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微細粒赤鐵礦絮凝浮選行為及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9 23:18

  本文關鍵詞:微細粒赤鐵礦絮凝浮選行為及機理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赤鐵礦 絮凝浮選 絮團 分形維數(shù) 淀粉


【摘要】:通過對不同粒度赤鐵礦可浮性影響因素和絮凝浮選過程的研究,確定了赤鐵礦絮凝的最佳有效粒徑;考察了不同淀粉對赤鐵礦的絮凝特性,以糯玉米淀粉對其進行了絮凝浮選試驗研究。通過多種檢測手段研究了絮凝浮選過程中藥劑與赤鐵礦的作用機理。絮凝粒徑的確定研究表明,礦物平均粒徑小于35μm時,粒度效應明顯增強,赤鐵礦回收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需將微細赤鐵礦顆粒聚集成有效粒徑35μm左右的絮團。有效碰撞概率低是導致其浮選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絮凝-浮選試驗研究表明,糯玉米淀粉對赤鐵礦的絮凝效果較好,在p H=6左右,糯玉米淀粉用量120mg/L,剪切力3.534Pa(1000r/min)的條件下,可將微細赤鐵礦顆粒絮凝為平均粒徑35μm左右的絮團。人工混合礦經(jīng)分散脫泥-絮凝,在浮選濃度為20%,p H=6左右,抑制劑CMC 20mg/L,活化劑Y 40mg/L,捕收劑YSB 200mg/L的條件下浮選分離,最終獲得TFe品位為59.30%,回收率為80.03%的精礦。相同條件下形成絮團的分形維數(shù)大小順序:糯玉米淀粉馬鈴薯醋酸酯淀粉氧化淀粉木薯羥丙基淀粉。攪拌轉(zhuǎn)速加快可使剪切力增大,其對絮團分形維數(shù)和平均粒徑的影響存在負相關性。顯微鏡觀測表明,微細赤鐵礦顆粒黏附在一起,形成了有效粒徑較大的絮團,且各絮團獨立性較強。Zeta電位和紅外光譜的測定結果表明,四種淀粉均使赤鐵礦的等電點降低,最大吸附發(fā)生在p H值5~7范圍內(nèi)。使等電點降幅最大的是糯玉米淀粉,其與赤鐵礦之間存在作用力較強的化學吸附,此外兩者之間還存在氫鍵的作用。添加活化劑Y可增強捕收劑YSB與赤鐵礦間的吸附作用,改善絮凝浮選的效果,同時降低了捕收劑YSB的用量。
【關鍵詞】:赤鐵礦 絮凝浮選 絮團 分形維數(shù) 淀粉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D92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1章 文獻綜述11-22
  • 1.1 鐵礦石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11-13
  • 1.1.1 國外鐵礦石資源現(xiàn)狀11-12
  • 1.1.2 我國鐵礦石資源現(xiàn)狀12-13
  • 1.2 微細粒礦物選礦技術現(xiàn)狀13-15
  • 1.2.1 傳統(tǒng)分選技術13-14
  • 1.2.2 微生物選礦技術14
  • 1.2.3 選擇性團聚分選技術14-15
  • 1.3 微細粒赤鐵礦絮凝浮選機理研究15-20
  • 1.3.1 微細粒赤鐵礦的分散與凝聚16-18
  • 1.3.2 微細粒赤鐵礦的絮凝浮選18-19
  • 1.3.3 絮凝劑性能強化研究19-20
  • 1.4 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20-22
  • 第2章 試驗物料及研究測試方法22-31
  • 2.1 純礦物制備及表征22-26
  • 2.1.1 赤鐵礦純礦物22-23
  • 2.1.2 石英純礦物23-25
  • 2.1.3 綠泥石純礦物25
  • 2.1.4 高嶺土純礦物25-26
  • 2.2 試驗試劑與儀器26-28
  • 2.2.1 試驗藥劑26-27
  • 2.2.2 試驗儀器27-28
  • 2.3 研究方法28
  • 2.3.1 純礦物浮選試驗28
  • 2.3.2 分散脫泥試驗28
  • 2.3.3 絮凝過程試驗28
  • 2.4 分析與檢測方法28-31
  • 2.4.1 分散率測定28-29
  • 2.4.2 樣品粒度及絮凝體表觀粒徑測定29
  • 2.4.3 絮凝體分形維數(shù)分析29
  • 2.4.4 紅外光譜(FTIR)分析29
  • 2.4.5 動電位測定29-30
  • 2.4.6 吸附量的測定30
  • 2.4.7 掃描電鏡分析和顯微鏡觀測30-31
  • 第3章 微細粒赤鐵礦絮凝粒徑的確定研究31-47
  • 3.1 -75μm+50μm粒級赤鐵礦可浮性影響因素研究31-34
  • 3.1.1 攪拌強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1-32
  • 3.1.2 捕收劑用量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2-33
  • 3.1.3 礦漿pH值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3
  • 3.1.4 浮選濃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3-34
  • 3.2 -50μm+38μm粒級赤鐵礦可浮性影響因素研究34-37
  • 3.2.1 攪拌強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4-35
  • 3.2.2 捕收劑用量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5
  • 3.2.3 礦漿pH值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5-36
  • 3.2.4 浮選濃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6-37
  • 3.3 -38μm+15μm粒級赤鐵礦可浮性影響因素研究37-39
  • 3.3.1 攪拌強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7
  • 3.3.2 捕收劑用量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7-38
  • 3.3.3 礦漿pH值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8-39
  • 3.3.4 浮選濃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9
  • 3.4 -15μm粒級赤鐵礦可浮性影響因素研究39-42
  • 3.4.1 攪拌強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39-40
  • 3.4.2 捕收劑用量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40-41
  • 3.4.3 礦漿pH值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41
  • 3.4.4 浮選濃度對浮選回收率的影響41-42
  • 3.5 赤鐵礦浮選過程中的粒度效應42-45
  • 3.5.1 粒度對吸附量和吸附率的影響42-43
  • 3.5.2 不同粒度礦物顆粒浮選動力學計算43-45
  • 3.6 本章小結45-47
  • 第4章 微細粒赤鐵礦絮凝過程研究47-63
  • 4.1 礦物分散脫泥試驗研究47-52
  • 4.1.1 礦泥含量對赤鐵礦浮選效果的影響47-48
  • 4.1.2 單礦物分散行為影響因素研究48-52
  • 4.2 人工混合礦分散脫泥試驗52-53
  • 4.3 微細粒赤鐵礦絮凝行為研究53-56
  • 4.3.1 礦漿pH值對不同淀粉絮凝效果的影響53-54
  • 4.3.2 藥劑用量對不同淀粉絮凝效果的影響54-55
  • 4.3.3 剪切力對不同淀粉絮凝效果的影響55-56
  • 4.4 赤鐵礦絮體分形維數(shù)分析及微觀表征56-60
  • 4.4.1 不同淀粉形成的絮體分形維數(shù)分析57-58
  • 4.4.2 不同攪拌速度形成的絮體分形維數(shù)分析58-59
  • 4.4.3 赤鐵礦絮團的微觀表征59-60
  • 4.5 絮凝過程的驗證試驗60-61
  • 4.6 本章小結61-63
  • 第5章 微細粒赤鐵絮凝浮選行為研究63-71
  • 5.1 赤鐵礦絮團和石英的浮選行為研究63-67
  • 5.1.1 捕收劑對赤鐵礦絮團和石英回收率的影響63-64
  • 5.1.2 活化劑對赤鐵礦絮團和石英回收率的影響64-65
  • 5.1.3 礦漿pH值對赤鐵礦絮團和石英回收率的影響65-66
  • 5.1.4 抑制劑對赤鐵礦絮團和石英回收率的影響66-67
  • 5.2 人工混合礦的絮凝浮選分離試驗研究67-69
  • 5.2.1 捕收劑對絮凝浮選效果的影響67-68
  • 5.2.2 抑制劑對絮凝浮選效果的影響68
  • 5.2.3 活化劑對絮凝浮選效果的影響68-69
  • 5.3 絮凝浮選過程驗證試驗69-70
  • 5.4 本章小結70-71
  • 第6章 絮凝浮選藥劑作用機理71-76
  • 6.1 淀粉與赤鐵礦作用機理分析71-74
  • 6.1.1 不同淀粉對赤鐵礦表面電位的影響71-72
  • 6.1.2 不同淀粉與赤鐵礦作用的紅外光譜72-74
  • 6.2 活化劑與赤鐵礦作用機理分析74-75
  • 6.2.1 活化劑對赤鐵礦表面電位的影響74
  • 6.2.2 活化劑與赤鐵礦作用的紅外光譜74-75
  • 6.3 本章小結75-76
  • 結論76-77
  • 參考文獻77-81
  • 致謝81-82
  • 學校導師簡介82-83
  • 作者簡介83-84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洪波;王曉宇;李艷平;董四清;;疏水微孔糯玉米淀粉的制備工藝[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2年15期

2 唐洪波;吳虹陽;李艷平;董四清;;雙氧水氧化糯玉米淀粉工藝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12年07期

3 祁國棟;;糯玉米淀粉的加工[J];農(nóng)業(yè)知識;2002年17期

4 張鐘,王善飛;糯玉米淀粉提取及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J];食品與機械;2002年05期

5 侯漢學,張錦麗,董海洲,劉傳富,宋曉慶;羥丙基磷酸交聯(lián)糯玉米淀粉對鈣離子吸附性能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4年11期

6 祁國棟;張炳文;張桂香;張寧;;超微細處理對糯玉米淀粉加工特性影響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03期

7 王琴;馮穎竹;溫其標;;糯玉米淀粉的改性及其在輕工業(yè)中的應用[J];玉米科學;2006年02期

8 唐洪波;王曉宇;李艷平;;復合酶酶解制備微孔糯玉米淀粉[J];中國糧油學報;2011年07期

9 唐洪波,馬冰潔;交聯(lián)糯玉米淀粉合成工藝及性能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5年02期

10 唐洪波;吳虹陽;李長春;;高取代度陽離子糯玉米淀粉的制備及脫色性能研究[J];糧油加工;2010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陸大雷;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基因型差異及其調(diào)控效應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曉亮;微細粒赤鐵礦絮凝浮選行為及機理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2 吳虹陽;氧化陽離子糯玉米淀粉的制備及絮凝性能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代娟娟;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對高吸水性樹脂吸附性能的影響[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4 冷雪;茶多酚對改性糯玉米淀粉消化性的影響[D];江南大學;2013年

5 王繼豐;糯玉米淀粉粘度差異及栽培措施調(diào)控效應[D];揚州大學;2006年

6 張運艷;凍融穩(wěn)定型糯玉米淀粉制備及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7 陸芳芳;糯玉米淀粉粘度的雜種優(yōu)勢及其與主要性狀的相關性[D];揚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150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1150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9e9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