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安全系統(tǒng)脆弱性的系統(tǒng)動力學仿真研究
本文關鍵詞: 煤礦井下 安全系統(tǒng) 脆弱性 系統(tǒng)動力學 變異系數(shù)法 仿真 出處:《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深入探討煤礦井下安全系統(tǒng)脆弱性的影響機理,針對煤礦井下安全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建立了煤礦井下安全系統(tǒng)脆弱性的系統(tǒng)動力學仿真模型,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確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系數(shù),通過文獻調研和問卷調查,完成了煤礦井下安全系統(tǒng)脆弱性仿真。結果表明:設備系統(tǒng)對安全系統(tǒng)暴露度效果最顯著;環(huán)境系統(tǒng)對安全系統(tǒng)敏感度效果最顯著;員工系統(tǒng)和管理系統(tǒng)對安全系統(tǒng)適應度效果最顯著。為了有效提升煤礦井下安全系統(tǒng)水平,煤礦企業(yè)需要通過改進設備系統(tǒng)(尤其是員工安全保障品)來降低安全系統(tǒng)暴露度,通過完善環(huán)境管理(尤其是塵毒治理情況)來降低安全系統(tǒng)敏感度,通過加強員工系統(tǒng)和管理系統(tǒng)(尤其是員工違規(guī)操作和安全監(jiān)督檢查)來提升安全系統(tǒng)適應度。
[Abstract]: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ine safety system vulnerability, aiming at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mine underground safety environment, the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model of mine underground safety system vulnerability is establishe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Through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vulnerability simulation of mine safety system is comple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pment system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xposure degree of the safety system. The sensitivity of environmental system to safety system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employee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safety system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need to reduce the exposure to safety systems by improving their equipment systems (especially employees' safety and security products) and by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specially dust poisoning) to reduce the sensitivity of safety systems.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safety system by strengthening employee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especially employee violation operation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作者單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分類號】:TD7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善緒;21世界井下安全系統(tǒng)展望[J];礦山機械;2001年07期
2 ;“2011年全國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及瓦斯治理技術研討會”征文通知[J];煤炭科學技術;2011年05期
3 ;談井下安全用電[J];工業(yè)安全與防塵;2000年08期
4 ;“2011年全國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及瓦斯治理技術研討會”征文通知[J];煤炭科學技術;2011年04期
5 談文冠;;淺談煤礦井下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J];經(jīng)營管理者;2013年12期
6 ;安全要聞[J];煤礦安全;2011年10期
7 裴文龍;;井下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的途徑和對策探討[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3年02期
8 ;2013中國西部國際煤炭裝備及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博覽會會訊[J];工礦自動化;2013年06期
9 ;答讀者問[J];煤礦安全;1992年04期
10 ;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 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關于印發(fā)《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建設完善基本規(guī)范(試行)》的通知[J];國家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公告;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季文濤;;煤礦井下安全監(jiān)控無線通信技術[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第13分會場)[C];2006年
2 季文濤;;煤礦井下安全監(jiān)控無線通信技術[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閆昕嶺;;基建煤礦建設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A];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ㄏ拢C];2012年
4 鄭紀發(fā);王永吉;劉太亮;;井下安全避險技術的應用[A];第二十屆“冀魯川遼晉瓊粵”七省礦業(y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5 高守峰;;煤礦井下安全信息采集與無線傳輸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A];山東煤炭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煤礦地熱防治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孫繼平;;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A];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高層學術論壇大會報告[C];2012年
7 梁志強;焦軍凱;;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力作用下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性演化控制戰(zhàn)略研究[A];中國采選技術十年回顧與展望[C];2012年
8 許陽;;上海廟西部礦區(qū)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實施與研究[A];全國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及瓦斯治理技術理論與實踐[C];2011年
9 劉大千;修春亮;;基于資金流的阜新市社會系統(tǒng)脆弱性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勝利邋徐富田;肥礦干部井下安全作為受“監(jiān)督”[N];經(jīng)理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專項檢查啟動[N];中國煤炭報;2012年
3 趙偉國;金川集團礦山工程分公司推行井下安全標準化作業(yè)[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4 潘鳳春 韓琰麗;“黑匣子”助力煤礦井下安全[N];證券日報;2009年
5 劉磊;打通煤礦井下安全通道[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6 實習生 余嘉熙;河南確定井下安全避險系統(tǒng)建設時間表[N];工人日報;2011年
7 記者 李偉鋒 通訊員 姚仲秋 賀美紅;礦工井下安全又添一道保險[N];湖南日報;2011年
8 句國冠;玉溪煤礦強化安全管理[N];太行日報;2010年
9 魏文彪;礦長先升井折射安全管理規(guī)定被虛化[N];經(jīng)濟參考報;2010年
10 ;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tǒng)”建設完善基本規(guī)范(試行)[N];中國煤炭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娜;礦工井下安全監(jiān)測智能頭盔的信號采集技術研究[D];中北大學;2008年
2 李冰;礦用無線3G通信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550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55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