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噸礦用自卸車減振性能研究
本文選題:礦用自卸車 切入點:減振性能 出處:《長安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礦用自卸車承載量大,工作條件惡劣,在各種外部和內(nèi)部激勵作用下極易產(chǎn)生較大的振動,會嚴重影響其行駛平順性,對礦用自卸車減振性能進行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意義。論文通過礦區(qū)道路平順性試驗,對某70噸寬體礦用自卸工作中存在振動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級減振系統(tǒng)隔振前、后的加速度均方根值及功率譜密度,指出懸架系統(tǒng)隔振效果差是導致礦用自卸車振動劇烈的原因;建立了礦用自卸車動力學模型,運用MATLAB/Simulink軟件對礦用自卸車振動特性進行了仿真,通過與試驗數(shù)據(jù)的對比,驗證了所建立動力學模型的正確性;分析了車輛懸架系統(tǒng)剛度及阻尼參數(shù)對車輛平順性的影響,提出了改進方案,并通過仿真確定了改進懸架減振性能的參數(shù)。論文研究結論對改善礦用自卸車減振性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Abstract]:Due to the large load and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mine dump truck, it is easy to produce large vibration under various external and internal excitations,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dump truck. It is of great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vibration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ine dump truck. Based on the road smoothness test of mining area, the paper studies the vibration problems existing in a 70 ton wide body mine dump, and analyzes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before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at all levels.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acceleration and 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aft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are pointed out that the poor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the cause of the violent vibration of the mine dump truck, and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mine dump truck is establishe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dump truck are simulated by using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established dynamic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of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on the ride comfort of the vehicle is analyzed. The improved schem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parameters of improving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of suspension are determined by simul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of mine dump truck.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D56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德山,李喬;考慮樁土作用的鐵路曲線梁橋車橋耦合振動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鄭學軍,劉慶潭,,王曉光;剛架結構動力分析的傳遞矩陣法[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3 譚祥韶;;車輛動荷載影響深度的現(xiàn)場試驗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4 張翔,賀栓海,何福照;用雙B樣條函數(shù)法分析扁殼結構內(nèi)力[J];工程力學;1992年01期
5 劉永仁,曹豐產(chǎn);三維空間桿系結構動力分析的超級元法[J];工程力學;1995年03期
6 丁國洪,陳龍珠;公路橋頭路基EPS墊層的隔振分析[J];公路;2004年03期
7 單德山,李喬;曲線彎梁橋振動理論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5期
8 張黎;;基于Ansys的地下結構模態(tài)分析[J];工程與建設;2013年02期
9 張代國;國慶見;吳友生;劉志彬;;某型導彈發(fā)射裝置筒蓋系統(tǒng)降載技術研究[J];艦船科學技術;2010年07期
10 周岱,舒新玲;單層球面網(wǎng)殼結構的風振及其參數(shù)分析[J];空間結構;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殷志祥;郝建軍;;基于網(wǎng)殼子結構的柱面巨型網(wǎng)格結構動力特性的影響參數(shù)分析[A];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f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代學靈;;⒅檎w式保溫隔熱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2 魏翠玲;粘彈性層狀地基的動態(tài)反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3 張軍;重型車輛與剛性路面結構的動力相互作用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4 孟慶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維隔震系統(tǒng)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5年
5 楊國來;多柔體系統(tǒng)參數(shù)化模型及其在火炮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1999年
6 云迪;大跨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靜力及抗震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張新;應變式三維加速度傳感器設計及相關理論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8 張澤平;玻化微珠保溫混凝土及其結構的基本性能試驗與理論分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9 張起勛;面向溫室補光的太陽自動跟蹤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孫建鵬;曲線箱梁橋狀態(tài)傳遞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少華;印刷機機械參數(shù)對印品質(zhì)量的影響[D];北京印刷學院;2010年
2 郝鵬;山西某混凝土高層商住樓(5層+15層)加層結構優(yōu)化及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陶小亮;基于光纖Bragg光柵傳感的車削力測量系統(tǒng)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儲劉慶;振動環(huán)境對開關連接器電接觸可靠性影響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李立輝;大底盤雙塔連體建筑結構彈性地震反應分析[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賴國森;框架結構分析的精細元法研究[D];廣西工學院;2011年
7 羅漪;薄壁桿件的動力穩(wěn)定性[D];華僑大學;2000年
8 施志深;結構動力特性逆分析及其在結構損傷檢測中的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9 高菲;建筑物基礎滑移隔震性能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3年
10 谷勝利;進水塔結構靜、動力分析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6471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64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