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礦區(qū)三維可視化與立體定量預測——以欽-杭成礦帶龐西垌地區(qū)下園垌鉛鋅礦區(qū)為例
本文選題:三維地質建模 + 多源數據融合。 參考:《巖石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社會進步的根本物質保障。近年來,隨著地表礦、淺部礦產資源的日益枯竭,采用新技術、新方法的深部礦產資源預測成為地質勘查的主要研究方向;跀底只⑷S可視化及礦產定量預測為主的三維地質建模技術,為當前礦產資源遠景預測與找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在現代成礦預測理論研究基礎上,運用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建立了欽杭成礦帶下園垌礦區(qū)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鉆孔等三維模型,揭示了區(qū)內構造地質特征、地球化學異常表征及地層巖體要素,據此探討了礦床的成因及礦體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采用證據權方法對研究區(qū)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多源信息進行融合,運用斷裂緩沖區(qū)、地球化學異常、東崗嶺組沉積巖地層等為證據因子來計算單位體積成礦后驗概率,進行立體成礦預測,并圈定出鐵錳礦、方鉛閃鋅礦、鉛鋅銀綜合礦等3處找礦有利靶區(qū)及估算出預測區(qū)內礦產資源儲量總量為88710噸。研究結果表明:綜合分析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鉆孔數據進行礦區(qū)的三維地質空間定位、定量預測研究,可以有效的識別礦致異常信息,圈定找礦遠景區(qū),為成礦預測研究領域提供了新方向,可以將此方法應用至其他礦山。
[Abstract]:Mineral resources are the fundamental material guarantee for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depletion of surface mineral resources and shallow mineral resources, the prediction of deep mineral resources using 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has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he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which is based on digitization, 3D visualization and mineral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future prediction and prospect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theory, the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geochemical, drilling and other 3D models of Xiayuandong mining area in the Qinghang metallogenic belt, which reveals the tecto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strata rock mass elements are characterized, and the genesi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odies are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the method of weight of evidence is used to fuse th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geochemical and other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fault buffer zone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are used. The sedimentary rocks and strata of the Donggangling formation are used as evidence factors to calculate the posteriori probability of ore-forming in unit volume, to carry out the three-dimensional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and to delineate the ferromanganese ore, the sphalerite, and the sphalerit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prediction area are 88710 t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y,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and borehole data for 3D geological spatial positioning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abnormal ore-induced information and delineate the prospecting areas.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mine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廣東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探查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16YFC06005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3040) 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12120113067600) 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中山大學科研助手計劃聯合資助
【分類號】:P618.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連弟;主觀預測與定量預測相結合的方法探討[J];北京統(tǒng)計;1996年09期
2 晏同珍,殷坤龍,伍法權,白曉輝;滑坡定量預測研究的進展[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88年06期
3 胡文艷,汪徐焱,舒雅琴,曾錦光;自組織多項式網絡算法在油氣產能定量預測中應用[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8年S1期
4 崔輝霞;楊文強;趙牧華;;定量預測煤厚方法研究、影響因素分析及應用[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06年04期
5 李隨民;姚書振;周宗桂;;礦產資源定量預測的研究現狀[J];地質找礦論叢;2007年01期
6 程學福;油氣資源定量預測和評價信息[J];石油實驗地質;1985年01期
7 崔輝霞;楊文強;趙牧華;;鉆孔約束頻域定量預測煤厚方法研究與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2006年02期
8 羅曉峰;;無模型單元屬性成礦綜合定量預測—星星峽成礦帶金窩子礦區(qū)金成礦遠景區(qū)定量預測[J];新疆有色金屬;1990年03期
9 劉吉余,張靖,呂靖;應用加權滑動平均法定量預測砂體[J];河南石油;1997年04期
10 鄭作環(huán);鈾礦資源定量預測問題[J];國外鈾金地質;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楊龍;朱章森;王方戎;;帽矩陣在騰沖-梁河地區(qū)多金屬礦定量預測中的應用[A];青藏高原地質文集(20)——“三江”論文專輯[C];1990年
2 張一方;;地震的非線性動力學和定量預測[A];中國地震學會第十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專集[C];2004年
3 趙震宇;王世稱;;中國大型、超大型礦床密集區(qū)定量預測研究[A];同位素地質新進展:技術、方法、理論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張禮平;;SVD方法在場的定量預測中應用[A];大氣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氣象學會第25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宋惠珍;;裂縫型儲集層定量預測研究方法[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滕艷;定量預測評價:深部找礦必由之路[N];地質勘查導報;2008年
2 秦偉軍;定量預測量化資源潛力[N];中國石化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曉暉;隱伏礦體三維成礦定量預測及系統(tǒng)開發(fā)[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崔廣迪;礦產資源定量預測系統(tǒng)開發(fā)與應用[D];吉林大學;2013年
3 于萍萍;基于知識驅動的礦產資源定量預測評價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4 許光;青海省銅地球化學特征及其資源定量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5 劉文玉;紅透山銅礦隱伏礦體三維定量預測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毛先成;三維數字礦床與隱伏礦體立體定量預測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7 董慶吉;西南“三江”北段區(qū)域成礦定量預測與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賈東會;青?枀s卡銅多金屬礦床三維地質建模及定量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2 楊鳳超;基于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系統(tǒng)的定量預測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顧妍婷;基于GIS的NMF算法在礦產資源定量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潔;新疆富蘊可可托海地區(qū)稀有金屬定量預測與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5 陳興榮;全球與中國銀礦資源現狀及白銀需求定量預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本文編號:1941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94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