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銻礦控礦因素及成因類型
本文選題:銻礦 + 地質(zhì)學 ; 參考:《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7年03期
【摘要】:銻是湖南省的優(yōu)勢礦種之一,研究銻礦地質(zhì)特征及成因類型,對推動湖南省境內(nèi)銻礦的找礦勘查具有一定社會現(xiàn)實意義和經(jīng)濟意義?氐V因素研究表明:其控礦地層有泥盆系、前寒武系、侏羅系-白堊系;穩(wěn)定基底與活動坳陷帶的邊緣,在穩(wěn)定基底的范圍內(nèi),二者在其地質(zhì)發(fā)展史中有著劇烈的相對活動的地區(qū),是礦床賦存的有利構造區(qū);礦床的分布受區(qū)域性大斷裂和褶皺控制,多數(shù)礦床定位于區(qū)域性大斷裂旁側(cè)次級斷裂與背斜交匯處;與汞、銻礦有關的巖體主要是印支期-燕山期花崗巖;酸性-中酸性斑巖(體)包括花崗閃長斑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等巖類,分布廣泛,這些斑巖多與成礦關系密切。綜合研究表明銻礦床在時間上主要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在空間上集中分布在江南隆起的雪峰山弧形構造帶,其次分布在湘中-湘南成銻帶;地層、構造、巖漿巖等共同決定銻礦床的定位,最主要的成因類型為構造熱液脈狀礦床,重要的成因類型為層控熱液整合型礦床、沉積改造層控型礦床。
[Abstract]:Antimony is one of the dominant minerals in Hunan Province. It i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types of antimony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how that the ore-controlling strata are Devonian, Precambrian, Jurassic-Cretaceous, stable basement and the edge of active depression, within the range of stable basem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ir ge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two have a strong relative activity and are favorable tectonic areas for the occurrence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eposits is controlled by regional large faults and folds. Most of the deposits are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secondary faults and anticlines on the side of regional large faults; the rocks related to mercury and antimony deposits are mainly Indosinian Yanshanian granite; and the acid-intermediate acid porphyry includes granodiorite, granodiorite, granitic porphyry, granodiorite, granodiorite, granodiorite, grano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Quartz porphyry and other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most of these porphyr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antimony deposit was mainly formed in the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epoch in time, distributed in the Xuefengshan arc tectonic belt of Jiangnan uplift in space, and then in the antimony forming zone in central Hunan and southern Hunan. Magmatic rocks together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antimony deposits. The main genetic types are tectonic hydrothermal vein deposits, the important genetic types are stratified hydrothermal integrated deposits and sedimentary reformation stratabound deposits.
【作者單位】: 湖南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
【基金】: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項目“中國礦產(chǎn)地質(zhì)與成礦規(guī)律綜合集成和服務(中國礦產(chǎn)地質(zhì)志)”(DD20160346)
【分類號】:P618.6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青;;湖南之銻礦[J];地質(zhì)論評;1941年Z2期
2 羅先熔,王桂琴,杜建波,胡云滬;銻礦地電化學異常特征、成暈機制及找礦預測[J];地質(zhì)與勘探;2002年02期
3 姜淑娟,崔運成,呂明,江霞,孫莉軍;銻礦中銻的測定[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彭德啟;牛洪斌;;甘肅省的汞銻礦分布規(guī)律及找礦[J];甘肅地質(zhì);2008年01期
5 王秋菊;;貴州省銻礦資源儲量變化特點分析[J];云南地質(zhì);2012年04期
6 張伯楫;劉忷隆;;廣東曲江銻礦之成因[J];地質(zhì)論評;1943年Z1期
7 ;第二屆全國汞、銻礦學術討論會在貴州萬山召開[J];地質(zhì)論評;1983年02期
8 陳殿芬,陸峻,孫淑瓊,林月英,陳克樵;廣西茶山輝鐵銻礦的初步研究[J];礦物學報;1985年03期
9 何瑞林;曹恩魁;;河南官坡花崗偉晶巖中鉍鉭銻礦的特征[J];陜西地質(zhì);1985年02期
10 陳習宜;;我國銻礦資源的分布及其展望[J];有色礦山;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任云生;范文玉;;西藏銻礦若干地質(zhì)問題初探[A];青藏高原及鄰區(qū)地質(zhì)與資源環(huán)境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彭建堂;胡瑞忠;;華南銻礦帶的成礦年代學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第二屆全國汞銻礦學術討論會在萬山召開[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4 陳殿芬;孫淑瓊;;湘桂地區(qū)銻礦石的主要特征[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床地質(zhì)研究所文集(22)[C];1989年
5 付偉;周永章;楊志軍;聶鳳軍;何俊國;李文;李振清;胡朋;;西藏沙拉崗銻礦區(qū)熱液硅化特征及其成礦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彭華;;邏輯信息法在廣東韶關地區(qū)銻礦成礦遠景預測中的應用[A];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力學研究所文集(14)[C];1991年
7 饒家榮;;湖南錫礦山銻礦田深部構造地球物理背景[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8 劉建明;葉杰;何斌斌;張瑞斌;李永兵;;華南巨型銻礦帶中的Sedex型輝銻礦礦床[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9 張翔;徐小勤;龔彬;王光輝;;貴州省三都縣高堯銻礦礦化成因及找礦標志[A];四川省地質(zhì)學會核資源與核勘查工程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10 蔡周榮;羅先熔;胡云滬;;吸附相態(tài)汞測量找尋銻礦研究[A];地球科學與資源環(huán)境——華南青年地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特約記者 劉國榮;黑山里隱伏銻礦勘查啟動[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6年
2 特約記者 劉國榮;新邵龍山金銻礦第二輪接替資源勘查啟動在即[N];中國礦業(yè)報;2014年
3 特約記者 劉國榮;湖南渣滓溪銻礦大有潛力可挖[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7年
4 劉國榮;湖南渣滓溪銻礦資源潛力大[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5 黔軒;獨山銻礦物探勘查獲重大進展[N];中國礦業(yè)報;2014年
6 謝海龍邋劉莉;邵陽整治錳礦銻礦開采秩序[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7 特約記者 劉國榮;渣滓溪銻礦轉(zhuǎn)“!睘椤皺C”[N];中國礦業(yè)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余金杰;藏北銻礦帶礦床地質(zhì)特征及與藏南銻礦帶粗略對比[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01年
2 陳三明;錫礦山銻礦田多元地學綜合信息成礦預測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東明;廣西丹池成礦帶銻礦成礦特征及成因探討[D];長安大學;2012年
2 王小蘭;晴隆銻礦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深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津津;貴州晴隆銻礦構造—流體耦合關系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4 代克剛;西藏自治區(qū)雙湖特別區(qū)阿尕隴巴銻礦地質(zhì)特征及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5 姚曉巒;基于GIS的藏南江孜-隆子地區(qū)扎西康式銻礦成礦預測[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6 吳運軍;湖南省新邵縣龍山金銻礦成礦規(guī)律及深邊部成礦預測[D];中南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780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78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