲形成似層裂效應,層裂裂紋和似層裂裂紋幾乎平行于人工裂隙。研究結果可為裂隙巖體爆破設計、沖擊礦壓防治和結構工程防護等提供理論依據(jù)。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rack propagation law of fractured medium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the organic glass thin plate with artificial fissures is taken as medium,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le to the artificial crack L and the length of artificial crack D as variables, respectively. A single detonator explosive loading test model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adial crack, wing crack, spallation crack and quasi spallation crack can be formed by explosive load, and artificial crack can block the propagation of radial crack, and radial crack propagat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distance L than length D. The wing crack is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xplosion diffraction wave or the diffraction wave with the compression stress wave, and the length of the wing crack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L. The net tensile stress crack medium form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incident compressive stress wave and the reflected tensile stress wave forms a spallation effect,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quasi-spallation effect of the radial crack bending, and the spallation crack and the quasi-spallation crack are almost parallel to the artificial crack.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lasting design, rock burst prevention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tection of fractured rock mass.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非煤礦山安全技術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建筑與環(huán)境學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ZB194/11ZD1009)
【分類號】:TD23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改進流鋼磚的斷面層裂[J];鋼鐵;1956年13期
2 沈樂天,趙士達,白以龍,趙雙錄;酚醛玻璃鋼層裂準則的實驗研究[J];力學學報;1984年06期
3 王澤平,惲壽榕,謝放;層裂問題的數(shù)值研究[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1991年03期
4 鄭堅,孫成友,黃風雷,黃正平;45鋼層裂研究[J];爆炸與沖擊;1995年02期
5 黃弘讀,鄭哲敏,俞善炳,談慶明;突然卸載下含氣煤的層裂[J];煤炭學報;1999年02期
6 王永剛,賀紅亮,陳登平,王禮立,經(jīng)福謙;延性金屬層裂模型比較[J];爆炸與沖擊;2005年05期
7 王永剛;賀紅亮;;拉伸應變率對20鋼層裂特性的影響[J];爆炸與沖擊;2007年03期
8 胡剛,周玉偉,于正萍;層裂異,F(xiàn)象分析[J];煤炭技術;1999年04期
9 黃風雷,王澤平,惲壽榕;延性動態(tài)增長模型及其在層裂研究中的應用[J];兵工學報;1995年01期
10 曾丹勇,周明,張永康,蔡蘭;激光層裂法定量測量薄膜附著力的研究進展[J];表面技術;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鳳國;秦承森;周洪強;;不同層裂損傷演化方程的分析與比較[A];計算爆炸力學進展[C];2006年
2 陳大年;譚華;俞宇寅;謝書港;王煥然;劉國慶;尹志華;;一種基于空穴聚集的層裂模型[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陶鋼;付源輝;崔艷麗;;紫銅板在爆炸加載下的層裂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張鳳國;;慣性及彈塑性效應對延性金屬材料層裂損傷的影響[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11年版[C];2011年
5 陳永濤;李慶忠;胡海波;;低相變閾值金屬高壓加載下的相變層裂特性研究[A];第八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陳千一;劉凱欣;;改進的孔洞增長模型及其在層裂問題中的應用[A];第十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張鳳國;周洪強;洪滔;;晶粒尺度對延性材料層裂損傷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A];第五屆全國計算爆炸力學會議論文摘要[C];2012年
8 裴曉陽;賀紅亮;李平;彭輝;;延性金屬層裂的損傷演化動力學研究[A];第五屆全國強動載效應及防護學術會議暨復雜介質/結構的動態(tài)力學行為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裴曉陽;;延性金屬層裂的研究進展[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12年版)[C];2012年
10 張磊;陳德興;張守保;余澤清;劉飛;胡時勝;;混凝土材料層裂機理研究[A];第四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世文;復雜應力狀態(tài)對材料層裂特性影響的探索性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張磊;混凝土層裂強度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3 曹結東;含損傷熱粘塑性本構數(shù)值算法和鋁鋰合金動態(tài)響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4 俞宇穎;強沖擊載荷作用下LY12鋁合金的準彈性卸載特性及層裂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5 祁美蘭;高純鋁拉伸型動態(tài)破壞的臨界行為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6 董杰;復雜結構在沖擊和振動加載下動態(tài)響應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帆;強激光加載鋁材料動態(tài)損傷特性研究及其微介觀結構觀測[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翟少棟;氣炮加載和強激光加載下金屬鋁層裂行為的對照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3 廖禮;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間接拉伸和層裂試驗的數(shù)值模擬[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權長青;混雜纖維高強混凝土層裂性能研究[D];廣州大學;2016年
5 周朝陽;2014鋁合金層裂特性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6 魏波;沖擊載荷下材料層裂的數(shù)值模擬[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7 吳青山;渝懷鐵路順層巖質邊坡的爆破層裂效應與減震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8 裴曉陽;損傷度函數(shù)模型用于碰撞和內爆加載下鋼層裂的二維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9 張燦光;活性粉末混凝土層裂強度的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10 顧文艷;薄膜激光層裂微成形的技術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590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95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