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 地壘斷層 礦震 剪切梁 微震監(jiān)測 礦震特征 出處:《煤炭科學技術》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深刻揭示和總結地壘構造區(qū)礦震規(guī)律的特殊性,以東灘煤礦1305工作面為研究對象,采用力學計算、數值模擬和微震監(jiān)測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地壘構造區(qū)垂直應力二次分布,微震信號反映出礦震的影響。結果表明:工作面開采距離EF93斷層距離84 m和35 m時,EF93斷層和EF32斷層相繼發(fā)生錯動,容易誘發(fā)礦震;微震監(jiān)測和數值模擬疊加結果顯示出震源在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區(qū)后方積聚,且主要集中在頂板硬巖和應力升高區(qū),開采距離EF93斷層80 m時,斷層錯動誘發(fā)高能礦震,驗證了力學計算結果;地壘構造區(qū)開采震動能量和頻次都升高,斷層活化是影響震動增強的主因;地震活性系數b值與震動能量呈負相關性,大震發(fā)生之前往往經歷"小震密集-平靜-大震發(fā)生"的過程。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and summariz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ore earthquake law in the barrier tectonic area, taking the 1305 face of Dongtan Coal M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condary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stress in the barrier tectonic area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echanical calcul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of EF93 and the fault of EF32 occur one after another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mining face and EF93 fault is 84 m and 35 m, which is easy to induce mine earthquake. The result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seismic source accumulates in front of the face and behind the goaf, and i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oof hard rock and stress rising area. When the mining distance is 80 m from the EF93 fault, the dislocation of the fault induces the high-energy mine earthquake.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calculation are verified. The seismic energy and frequency of mining in the barrier tectonic area are increased, and the activation of fault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vibration enhancement. The seismic activity coefficient b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ibration energy. Large earthquakes often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mall earthquake denseness-calmness-large earthquake occurrence"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earthquakes.
【作者單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yè)學院;大唐呼倫貝爾能源開發(fā)有限公司順興煤礦;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04110)
【分類號】:TD3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峰,章夢濤,范學理;北票臺吉礦震機理的研究[J];阜新礦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S1期
2 張華;姚宏;陳鑫;黃樹生;牟劍英;;礦震識別及成因研究進展[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4年03期
3 周輝,馮夏庭,譚云亮,王泳嘉;礦震系統的胞映射-突變預測模型[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2年01期
4 鄭懷昌;張曉君;;冒落型礦震能量確定探討[J];金屬礦山;2006年07期
5 李偉;;鮑店煤礦礦震規(guī)律初探[J];山東煤炭科技;2006年03期
6 李鐵;蔡美峰;蔡明;;采礦誘發(fā)地震分類的探討[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S2期
7 王偉;姜巖;趙勇;;灰色系統理論用于礦震極值預測的初步研究[J];測繪工程;2007年01期
8 潘一山;趙揚鋒;官福海;李國臻;馬植勝;;礦震監(jiān)測定位系統的研究及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5期
9 歐陽治華;姚高輝;許夢國;朱權潔;;普慶鐵礦礦震發(fā)生機理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王偉;姜巖;寧津生;鐘波;;用小波分析理論研究采礦速度與礦震的關系[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長齡;鄭太洙;吳廷國;闞振斌;;對蛟河煤礦的礦震分析與減災對策[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2 張少泉;董繼平;肖蘭喜;李啟輝;陳光;李衛(wèi)平;;礦震震源機理的系統研究與開發(fā)[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3 李運江;;鮑店煤礦礦震定位與活動性研究[A];煤礦安全與地球物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屈昀;張貞良;劉德進;;礦震災害原因分析與防治技術研究[A];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研討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李峰;屈昀;;兗州礦區(qū)鮑店煤礦礦震監(jiān)測與分析研究[A];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研討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李運江;李峰;趙國兵;;兗州礦區(qū)礦震監(jiān)測臺網建設研究[A];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研討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張少泉;郭建明;華正興;張兆平;關杰;魯振華;;地震學在礦山沖擊(礦震)監(jiān)測與預測中的應用[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8 鄒德蘊;段偉;劉志剛;吳業(yè)勝;;采空區(qū)上覆巖層誘發(fā)礦震及預測技術研究[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趙永亮;王恒志;臧金誠;;鮑店煤礦礦震區(qū)域分布規(guī)律與災害預防[A];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研討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李世愚;和雪松;蔣秀琴;潘科;張少泉;;礦震與瓦斯的相關性及其在地球物理學中的意義[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房增華;為礦井安全高效加碼[N];中國煤炭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賈寶新;礦震監(jiān)測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2 閆廣;基于震源快速定位方法的分布式礦震監(jiān)測系統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3 鞏思園;礦震震動波波速層析成像原理及其預測煤礦沖擊危險應用實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蘆東平;礦震定位與可視化研究及其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8年
2 王有勇;正斷層區(qū)域礦震及沖擊危險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李騰;礦震對巷道的沖擊損傷機理及保護層抗震效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4 李成成;地表掩埋式礦震定位系統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5 劉玉春;小波變換在礦震信號濾波和識別的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8年
6 官福海;木城澗煤礦礦震監(jiān)測定位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7 梁寶霞;礦震信號識別和定位及其在木城澗煤礦的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年
8 王世娟;東灘煤礦地壘斷層型礦震發(fā)生機制及監(jiān)測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9 于麗艷;木城澗煤礦礦震監(jiān)測震源定位與震級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1年
10 王偉;基于小波分析和灰色系統理論的礦震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
1501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50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