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Nm多自由度履帶坑道鉆機的結構設計及仿真分析
本文選題:坑道鉆機 切入點:動力頭 出處:《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煤礦用坑道鉆機是當今煤礦井下瓦斯抽采施工的主要設備,但隨著煤礦工藝的進步及適應井下作業(yè)的需要,現代鉆機應具有高效,節(jié)能,環(huán)保,便于操作等特點。傳統(tǒng)煤礦用坑道鉆機主要包括立式和臥式兩類。現有的臥式鉆機,采用液壓傳動,能夠方便地實現執(zhí)行裝置的無極調速。然而傳統(tǒng)臥式鉆機大部分底盤與車體平臺連為一體,在不移動機身的情況下,傳統(tǒng)臥式鉆機只能在一個平面內進行鉆孔作業(yè),工作平面少。因此傳統(tǒng)臥式鉆機在巷道中調整鉆孔位置時比較困難。為解決傳統(tǒng)鉆機在鉆孔作業(yè)中定位麻煩,找孔困難等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車體平臺可回轉的鉆機,坑道鉆機的車體平臺和底盤分離,并通過回轉支承連接,能夠實現多工位鉆孔的工作方式。根據要求設計了全液壓履帶式回轉坑道鉆機的相關機械結構,主要包括:動力頭部分的設計,給進系統(tǒng)的設計,回轉車體平臺的結構設計和底盤支架的設計。本文對動力頭部分的傳動系統(tǒng)進行了設計,采用MATLAB對其進行了傳動比的優(yōu)化,并使用Adams進行驗證。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軟件對所設計的底盤支架進行了靜力學分析以及模態(tài)分析,保證了底盤支架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利用ANSYS Workbench中的優(yōu)化插件Design Explorer模塊對底盤支架進行了優(yōu)化,在滿足受力及安全系數的情況下盡量減小底盤支架的重量,增加材料的利用率。
[Abstract]:The coal mine tunnel drill is the main equipment for underground gas drainage construction. However, with the progress of coal mine technology and the need of underground operation, modern drilling rig should have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traditional coal mine pit drilling rig mainly include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ype. The existing horizontal drilling rig adopts hydraulic transmission, However, most of the chassis of the traditional horizontal drilling rig is connected to the carbody platform. Without moving the fuselage, the traditional horizontal drilling rig can only drill holes in one plane.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horizontal drilling rig to adjust the drilling position in the roadwa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drilling rig, such as the trouble of locating the hole and the difficulty of finding the hole, a kind of rotary drilling rig with the car-body platform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By separating the car-body platform from the chassis of the tunnel drill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rotary support, the working mode of the multi-station drilling can be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rel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fully hydraulic crawler rotary tunnel drill is designed.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design of power head, the design of feed system,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rotary car body platform and the design of chassis support. In this paper,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of power head part is designed, and the transmission ratio is optimized by MATLAB. The static analysis and modal analysis of the chassis support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softwa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assis support structure are ensured. Finally, the chassis support is optimized by the Design Explorer module, which is an optimization plug-in in ANSYS Workbench, and the weight of the chassis bracket is minimi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tisfying the stress and safety factor.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materials.
【學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D712.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野泰夫;;輪廓精度50nm金剛石車刀的研磨加工[J];超硬材料工程;2008年02期
2 賈磊;;昭和電工生產粒徑<10nm氧化鈦產品[J];無機鹽工業(yè);2012年08期
3 徐劍鋒;梁怡瑛;馬寧;陳麗昆;李勇;杜丕一;;直接置換插層法0.85nm水合高嶺石的制備[J];無機化學學報;2011年06期
4 張濱;孫愷紅;宮駿;孫超;才慶魁;張廣平;;100 nm厚銅薄膜的拉伸性能[J];材料研究學報;2006年01期
5 黃建洪,王玉柱;消除工具鋼表層碳化物疵病的NM處理[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1995年02期
6 友清;獲得80nm特征尺寸的光學印刷術[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0年01期
7 鄭繼紅,顧玲娟,張興德,蘇錦文,莊松林;聚合物彌散液晶材料在1550nm的電光特性研究[J];光學學報;2005年08期
8 姚建明,鄭永章;選用砷的1890nm譜線改善氫化物發(fā)生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砷的分析性能[J];分析試驗室;1999年05期
9 羅孟飛,袁賢鑫,,陳敏;Pt/NM、Pd/NM催化劑上甲苯深度氧化反應動力學[J];應用化學;1994年06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天榮;;1064nm長脈沖Nd:YAG激光在人體脫毛的應用[A];第八屆西南五省一市燒傷整形學術會議暨貴州省醫(yī)學會燒傷整形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文建湘;吳江;徐曉軍;文雁平;蕭天鵬;;高精度光纖陀螺用1550nm細徑保偏光纖的研制[A];全國第十三次光纖通信暨第十四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任龍喜;尹建;焦守國;;Nd:YAG激光(1064nm)與半導體激光(980nm)對髓核組織生物熱效應的對比性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頸椎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堯舜;劉云;王祥鵬;劉云;姚迪;王立軍;;13.2W連續(xù)輸出1540nm波段半導體激光陣列模塊[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王思威;趙振宇;蔣江;張國強;楊朱黎;;40nm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電源網絡IR Drop預估[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A輯)[C];2011年
6 徐世祥;翟惠;楊旋;吳昆;曾和平;;用連續(xù)注入腔內光參量手段實現產生與寬帶794nm光脈沖精確同步的1064nm光脈沖[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沈忠偉;王兆華;劉成;魏志義;;基于非共線飛秒光學參量放大的高對比度1053nm超短脈沖激光的產生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8 任龍喜;尹建;焦守國;;Nd:YAG激光(1064nm)與半導體激光(980nm)對髓核組織生物熱效應的對比性研究[A];第18屆中國康協肢殘康復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9年
9 宋為民;沈靜;金憲強;鄭涵;許愛娥;;波長1540nm點陣激光治療凹陷性痤瘡疤痕[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美容暨整形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張國強;趙振宇;張民選;王思威;劉戰(zhàn)濤;;40nm工藝互連線延時優(yōu)化研究[A];第十五屆計算機工程與工藝年會暨第一屆微處理器技術論壇論文集(A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臺積電正式采用40nm工藝[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8年
2 記者 陳功章 通訊員 瞿軍業(yè);蘭石化8000Nm~(3)/h制氮裝置一次開車成功[N];甘肅經濟日報;2012年
3 劉洪宇;45nm:英特爾跨越制程分水嶺[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4 ;45nm以下銅互連不如碳納米管[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8年
5 ;10nm晶體管[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熊雯琳;英特爾在移動平臺的22nm博弈[N];電腦報;2011年
7 計算機世界實驗室 吳挺;45nm處理器掛帥[N];計算機世界;2007年
8 周童;同方首發(fā)45nm“液晶電視電腦”[N];計算機世界;2008年
9 余侃;英特爾開啟45nm新世界[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10 邱洪民;28nm沖擊波筆記本顯卡新格局[N];電腦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俊杰;骨髓間充質干細胞NMⅡ基因調控對吸入性損傷療效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勞燕鋒;1310nm垂直腔面發(fā)射激光器設計與研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7年
3 李瓊;1470nm半導體介入式激光介導的新型人體輪廓塑形方法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志強;基于28nm工藝的低功耗觸發(fā)器設計及優(yōu)化[D];安徽大學;2015年
2 劉兆騰;低能量1064nm的Q開關Nd:YAG激光治療532nm激光術后色素沉著的療效觀察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雷o灬
本文編號:16455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64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